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 作者:李春青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094068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283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探讨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深层文化逻辑。古代士人**的乌托邦理想与社会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决定着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儒家诗学之基本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中国古代士人那里,凡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精神追求都可以在诗学或审美的世界中得到实现。为了梳理这种诗学观念对社会政治理想的置换过程,本书在学理层面上扼要地探讨了诗学与子学、经学、玄学、道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还对“文”与“道”、“情性”与“意”、“自然”与“丽”等几对重要诗学范畴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进行辨析,力求从诗学观念、诗学范畴、文学实践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那种一贯之的诗学的意义生成模式予以揭示。
    目录
    结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文化意义
    上编 观念分析
    **章 子学时代的诗学观念
    一 文化话语权力的转移
    二 处于主体与功能之间的士人**
    三 子学时代文化意义的生成模式
    四 诸子之学的几种基本价值取向
    五 子学时代的诗学观念(上)
    六 子学时代的诗学观念(下)
    第二章 经学与汉代诗学
    一 汉代士人社会境遇的改变
    二 汉代统治者对士人**的态度
    三 汉代士人两面性的文化策略
    四 经学语境中的诗学观念
    第三章 玄学话语向诗学话语的转换
    一 魏晋六朝士族文人心态
    二 魏晋玄学之基本旨趣
    三 玄学语境中的诗学观念
    第四章 道学与诗学
    一 “体用”论的阐释模式
    二 “体用”论模式在诗学上的运用
    三 诗文审美特性的把握
    四 两种意义生成模式之关系
    中编 范畴分析
    第五章 “文”与“道”
    一 “文”之内涵的历史演变及其所表征的文化意义
    二 关于“文”与“道”之关系的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六章 “自然”与“丽”
    一 “自然”作为一种诗的风格境界
    二 “自然”作为一种人生理想
    三 “自然”范畴的认识论内涵
    四 “丽”范畴的含义及其演变
    第七章 “情性”与“意”
    一 “情性”内涵辨析
    二 “吟咏情性”所负载的诗学本体论的观点
    三 “以意为主”与宋代诗学本体论的基本倾向
    四 “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的比较“
    五 两大诗学本体论观点产生的原因
    下编 文本分析
    第八章 诗人言愁,所愁何事
    第九章 心中之景与眼中之*
    第十章 宋诗与唐诗究竟何异
    第十一章 宋词的兴起与宋代士人人格结构之关系
    第十二章 《水浒传》的文本结构与文化意蕴
    第十三章 在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之间
    第十四章 《西游记》的文本分析
    第十五章 《红楼梦》文本意义及其生成模式
    后记
    ……
    编辑推荐语
    本书试图探讨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深层文化逻辑。古代士人**的乌托邦理想与社会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决定着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儒家诗学之基本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中国古代士人那里,凡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精神追求都可以在诗学或审美的世界中得到实现。为了梳理这种诗学观念对社会政治理想的置换过程,本书在学理层面上扼要地探讨了诗学与子学、经学、玄学、道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还对“文”与“道”、“情性”与“意”、“自然”与“丽”等几对重要诗学范畴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进行辨析,力求从诗学观念、诗学范畴、文学实践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那种一以贯之的诗学的意义生成模式予以揭示。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