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易道中互
QQ咨询:
有路璐璐:

易道中互

  • 作者:互子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ISBN:9787536053533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583
  • 定价:¥7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6053533
    • 作者
    • 页数
      583
    •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01日
    • 定价
      ¥7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全书主要围绕易学广义的范畴来探讨和说明阴阳、五行和元气之类的论述,并引出为主题的易学,尝试以古人的思想和今人的语言等,作较全面的探讨和解述,以及介绍由此探讨的“新理论”,所产生的某些新发现和创作等的应用。对于其它相关书籍的各种说法。本书只尽可能引用、辑录和论述认为有用的部分,并尝试作个人性质的综合归纳。凡参考辑录的部分和所涉及的书籍,本书均尽量标示其出处以示尊重和考究。 本书从多角度的思路探讨“易道”的各种可能性,故会产生一些并无实质性的过渡内容,尝试探索易学各方面的千古疑谜.以此引导和启发读者了解易学的真谛与效用。
    本书针对易学为主,统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学说,借以归纳成“象拟科学”称谓的建议,以《易道中互》为主题书名,分为四大卷篇。每篇可自成一本书。
    文章节选
    **篇 中国古代太极学说
    **节 概述
    曾有人提出把《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奇书,而在本书,则尝试把“易经、气功、中医、运气、风水”称为中国古代(阴阳)五大学科。这五大学科的经典,基本上都言及阴阳五行理论。所以,要理解五大学科的精髓,必须先对阴阳五行等有所认识。相反,如要更深入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了解五大学科之中的其中部分知识,对更深入领悟阴阳五行的理论,和各学科的科学知识的有关应用会更得心应手。
    中国古代正式论述阴阳和五行的书已失传,留于后世的,都是其它书籍或多或少地说及。太极、阴阳和五行学说,是与古代先哲的数理哲理等分不开的。尤其是太极学说,在五大学科及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中,由始至终或明或暗地影响及体现着。懂阴阳五行学说的人不一定会五大学科,但懂得五大学科的人,必然多少都会对阴阳五行学说有所认识。诸子百家,极可能都是由《易》派生出来的。因此,要更好地学习或了解诸子百家.*好先对我国古代阴阳和五行学说有个大概的认识。
    本章节里面的古今称谓解说很多,很大部分是意思相同的,只是文字表达不同而已,是字词不同而意思一样。故需要理解其真实意思,不但需要过于“咬文嚼字”,“拆句解字”,“抽丝剥茧”;还要充分“代分函微”,“触类旁通”,“方以类聚”;更要像炼气功一样,无我地“性命相修”,“无为有为”,从而“明心见性,立地成佛”。本章节在古代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科学知识,以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加以阐述,并多用符号、图解和理论相结合,增加创新的部分,尽可能地加以完善和发展。希望对各行业各人士的发展创新,及道德养生等都会有所裨益。
    ……
    目录
    自序
    **篇 中国古代太极学说
    **章 阴阳学说
    第二章 五行学说
    第三章 天干地支
    第四章 河图洛书
    第五章 元气、无极、太极学说
    第六章 太极易论等科学概说
    第二篇 易经阐述
    **章 《周易》概况
    第二章 八卦概要
    第三章 易序象论
    第四章 易道与天地中互
    第五章 易医杂说
    第六章 先后天说
    第七章 易学数说
    第八章 卦爻图说
    第三篇 《周易》经传注
    前言
    概说
    **章 系辞上传
    第二章 系辞下传
    第三章 说卦传
    第四章 序卦传
    第五章 杂卦传
    第六章 拆句解字趣说
    第七章 声律音韵趣说
    第四篇 《周易》卦爻辞说
    **章 辞说译注概要
    第二章 《彖》、《象》、《文言》、《易经》辞说译注
    第三章 《周易》序辞杂文
    第四章 互易录
    第五章 互矢子谈
    后说
    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