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犹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记载着炎黄子孙创造历史、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同时也演绎着如歌如梦的天地玄妙。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既具有饱经忧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又有敢于探索、勇于献身的伟大品格。他们生长在黄河、长江流经的土地上,创造了无数令人赞叹的奇迹。从而使中国的史书几千年相继不断,文化典籍汗牛充栋,文物宝藏遍布各地,这是前人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它犹如一朵璀璨的奇葩,不断凝聚、积淀、升华,造就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千百年来��先哲们一直在历史文化研究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写下了光彩照人的篇章,竖立起一座座历史文化的丰碑。
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前人的历史,只有后人去记录、去挖掘。历史文化的产生总是早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由于两者在时间上相差久远,加上每一事物都有着孕育、诞生、演变、发展的过程,肯定会有正史记录不全,民间传闻多变的问题。我们清楚地知道,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主要是凭借史籍考证,实物验证来记录历史;而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就可以凭借丰富的想象,以及艺术的感染力,把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烘托出谜一样的传奇。在这里我们奉劝读史者,千万不要把那些搬上舞台,走进屏幕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当做历史教材来“读”。特别是那些“戏说”之类,为了使观众达到所谓“艺术的享受及审美情感的满足”,简直到了胡编乱造的地步,青年读者如果以此来“读”史,肯定会被引向误区。
古人云:“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历史是一座宝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吸引了无数的淘金者历尽艰辛竞相前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书中,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忠君爱国志士的背后秘密,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丽凄惨不被人知的爱情故事,更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辉煌背后的无名英雄。
历史本来就是个大迷宫,有的谜早已不成其谜,有的却不只一个谜底,还有的至今没有谜底,甚至永远都没有谜底。这不是作者偷懒,或故意留一手,历史就是这样——是千古遗憾,也是永恒的魅力。诸如:秦始皇之母赵姬原是卫国商人吕不韦的妾,后被吕不韦献给子楚。有的史书说赵姬当时已经怀有身孕,而《史记》说她是怀孕足月产下秦始皇的。因此,秦始皇究竟是子楚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后世为此争论不休。还有,历史上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