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

  • 作者:闫永夫
  •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35038
  •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现象一至现象三)主要是提出问题。尽管近年来**政策十分注意对农业的倾斜,但从目前情况看,农村经济前景仍然不够乐观。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导致农村需求不旺,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目前存在三大问题:个人投资分散,势单力薄,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财政困难,投资数量较少,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信贷供给受到**,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净流出量逐年增加,农村金融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受到存款来源有限和资产风险较大的双重制约,信贷供给能力相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必要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现代农业需要高投入,依靠农民自身的积累难以迅速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调整,需要大量信贷资金来推动分散投资的集中和资本的积聚。但是农村金融暴露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是农村金融体制存在信贷供给的功能缺陷,农村信用社存在自身难以化解的风险,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又使农村金融不能有效传导货币政策,而市场缺陷、诚信的失衡增加了农村金融的经营困难。所有这些导致农村信贷萎缩,信贷供给不畅,不能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二部分(借鉴)是
    目录
    现象一 不断流失的农村金融资源
    **节 孤军奋战——谁来支持“三农”
    第二节 马太效应——信贷资金流出
    现象二 不堪透支的农村金融机构
    **节 先天不足——农村金融体制
    第二节 积重难返——农村金融风险
    现象三 冰冻三尺的内在管理弊端
    **节 不断改嫁——谁是农信的婆婆
    第二节 官办机构——农村金融框架
    第��节 总是不放心——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节 争吃唐僧肉——外部经营环境
    借鉴 各有千秋的国外农村金融
    **节 弱者多助——农村金融体制
    第二节 合理补偿——金融支农渠道
    探索一 因地制宜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节 黑猫白猫——农村信用社会改革争论
    第二节 循序渐进——农村信用社会改革试点
    第三节 明晰产权——体制改革核心
    探索二 雨露滋润的信贷供给制度
    **节 适应需求——完善金融主体
    第二节 市场细分——改进信贷供给
    第三节 扶助农户——推广小额农贷
    探索三 雪中送炭的财政货币政策
    **节 财政政策——消化历史包袱
    第二节 货币政策——引导资金回流
    第三节 综合政策——货解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现象一至现象三)主要是提出问题。尽管近年来**政策十分注意对农业的倾斜,但从目前情况看,农村经济前景仍然不够乐观。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导致农村需求不旺,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目前存在三大问题:个人投资分散,势单力薄,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财政困难,投资数量较少,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信贷供给受到**,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净流出量逐年增加,农村金融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受到存款来源有限和资产风险较大的双重制约,信贷供给能力相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必要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现代农业需要高投入,依靠农民自身的积累难以迅速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调整,需要大量信贷资金来推动分散投资的集中和资本的积聚。但是农村金融暴露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是农村金融体制存在信贷供给的功能缺陷,农村信用社存在自身难以化解的风险,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又使农村金融不能有效传导货币政策,而市场缺陷、诚信的失衡增加了农村金融的经营困难。所有这些导致农村信贷萎缩,信贷供给不畅,不能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二部分(借鉴)是借鉴海外经验。尽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存在了几十年,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运行和发展,我们仍然缺乏经验。农村信用社为什么始终跳不出“官办”的怪圈?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笔者把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作为参考,比较不同**农村金融体制与政策运用的异同,特别是对各国制定的一系列的财政扶持农村金融、财政和金融手段相结合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对比研究。由于财政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保障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许多**都建立了比较发达的农村金融体系,除了政府的银行、私人商业银行,也有农村信贷协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还有非正式金融组织。政府则通过税收、补贴、担保、基金、信贷政策、利率等手段进行调控,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农业信贷的资金总量,支持农业项目开发和农业现代化。为了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各国政府对那些向农民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银行给予财政资助和补贴,并随着贷款的增加,补贴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这里,金融已经成为财政扶助农业发展的渠道。
    第三部分(探索一至探索三)主要是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地改革和规范农村金融体制,增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解决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问题。
    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供给,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完善农村信贷体系的功能,建立多渠道的筹资体系,疏通信贷供给的渠道。合作制的金融组织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主体力量,要把农村信用社发展为真正贴近农民、关注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作为农村信贷供给的主渠道。
    农村金融制度*大的问题就是财政政策问题,要通过降低或免除税收、贴息、向农村金融机构增资、制定相关政策改变金融机构呆账准备金提取比率和呆账核销办法、帮助金融机构剥离不良资产、建立贷款担保基金等手段,对农村金融过多的政策义务和过高的金融风险进行合理补偿。为了减少与城市金融风险和收益的市场落差,创造一个合理的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的环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同时利用存贷款利率手段和其他各种手段,把补贴性利率和受到财政保护而增加的信贷资金量配置给需要财政补贴的弱质产业和部门,引导金融企业进入“不情愿”的信贷领域,解决农村信贷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当地政府利用综合的措施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总而言之,通过完善金融体制,改善金融制度环境,增加信贷供给,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社会资源的组织效率,促进我国农村经济产业化和现代化。
    总而言之,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改善政策制度环境、疏通信贷供给渠道、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扩大农村的投资需求、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由于信贷供给不足的主要因素是信贷萎缩,而信贷萎缩是农村金融体制运行不畅的结果,因此,需要对农村金融体制的某些环节加以完善,通过改革,消除体制不适应的方面,使农村拥有一个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把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信贷供给的主体,尤其要发挥农村信用社主力军的作用,使之成为农村信贷供给的主渠道。应当建立财政补偿金融、金融支持经济的渠道,进一步疏通农村信贷供给的障碍,这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