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技术跨越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技术跨越论

  • 作者:马庆国 胡隆基 姚志坚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26518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158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技术跨越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跨越规划的评估研究”的成果之一。本书在“可计量的技术跨越”概念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跨越的α型、β型、γ型定义以及技术跨越度的测量方法;给出基于技术特征的技术跨越分类,概括了技术跨越机遇的四种类型(四类来源);给出技术跨越的决策要点和选择跨越点的原则和两阶段方法,讨论了企业技术跨越所需要的社会环境(泛生境),提出了技术跨越活动的*佳组织方式,分析了企业抓住技术跨越实践的机会,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体系的关键等。
    本书可供关注技术跨越的企业、政府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文章节选
    第1章 绪论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阐明技术跨越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分为三节,第1.1节是“跨越式发展与技术跨越”。这一节首先给出了我国提出跨越式发展与技术跨越的背景,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然后简单介绍了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简况,并对此作了简明的评述。第1.2节对历史上的技术跨越案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第1.3节则对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进行了说明。
    1.1 跨越式发展与技术跨越
    1.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999年8月20日,中共**、国务院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期间,发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的**个大标题就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科技是**生产力。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本质上就是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此后,我国不同层面的**和地区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了技术跨越的要求与必要性。不论是政府提交给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五”计划纲要(草案),还是多种相关场合中,“技术跨越”、“技术跨越战略”、“跨越式发展”等术语频频出现在中国领导人和地区官员的讲话或相关文件中以及相关的发展规划中。我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中也提出了“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不仅东部地区讲跨越,中部地区讲跨越,西部地区也讲跨越,指出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跨越式发展(2002年2月27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关注西藏跨越式发展)。传媒则更是“狂轰滥炸”,随便上一个搜索能力较强的门户网站检索,人们便可以查到上百万条相关记录。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此大范围的跨越,会不会重演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不成功的“××年超英”、“××年赶美”的跨越呢?如果不重演那个时期“超英赶美”式跨越,又如何继承和扩展那个时期开始的、后来成功了的“两弹一星”的跨越呢?
    ……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跨越式发展与技术跨越
    1.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分析
    1.2 历史上的跨越尝试
    1.2.1 64K DRAM——高度依赖于国外技术供应商
    1.2.2 256K DRAM——“两条腿走路”
    1.2.3 1M DRAM——内部竞争与合作
    1.2.4 4M DRAM——内部竞争与合作
    1.2.5 64M、256M DRAM——世界的领先者
    1.2.6 接受为技术前沿大家庭的成员
    1.3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技术跨越的研究范围
    1.3.2 技术跨越各领域的具体研究内容
    1.3.3 本书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技术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2.1 技术发展的动力
