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心律失常?有哪几类?
正常心脏在一定范围内的频率产生有规律的跳动。心脏的跳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依次下传至心房、房室连接处、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引起心脏跳动,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引起心室收缩。正常人每分钟心率为60~100次,节律规则。当冲动的产生或传导发生异常时,就使心脏冲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紊乱,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1)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⑤窦房阻滞。
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冲动传导异常
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心脏传导阻滞:①窦房传导阻滞;②心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3)冲动形成异常伴传导失常:异位心律、反复心律、并行心律。
临床上,心律失常可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
2.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如何?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之一,许多疾病和**都可引起和诱发心律失常,但不少是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目前,心律失常的确切发病率较难统计。据有关资料对各种心律失常发病率进行比较表明,*常见的是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颤动。其中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高,为25%~27%,窦性心动过速次之,为20%~22%,窦性心动过缓为13%~l5%,室性过早博动为l4%~l6%,房性过早搏动为5%~7%,心房颤动为11%~l5%,房室传导阻滞为5%~7%,其他各种心律失常为
3.哪些人易患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不患病,也保证不了不吃药,同样也不可能没有情绪不激动的时候,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激动,**不良反应以及疾病都可能引起心律失常。一般来说,患严**脏病的患者,由于心肌传导系统和心肌本身受损伤,严重影响心肌电活动,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的机会多一些。姆高血压性心脏病往往见到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甚至出现期前收缩和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易出现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等;扩张性心肌病较容易见到多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二尖瓣脱垂患者容易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和室速等。
此外,感冒患者容易出现期前收缩或房室传导阻滞,运动员多有窦性心动过缓;而老年患者易��窦性心动过缓;情绪激动的人易患心动过速;患有贫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易患心动过速。
4.心律失常与性别、年龄有关系吗?
心律失常在性别、年龄上是没有多大差异的,但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弱,疾病相对增多,服药也多,因此比年青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要多。
3岁以下小儿比成年人心率快,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在婴幼儿窦性心动过速时,其频率可高达230次/min;成人却很少超过180次/min,通常低于140次/min。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儿童;后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却多见于成年人。过早搏动,在婴幼儿期是很少见的,但至成年期,却极为常见。窦性心律不齐,在儿童和青年期很常见,至成年期就较少见。
5.如何能知道自己心跳不正常?
当我们把手放在自己的左胸前,会感觉到有节奏的心脏跳动,正是这种有节律的跳动,维持着血液正常有序的循环,血液从全身汇集到心脏,又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循环不息。
正常成人在安静时,每分钟心跳为70—80次,婴幼儿的心跳较成人为快(初生婴儿每分钟为ll0.150次,2岁时每分钟为90~120次。l岁时每分钟为70—105次),老年人的心跳缓慢,一般每分钟为58~78次。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不可能总是很规则地在正常范围内搏动。心脏搏动出现了不正常,医学上称为心律失常。假使窦房结的起搏细胞发生变性或坏死而丧失正常的“指挥权”,那么房室结就来代替它的工作,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医学上称为“结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其发生频率每分钟为50次左右。如果窦房结、房室结(房室交界组织)都有病变,就由心室内自己发生激动来维持心脏搏动,每分钟40次左右,医学上称为“心室自主节律”,这是发生严**律失常的信号。
6.为什么说心脏为君主之官?
中医学对心脏的认识,早在《灵枢·邪客》篇中就有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意思是说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脏腑中*重要的器官。它统帅各个脏器,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活动。如果心发生病变,则其他脏腑的生理活动也会出现紊乱而产生各种疾病,故认为心为君主之官。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由于心脏泵血的作用,血液循环才得以维持,才能向器官和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末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血液由于心脏的动力作用射人动脉,从而分布于身体各部位和器官,再由静脉回流于心脏,而完成一次循环。因为血液的流动直接取决于心脏的泵血能力,才能使循环系统内保持足够的压力。心脏如不能实现泵血功能,动脉血压即迅速下降,使全身各器官的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功能障碍以至危及生命。
7.什么是窦性心律?什么是心率?
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指其冲动起源于窦房结,正常情况下,频率为60~100次/min。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每分钟心动周期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min左右(60~100次/min之间)。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l30次/min以上。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或精神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经常进行体
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
8.什么是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min,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l00次/min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或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所致、它常发生在正常人情绪激动、运动、进食、饮酒、喝茶或咖啡或沐浴时;也可见于病理性,如发热、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及缺氧等;**,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类也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9.什么是窦性心动过缓?
成年人窦性心率低于60次/min者,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过缓的发生主要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所致。老年人、运动员或睡眠状态常有此生理现象,也可见于病理性,如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颅内高压、阻塞性黄疽、黏液性水肿和**影响(如应用洋地黄、吗啡、p受体阻断剂等)。
10.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窦房结本身不规则地发放冲动而引起的心跳节律快慢不等的现象。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可分为三型:
(1)窦性心律不齐常与呼吸有关,又称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吸气时由于迷走神经张力下降,而心率逐渐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而心律逐渐变慢。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心脏正常者,是一种生理表现,也见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及吗啡注射后。心瓣膜病也可出现此型心律不齐。
(2)另一类型为非呼吸性心律不齐,也称非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即心律不齐与呼吸时相无关。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也见于颅内压**,脑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以及应用洋地黄、吗啡、阿托品等**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