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教育的人学视野/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教育的人学视野/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

  • 作者:冯建军 丛书 石中英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649814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35
  • 定价:¥4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教育的人学视野》为“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丛书之一,收录了教育学的生命立场与研究;类主体教育;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教育的生命基础;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生命型教师等七编关于教育学的论文。细细读完其中的文章后,更为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理性与创新,分析教育问题的广阔视野以及从关注问题中反映出的强烈时代感。会发现这些分析理性、深入,是基于我们**历史与现状而提出的。
    文章节选
    通常把教育学看作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这一“科学”取向的标示,意味着“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可重复性。或者说,尽管教育现象有所变化,并不完全重复,但支配复杂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具有一致性。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客观的教育现象,揭示超越时空、永远正确的普遍自然的法则,即规律。所以,教育学的科学性取决于教育现象的客观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不仅表现为可以观察,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外在于个体,离开个体的主观需要、精神、思想和意识等而独立存在。如果教育现象与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并无二致,我们��全可以按照自然科学的思路建立真正的教育科学。问题是,如果教育现象并非纯粹的客观现象,那么建立教育科学的根基就会坍塌。因此,教育现象本身的性质成为我们考虑教育学性质的关键。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这不仅意味着教育要以生命起始,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而且意味着生命在教育中,教育活动是生命展现的活动,是生命成长的活动。离开了生命,剥夺了生命成长的主动性和自由,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能是一种控制、压制和规训,或者是一种异化的教育。
    生命在教育中,说明教育活动离不开生命,教育活动是生命在教育中的活动,是教育中生命的自由自在的舒展活动。也说明,教育的世界不是人之外的自在的客观世界,而是内在于生命,由生命所参与、创造的世界,即生命的世界。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世界,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现象,虽然是一个外部的世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它不同于自然的外部世界,是一种有生命的客观存在,它包含着人的主观意义。人是教育世界的主宰者,是教育现象的主体,是人创造了教育世界,也是人理解、建构着教育现象。如此,教育现象就不是纯粹客观的,它具有主观性和理解性。 当《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辑十本专著放到我面前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千,兴奋不已。回想1979年中国教育学会刚刚成立的时候,全国从事教育理论工作研究的只有四百多人。为了繁荣教育科学,当时我们呼呼恢复**教科所、建立中国教育学会,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批准。今天中国教育学会的会员已经发展到八十多万人,全国博士授权点已有几十个,一批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已经成为教育科研的骨干。《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就是他们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成果。怎不令人兴奋!
    我与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是有感情的。回想18年以前,1989年他们在大连召开**次会议,要求成立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研究会。众所周知,那时的形势,有些同志有点害怕。但是中国教育学会的老会长张承先同志还是比较开放、很有远见的,认为应该支持中青年这种合理的要求,中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教育科学的繁荣要靠他们。学会就让我来联系这项工作。我也认为,中青年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过去开会,总是老专家占据了讲坛,没有中青年学者讲话的机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研究会的成立给中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讲坛。
    目录
    自序
    **编 教育学的生命立场与研究
    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
    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走向生命关怀的教育研究

    第二编 类主体教育
    主体的历史生成与教育的三种形态
    时代·类主体·教育
    个人主体教育的反思与类主体教育的建构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第三编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
    论教学过程是交往实践过程
    道德教育:交往实践的新阐释

    第四编 教育的生命基础
    教育的生命本质
    回归生命的教育
    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
    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
    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
    让教育与生命同行

    第五编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及其设计
    中小学生命教育教材内容的比较

    第六编 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
    论道德和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
    从“工具论”到“主体论”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
    生命视野中的道德与道德教育

    第七编 生命型教师
    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论教师生命发展的策略
    教育幸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纬度
    做生命型教师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