    2.1.1 技术发展的线性模型
    2.1.2 技术发展的非线性模型
    2.2 技术发展的轨道及其决定因素
    2.2.1 技术范式、技术轨道及相关概念
    2.2.2 技术轨道的决定因素
    2.3 产业技术体系及其演变类型
    第3章 技术跨越的定义
    3.1 技术跨越定义的文献综述与简要评述
    3.1.1 技术跨越定义的文献综述
    3.1.2 对以往技术跨越定义的简要评述
    3.2 时间型技术跨越(α型技术跨越)
    3.2.1 研究定义的“概念置换”方法简介
    3.2.2 技术跨越的a定义:时间型技术跨越的定义
    3.2.3 技术跨越发生的一般原因分析
    3.2.4 时间型技术跨越的四种典型“时间一指标”类别
    3.2.5 时间型技术跨越的典型类别的简化与技术跨越度的定义
    3.2.6 基于s形曲线的技术跨越的描述
    3.3 经费型技术跨越(β型技术跨越)
    3.3.1 技术开发的投入分析
    3.3.2 经费型技术跨越的定义(β型技术跨越的定义)
    3.3.3 经费型(β型)技术跨越度的定义
    3.4 综合资源型技术跨越(7型技术跨越)
    3.4.1 技术跨越的综合投入的分析与表达
    3.4.2 综合资源型技术跨越的定义(γ型定义)
    3.4.3 基于两要素的技术跨越(γ1型技术跨越)的进一步讨论
    3.4.4 综合资源型技术跨越度的定义
    3.4.5 单位综合资源技术跨越度的定义
    3.5 广义技术跨越与对技术指标和s形曲线的进一步说明
    3.5.1 广义技术跨越的定义
    3.5.2 关于技术指标的进一步讨论
    3.5.3 关于S形曲线的进一步讨论
    3.6 技术跨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3.6.1 技术跨越与技术创新概念的关系
    3.6.2 技术跨越与技术进步概念的关系
    3.6.3 技术跨越与技术赶超概念的关系
    3.7 技术视角的技术跨越的类型
    3.7.1 技术轨道与技术跨越
    3.7.2 技术轨道与技术性能指标
    3.8 多技术指标的技术跨越度测量
    3.8.1 多技术指标的综合方法
    3.8.2 多技术指标下技术跨越的定义和技术跨越度的度量
    第4章 技术跨越的机遇
    4.1 科学的新发现与技术跨越的机遇
    4.1.1 科学的新发现与技术范式和技术轨道
    4.1.2 技术轨道的极限与技术跨越的窗口
    4.2 技术单元的演变与技术跨越的机遇
    4.2.1 专业化分工、技术单元变小所带来的技术跨越的机遇
    4.2.2 产品功能提高、生产技术复杂化,技术单元变大的机遇
    4.2.3 配套技术和支撑技术体系发展,技术单元变小的机遇
    4.3 技术溢出与技术跨越的机遇
    4.3.1 技术溢出的定义
    4.3.2 技术溢出的类型与技术跨越的机遇
    4.4 产业技术体系变化与技术跨越的机遇
    4.4.1 产业技术体系变化与技术跨越机遇分析
    4.4.2 支撑技术巨变与技术跨越案例
    第5章 技术跨越的决策
    5.1 行为主体目标与技术跨越的价值判断
    5.1.1 行为主体的目标
    5.1.2 目标的层次性与轻重缓急:层次分析
    5.1.3 技术跨越机遇的价值判断
    5.2 行为主体的自身条件
    5.2.1 **层面技术跨越所需的内部条件
    5.2.2 企业层面技术跨越所需的自身条件
    5.3 技术跨越的外部条件
    5.3.1 **层面技术跨越所需的外部条件
    5.3.2 企业层面技术跨越所需的外部条件
    5.4 生产技术的转换成本对技术跨越效益的影响
    5.4.1 生产技术的转换成本的概念
    5.4.2 生产技术转换成本的特点及对效益的影响
    5.5 技术跨越的决策
    5.5.1 决策问题的一般模式
    5.5.2 技术跨越决策的基本性质、关键点与一般程序
    5.6 本章附录
    5.6.1 附录1判断矩阵*大特征根与特征向量的方法
    5.6.2 附录2美国与韩国的**关键技术计划
    第6章 技术跨越的组织与实施
    6.1 技术跨越的项目组织机构
    6.1.1 技术跨越项目的领导班子与日常执行机构
    6.1.2 **层面与企业层面技术跨越项目的执行机构特征
    6.2 技术跨越点的选择
    6.2.1 选择技术跨越点的意义与选择的主要原则
    6.2.2 选择技术跨越突破点的分阶段方法
    6.3 技术跨越活动的组织方式
    6.3.1 发散型组织方式与收敛型组织方式
    6.3.2 影响技术开发组织方式的主要因素
    6.3.3 技术跨越活动的主要组织方式:收敛型
    6.3.4 企业技术跨越活动应尽量采用合作式组织方式
    6.3.5 组织方式恰当与否的巨大影响
    6.4 在技术跨越活动中提升技术能力体系
    6.4.1 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概念
    6.4.2 在技术跨越中提升技术能力
    6.4.3 技术跨越活动总结
    第7章 本书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7.1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7.1.1 提出了严格的、可计量的技术跨越定义
    7.1.2 提出了技术跨越度的测量方法
    7.1.3 基于技术特性的技术跨越的分类
    7.1.4 概括了技术跨越机遇的四种类型(四类来源)
    7.1.5 提出了技术跨越的决策要点
    7.1.6 提炼出了企业技术跨越所需社会泛生境的要点
    7.1.7 提出了技术跨越实施中跨越点的选择原则和两阶段方法
    7.1.8 提出了技术跨越活动的*佳组织方式
    7.1.9 技术跨越的实践是企业提升技术能力体系的良机
    7.2 本书的不足与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