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宽容与妥协(章士钊的调和论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宽容与妥协(章士钊的调和论研究)

  • 作者:郭华清著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6960912
  •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学术研究丛书是广州中山大学“985”研究课题的*终成果,**是研究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政治是一个涵义广泛、内容复杂的概念。本课题将政治作广义的论述,研究视野拓展到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国际环境。对外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重要政治人物和重大政治事件,将政治与社会结合起来,考察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影响、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和文明进步、政治与对外关系,尤其是对一些重要人物的政治态度和他们的治国理论、方针、手段造成的社会影响,做多角度、多层面的透视,试图用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就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做新的探索,用社会的稳定、进步、发展和文明的程度来衡量与评论政治思想、主张和政治人物施政的正误。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近代中国政治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架构下形成的。以资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一方,掌握中国的统治权;以广大的爱国、革命的人民大众和追求进步、追赶时代潮流的各种知识分子作为另一方。两方代表着中国的两种社会势力,反映近代中 国的两种前途,他们的政治理念、思想,以及改革中国的主张制约着近代中国的发展路
    目录
    绪论
    **章 一个调和论者的生平与心路历程
    一 一个激进的革命志士
    二 从激进趋向稳健:调和论萌发的基础
    三 留英时期:调和论萌芽(1907年-1911年)
    四 《民立报》时期:调和论基本形成(1912-1913年)
    五 调和立国论:调和论成熟的标志(1914年-1918年)
    六 新旧调和论:指向新文化运动的矛头(1918年底-1927年)
    七 藕断丝连的革命情怀
    八 退出论坛以后的生活
    第二章 章士钊的调和论的涵义
    一 “调和”释义
    (一)“调和”在中国文化中的释义
    (二)从对立统一律看“调和”
    (三)从系统论看“调和”
    (四)达成调和的两大方法: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和
    二 章士钊的调和哲学
    (一)调和:多元非线性的差异协同——多种异质元素的和立、和处、互补、共生、依存
    (二)调和:二元线性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统一
    (三)达成调和的两条途径
    三 “调和”的涵义
    (一)宽容理念
    (二)妥协理念
    (三)“兼两”理念
    (四)以反求正理念
    (五)稳健理念
    (六)承续理念
    (七)渐变理念
    (八)循环理念
    四 调和立国论(1914年-1918年)
    (一)批判**主义、激进主义和专制主义
    (二)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民主与宪政
    五 新旧调和论(1918年底-1927年):文化保守主义
    第三章 中西文化对章士钊调和论的影响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章士钊调和论的影响
    (一)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和而不同”的理念
    (二)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的辩证思维
    (三)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的中庸理念
    (四)章士钊的新旧调和论与中国的循环变易思维
    二 西方文化对章士钊调和论的影响
    (一)英国的政治文化对章士钊调和论的影响
    (二)西方的政治思想对章士钊调和论的影响
    ……
    第四章 调和立国论
    第五章 新旧调和论
    第六章 关于章士钊调和论的几个问题
    参考书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书评
    20世纪的中国斗争哲学盛行,章士钊一生都推崇调和。本书全面研究了章士钊的调和论及其在社会变迁中的应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