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民政社会思想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民政社会思想史

  • 作者:孟昭华 谢志武 傅阳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3053848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 页数:50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国**部详细阐述民政社会思想发展历程的专著。书中不但对各阶段的民政社会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而且还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民政社会思想进行了专门论述,结构清晰,内容详实。书中对近百年来民政社会思想的论述,更具有首创意义。
    本书为中华文明史研究大系之一。
    文章节选
    **章 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民政社会思想
    **节 上帝的权威、祖先的崇拜及行为规范
    夏是中国历史上**个奴隶制王朝,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目前,我国文字*早是在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和金文。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说:“中国文字到了甲骨文时代,毫无疑问是经过了至少两三千年的发展的。”从而可以说夏代已经有了文字可考。人们从文献中可知,中国从夏代开始,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社会制度。《论语·为政》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说明商、周的社会制度有夏代社会制度的成分,夏代的社会制度为商、周社会制度奠定了基础。《论语·八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春秋时期,孔子尤能讲夏礼和殷礼,只是苦于文献不足,无法讲得那么确切。
    其时,统治**认为举凡社会上的一切都应被他们统治,因而他们设想神间世界也和人间一样,必有一个支配一切的主宰——天帝。夏代统治者已经开始用宗教迷信来维护其统治,��尚书·商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论语·泰伯》谓夏禹“政孝乎鬼神”。由此可见,夏代统治者运用“天命”、“鬼神”主宰人们的社会生活。到了商代,随着奴隶社会制度的发展,神权主宰社会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殷人非常迷信,《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从卜辞的记载更可看出,殷人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具有**的权威,它统管一切自然现象,风、雨、雷、电等莫不由其主宰。……
    目录
    绪言
    **章 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民政社会思想
    **节 上帝的权威、祖先的崇拜及行为规范
    第二节 天命主义的禳弭思想与巫术救灾活动
    第三节 西周的宗法制度
    第四节 西周的礼治思想
    第五节 西周及其以前的人口思想
    第六节 周公旦的敬天、明德、保民思想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民政社会思想
    **节 轻天重民的社会思潮
    第二节 管仲
    第三节 老子
    第四节 孔子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民政社会思想
    **节 墨子
    第二节 孟子
    第三节 庄子
    第四节 杨朱、尹文、宋钘
    第五节 荀子
    第六节 韩非
    第七节 公孙鞅
    第八节 李悝
    第九节 晏婴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民政社会思想
    **节 李斯
    第二节 汉初黄老思想
    第三节 汉高祖
    第四节 陆贾
    第五节 贾谊
    第六节 晁错
    第七节 汉武帝
    第八节 董仲舒
    第九节 司马迁
    第十节 刘安
    第十一节 刘向
    第十二节 扬雄
    第十三节 王吉
    第十四节 崔蹇
    第十五节 王莽
    第十六节 光武帝
    第十七节 班昭
    第十八节 王充
    第十九节 王符
    第二十节 王景
    第二十一节 一《太平经》
    第二十二节 张衡
    第二十三节 仲长统
    第二十四节 徐干
    第二十五节 《白虎通德论》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政社会思想
    **节 曹操
    第二节 傅玄
    ……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民政社会思想
    第七章 两宋元朝时期的民政社会思想
    第八章 明代民政社会思想
    第九章 清代民政社会思想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民政社会思想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多年来的民政社会思想与民政实践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