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科学全才:沈括传
QQ咨询:
有路璐璐:

科学全才:沈括传

  • 作者:何勇强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3030901
  •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01日
  • 页数:372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追寻沈括,学士之初,初入仕途,上书论乐,馆阁雅士,提举司天,察访两浙,经营辽务等十三章。
    文章节选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他的“科学家”身份,在我们今天,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通俗读物中,都是众口一词、无可怀疑的。但中国古代本无“科学”一词,更不用说“科学家”了。那么,沈括“科学家”的身份是怎样确立起来的呢?在他生活的时代里,沈括到底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在漫长的历史时代中,人们又是如何评价沈括的呢?且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去追寻沈括“科学家”身份的由来。 先让我们看看同时代人对沈括的看法。北宋**诗人黄庭坚是沈括的一个远房亲戚,他出生于庆历五年(1045),比沈括小十几岁。他在《题王观复所作文后》中评价王观复的文章,说他写信时的语气有点像沈括,将来作文大概也会有沈括的风格气象。但他同时指出,沈括“博极群书”,写文章时引用《左氏春秋传》《汉书》中的材料,取之左右逢源,运用自如,真正称得上是一位“笃学之士”。王观复虽然下笔不凡,就只怕读书太少。①黄庭坚没有再往下说,但言下之意,大概是认为王观复寡学陋闻,所作的文章内容空洞,是没法与沈括相比的。从中也反衬出沈括的文章与博学,是很为当时的人所称颂的。 又如李之仪,是北宋词人。他生于庆历七年(1047),也比沈括小十几岁。据他自己说,他与沈括的关系是“少相师友”。他为自己的亡妻胡文柔作墓志铭,盛称她的博学,说她上至六经,下至司马氏的《史记》,以及其他各种纂集,都博览综识;甚至连佛家的《大藏经》都通读了一遍;作小诗、歌词、禅颂,皆有师法;尤其擅长算数。据说,沈括每有疑问,都要通过李之仪向他的妻子请教。沈括甚至称赞这位女才子说:“得为男子,吾益友也。”②李之仪借沈括来盛赞他的妻子,其中的潜台词便是:连沈括都佩服我的妻子,可见她的博学。从中又反衬出沈括在当时确实是以博学闻名一时的。 又如与黄庭坚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出生于至和元年(1054),比沈括小二十几岁,也可算作是沈括同时代的人。他在所著《明道杂志》中说沈括博学多能,对天文、历数、钟律、壬遁,皆极尽其妙,尤其擅长算数。又说沈括非常喜欢下棋,但棋艺不高。据说沈括曾写过一部专著,探讨下棋之法,想用算数之学来研究棋局的变化。张耒觉得沈括的做法是非常迂腐的。③沈括与苏轼是同时代人,苏、沈两人的关系处得不太好,作为苏轼门生的张耒与沈括也没什么亲戚关系,张耒在文中对沈括颇有微词,嘲笑他的迂腐,但也不得不承认沈括的博学。 对沈括博学的评价,到南宋以后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成识。晁公武著录《梦溪笔谈》,称沈括“高材博学,多技能,音律、星历尤邃”①。《东都事略》是南宋人王称撰写的一部本朝纪传体史书,其《沈括传》称沈括“博览古今,于书无所不通”②。元人修《宋史》,其中《沈括传》称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著录《梦溪笔谈》时也说:“括在北宋,学问*为博洽,于当代掌故及天文、算法、钟律尤所究心。”④ 沈括的博学也可从他的著述中得到反映。沈括的著作以《梦溪笔谈》*为出名,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其他的著作。**的科技史专家胡道静先生在校证《梦溪笔谈》时曾对沈括的著述作了一个统计。从中可以看出,沈括的著作数量极多,而且遍及经、史、子、集各部。⑤他的学识渊博由此也可进一步得到证明。 胡道静先生研究沈括数十年,*后这样评价沈括:⑥ 他是我们历史上,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稀有的一位通才。对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历史、考古,他都有深刻的研究,并且在各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见解提出来。他有好些重要的创见,至今为举世人称道不衰;他有好些正确的科学论断,远在西方学者数百年之前便明确地提出。不可掩抑的光芒表明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在知识范畴内曾作出多么巨大的成就,而沈括便是其中***的创造者之一。(P1-4)
    目录
    **章 追寻沈括(1)
    历史上的笃学之士(1)
    “科学家”身份的由来(4)
    国外的沈括研究(9)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法家”(14)
    第二章 学士之初(23)
    吴越旧族(23)
    随父游宦(31)
    杭州见闻(38)
    第三章 初入仕途(46)
    君子之道与先王之道(46)
    《孟子解》(53)
    万春圩(60)
    第四章 上书论乐(67)
    音乐美学理论(67)
    音乐史的记述与研究(75)
    声学研究(86)
    第五章 馆阁雅士(93)
    从扬州到开封(93)
    馆阁谈诗(100)
    语言学上的成就(105)
    沈括论画(109)
    第六章 提举司天(115)
    熙宁新历(115)
    观象三议(121)
    十二气历(128)
    第七章 察访两浙(134)
    王安石变法(134)
    察访的背景(139)
    治理浙西圩田(147)
    地理学上的**见解(154)
    第八章 经营辽务(167)
    宋辽恩怨(167)
    加强河北边防的主张(172)
    判军器监(181)
    出使契丹(194)
    绘制地图(201)
    第九章 总领三司(208)
    沈括与王安石(208)
    改革盐法的主张(214)
    对钱荒的解释(223)
    役法之争(230)
    第十章 永乐之役(238)
    党项的崛起(238)
    灵州之役(244)
    永乐与乌延之争(253)
    兵败永乐(261、
    第十一章 梦溪笔谈(269)
    梦溪丈人(269)
    《梦溪笔谈》(277)
    隙积术与会圆术(282)
    物理学上的实验与理论(286)
    若干化学现象的记载(293)
    生物学上的成就(297)
    第十二章 良方遗世(304)
    一生治方的总结(304)
    运气学说(312)
    基础医学与临床诊疗研究(315)
    药学方面的贡献(319)
    第十三章 一生总结(328)
    总的印象(328)
    治世能臣(332)
    科学巨人(340)
    沈括大事年表(350)
    参考文献(360)
    后记(37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