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社会回应机制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社会回应机制研究

  • 作者:戚政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6171
  •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01日
  • 页数:398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076171
    • 作者
    • 页数
      398
    •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01日
    • 定价
      ¥2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在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转型加快、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化,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与问题逐渐显现;因而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回应机制”为主题,把“回应”纳入政治社会学研究范围,并以此建立“社会回应”理论范式和建立一种基础性的社会回应机制及机制链等,来化解各种矛盾、控制社会风险与冲突、增强社会认同与团结、实现社会良性运行,既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又体现着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以民生建设为**的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研究、探索与创新是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
    文章节选
    **章 回应及研究范式
    **节 研究命题的提出及讨论的情景
    “回应”是一个社会科学范畴,它是基于现代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民社会发展等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复合词,其本义是指回复、应答与响应的互动过程并隐含着人们的社会行动(实践)。
    一、“回应”现象产生的社会情景
    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期管理理论变革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球民主化进程展开,西方发达**的政府改革及职能调整,逐渐由传统的政府管理(管制)向治理转变。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催生了“回应”这类互动现象:过程及问题的发生。
    (一)治理理论及研究视角
    “治理”一词*早出现在1989年的世界银行报告中,即在“1989年世界银行**次提出非洲的‘治理危机,,并提出‘良好治理,的制度框架,。世界银行1992年的年度报告也是以“治理与发展”为题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还发布了一份名为“促进處与式发展和良好治理的项目评估”报告。由此,“治理”概念逐渐发展为一个内涵丰���、适用广泛的理论及实践过程,并在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行政及社会管理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进而形成了一套评估社会发展和管理优劣的价值标准。
    ……
    目录

    **章 回应及研究范式
    **节 研究命题的提出及讨论的情景
    一、“回应”现象产生的社会情景
    二、中外学界基于治理理论研究“回应”的理路
    第二节 回应(response)
    一、回应的基本含义
    二、回应关系的理论分层
    第三节 回应范式
    一、回应是一种研究范式
    二、回应范式的理论适用
    第四节 回应范式中的政府回应与共同回应
    一、回应范式中的政府回应
    二、回应范式中的共同回应
    第二章 社会回应及范式研究(society response)
    **节 社会回应的研究界域
    一、社会回应界说
    二、社会回应关系的多元属性
    第二节 从回应向社会回应研究的拓展
    一、西方学界研究视域的拓展
    二、国外研究社会回应的启示
    三、社会回应在我国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回应与政府回应的关系
    一、社会回应与政府回应的关系结构
    二、对社会回应和政府回应关系结构的分析
    第四节 社会回应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回应研究对象的分类方法
    二、社会回应研究对象的分类
    三、研究社会回应的社会学视界、
    第三章 我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回应
    **节 我国社会转型的沿革与回应
    一、由工业化使然的社会结构变迁与中国回应
    二、新时期的社会转型与回应
    三、我国社会转型向度及机制转换与社会回应
    第二节 建设和谐社会与回应
    一、三个学科视野中的和谐社会与回应
    二、系统的和谐社会与社会回应
    三、和谐社会的价值维度与社会回应
    第三节 建设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回应
    一、发展社会回应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发展我国社会回应的思考
    第四章 政府建设与社会回应研究
    第五章 社会回应条件研究
    第六章 社会回应主体研究
    第七章 社会回应主体组织化研究
    第八章 回应制度与制度化回应研究
    第九章 政府回应与社会回应制度化机制研究
    第十章 社会回应机制及机制链研究
    第十一章 社会回应度研究
    第十二章 社会回应度测评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