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燕山以北农牧交错地带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地理学透视)
QQ咨询:
有路璐璐:

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燕山以北农牧交错地带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地理学透视)

  • 作者:邓辉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42956
  •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01日
  • 页数:339
  • 定价:¥1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0042956
    • 作者
    • 页数
      339
    • 出版时间
      2005年08月01日
    • 定价
      ¥1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现在,您拿在手里翻看的这本小书,是一部关于一个特殊地方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专门著述。这个特殊的地方就是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的冀、辽、内蒙古交界地区,在书中将其称为“燕山以北地区”或“燕北地区”。这是一个在自然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两个方面,均具有独特性的地方: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看,它属于自然环境的过渡带,自然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过渡性;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看,这里的早期新石器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的人类物质文化经历了农业的发生,畜牧业的分化,以及农业文化、畜牧业文化的交替扩张与收缩的巨大变化。也正是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吸引了中外众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者关注的地区。我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典型地区,作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对象,运用了文化生态学的综合研究方法,以一本书的篇幅,系统探讨了它的人地系统在过去8000多年间的形成与变化过程,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影响原因。希望这项研究工作,对于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这个地区的现代人地关系能够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这本《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绝非心血
    文章节选
    书稿已经三校,面对校完的厚厚一叠清样,一直绷紧着的心情,终于松弛了下来。付印之前,关于这本���书写作前后的一些事情,在这里*后向读者们略微交代一下。
    这本小书的完成与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历史地理研究**的侯仁之先生、徐兆奎先生、王北辰先生、于希贤教授、韩光辉教授、唐晓峰教授、韩茂莉教授、武弘麟副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尹钧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王守春研究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曹小曙副教授,对本书的研究和写作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启发和指教,本书的写作是根本不可能想像的。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的夏正楷教授、崔海亭教授、崔之久教授,在地貌学、植被生态学方面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书中不少研究内容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指导,有些内容直接就是与他们共同野外工作的成果,这是必须要加以说明并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的。
    在我们的多次野外考察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田广金研究员、郭素新研究员、塔拉研究员,赤峰市博物馆项春松研究员、王建国先生,敖汉旗博物馆邵国田馆长和刘海文先生、王泽先生,翁牛特旗博物馆贾鸿恩馆长,巴林左旗博物馆王未想馆长,巴林右旗博物馆清格勒副馆长,通辽市博物馆的希木德馆长和张柏忠先生、孙衷然先生,奈曼旗博物馆敖秉全馆长,辽宁省博物馆牛河梁工作站朱达站长,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帮助,他们或向我们悉心介绍当地的考古文化情况,或亲自带领我们考察当地重要的考古文化遗址,深情厚谊无以言表。原中国科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杨虎研究员,对我们的研究工作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支持。记得1993年初冬,我们初次前往兴隆洼发掘工地参观,当时正在主持发掘工作的杨虎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详细介绍了发掘工地的情况和有关的考古文化研究工作,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孙祖初博士、王琫瑜博士、伍永秋博士分别在考古学、植被生态学、地貌学方面给予本书作者诸多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与他们热情和无私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我们还要感谢**自然科学基金委,没有他们的物质支持,本书的研究只能是纸上谈兵。商务印书馆的李平先生和田文祝先生,在本书的印刷出版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否则,这本小书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与读者见面的。
    十多年来,曾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人远不只这些,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我们谨在此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目录
    前言
    **章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方法论
    **节 以达比为代表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
    第二节 以苏尔为代表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
    第三节 开展中国北方生态环境敏感带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
    第二章 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
    **节 燕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结构
    第二节 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新石器时期诸考古学文化景观
    第三节 从农业文化景观到畜牧业文化景观
    第四节 文化景观演变的自然地理背景
    第三章 战国、秦、汉时期——农牧交错带的形成与变化
    **节 农业景观的扩大——战国至西汉时期
    第二节 农业景观的收缩——东汉至西晋时期
    第三节 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与文化景观的变化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游牧业文化景观的扩张与收缩
    **节 东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文化景观的扩张
    第二节 北魏后期至唐末农业文化景观的收缩
    第五章 辽、金、元、明时期的燕北农牧交错地带
    **节 辽代燕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二节 辽代燕北地区的自然景观
    第三节 辽代燕北地区的文化景观
    第四节 金元时期燕北地区的文化景观
    第五节 明代初年农业文化景观的收缩
    第六章 清初以来燕北地区文化景观的变化过程
    **节 清代燕北地区行政设置的变化
    第二节 清代以来燕北地区农业文化景观的空间扩展过程
    第三节 清代以来西辽河流域游牧业的发展
    第四节 清代以来燕北地区的人口变化特点
    第五节 清代以来农牧交错景观形成的原因
    第七章 清代以来人类活动对燕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节 承德地区的环境变迁
    第二节 西辽河流域的环境变迁
    第八章 全新世以来燕北地区人地系统演变过程的基本特点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