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作者:杨春时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153026
  •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01日
  • 页数:262
  • 定价:¥1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美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级规划教材。作者对审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作了深入的考察,内容包括审美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审美的本质、审美的起源、审美意识、审美符号、审美文化、审美范畴、审美解释、审美的历史发展、审美的功能和美育等,全面揭示了审美活动的性质、特征。《美学》继承中国美学当代发展的成就,吸收现代世界美学的合理成果,突出美学的哲学性,确立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建立了严谨的逻辑体系。作者兼顾了美学的多学科性,运用心理学、文化学、符号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从多学科角度阐释审美活动。本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质。
    《美学》既适合哲学学科的美学课程教学,也适用于文学、艺术、教育等学科的大学生学习。
    文章节选
    三、美学对艺术活动的指导意义 艺术是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美学看做艺术哲学。美学揭示了审美的本质、规律,对一切审美活动都有指导意义,对艺术也不例外。艺术理论当然不能完全纳入美学范围,因为除了审美属性以外,艺术还具有现实属性。但是,艺术的*高层面是审美层面,*高意义是审美意义,根本规律是审美规律。因此,美学可以揭示艺术的审美本质、审美意义和审美规律,也就是*高���性、*高意义和根本规律。美学可以为艺术家、批评家和接受者提供基本的理论,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作、评价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高艺术活动的水平,繁荣艺术事业。
    一般来说,美学对艺术的指导往往是间接的,是通过对艺术批评的指导来实现的。美学首先为艺术批评家提供理论工具,批评家运用美学理论从事艺术批评,指导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美学也就间接地指导了艺术活动。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盲目的实践就很难成功。美学是艺术的指南,艺术活动离开了美学的指导,同样会失败。在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左”的思潮统治下,美学遭到排斥和抹杀,而直接用政治理论(而且是错误的政治理论)指导艺术活动,无视艺术的审美本质,必然导致艺术的毁灭。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兴起了一股“美学热”,美学研究得到**的重视,并在艺术活动中发挥了指导作用。这就克服了“左”的思想对艺术的影响,改变了僵化的艺术观念,艺术的审美规律受到尊重,艺术从而获得了**的繁荣和发展。
    四、美学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
    美学对一切审美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也包括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对审美的需求已经不限于艺术活动,而是伸展到广阔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从实用的角度对待生活,而且也越来越多地从审美的角度对待生活,于是就产生了生活审美化的趋势。人际关系的审美化、生活环境的审美化、生活习俗的审美化、对自然态度的审美化,已经日益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这种趋势表明美学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日益增强。
    首先,美学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现实的社会关系建筑在主体与客体对立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难免发生利益的冲突。虽然道德等意识形态可以调节社会关系,但并不能完全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审美可以使人与人的关系由主体与客体的“我”与“他”的关系变成主体与主体的“我”与“你”的关系,把
    ……
    目录
    绪论
    **节 美学的性质
    一、美学的研究对象
    二、美学的学科属性
    三、美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 美学的意义
    一、美学的知识学意义
    二、美学的哲学意义
    三、美学对艺术活动的指导意义
    四、美学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美学的历史
    一、西方美学的历史
    二、中国美学的历史
    三、中国美学的现代建设和发展问题
    **章 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选讲)
    **节 哲学与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西方哲学与美学体系
    二、近代西方哲学与美学体系
    三、现代西方哲学与美学体系
    四、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体系
    第二节现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
    二、确立现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点
    第三节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一、西方古典美学的方法论
    二、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方法论
    三、现代中国美学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审美的本质
    **节 审美本质的发现
    一、审美的自由性
    二、审美的超越性
    第二节 审美本质的证明之一: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
    一、生存与生存方式
    二、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
    三、审美是自由个性的创造
    第三节 审美本质的证明之二:审美是超越的体验方式
    一、体验与体验方式
    二、审美是超越的体验方式
    三、审美是对存在意义的体悟
    第四节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一、美的本质问题从属于审美本质问题
    二、美是自由的对象和超越的意义
    三、美是主客观的同一

    第三章 审美的起源
    **节 审美起源问题的分析
    一、关于审美起源问题的几种观点
    二、对诸种审美起源理论的分析、评价
    三、审美起源问题的内涵
    第二节 审美的原型
    一、审美的生理基础——生物习性
    二、审美的原型——原始巫术
    三、原始文化作为原型的意义
    第三节 审美起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原始劳动创造了审美的生理条件
    二、社会实践创造了审美的社会物质生存条件
    三、社会实践创造了审美的需要
    第四节 审美起源的内在根据
    一、审美发生的深层心理动力
    二、审美发生的直接心理动力
    三、审美发生的心理创造能力
    第五节 审美起源的历史过程
    一、原始社会的瓦解和人类文明的发生
    二、巫术文化向审美文化的转化
    三、审美的确立

    第四章 意识与审美意识
    **节 人类意识类型
    一、原始意识
    二、现实意识
    三、自由意识
    第二节 意识结构
    一、认知方面与意向方面
    二、意识层次
    三、意识水平
    第三节 审美意识
    一、审美意识的性质和特征
    二、审美意识的要素
    三、审美意识的创造

    第五章 审美符号(选讲)
    **节 符号的性质和形态
    一、符号的性质
    二、原始符号
    三、现实符号
    四、超越性符号
    第二节 符号的分类和结构
    一、符号的形式分类
    二、符号的意义结构
    第三节 审美符号的性质
    一、审美符号是意象性符号
    二、审美符号是超越性符号
    三、审美符号的内涵语法
    第四节 审美符号的创造
    一、审美符号与现实符号的关系
    二、审美符号的生成

    第六章 审美对象和审美文化
    **节 审美对象的分类
    一、按存在形态划分的审美对象
    二、按心理感受方式划分的审美对象
    三、按接受感官划分的审美对象
    第二节 审美文化
    一、文化的形态
    二、文化的结构
    三、审美文化的性质和特征
    第三节 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
    一、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
    二、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第四节 作为审美文化的艺术
    一、艺术的结构
    二、艺术的形态
    三、艺术的性质和意义

    第七章 审美范畴
    **节 审美范畴的性质
    一、审美范畴与审美形态
    二、审美范畴的历史性与民族性
    三、审美范畴的两极对立
    第二节 肯定性审美范畴
    一、优美
    二、崇高
    三、喜剧
    第三节 否定性审美范畴
    一、丑陋
    二、荒诞
    三、悲剧

    第八章 审美解释(选讲)
    **节 审美解释的性质
    一、审美体验是审美解释的基础
    二、审美解释是审美意义的呈现过程
    三、审美解释是审美释义与审美评价的同
    四、审美解释的历史性与超历史性
    第二节 审美理解与审美判断
    一、审美理解(判断)是审美体验与审美阐释(批评)的中介
    二、审美判断及其标准
    三、审美理解及其依据
    第三节 审美阐释与审美批评
    一、审美阐释(批评)是对审美理解(判断)的反思和分析
    二、审美阐释(批评)的依据是更新的审美观念
    第四节 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是审美解释的典范
    二、艺术批评的多种形态
    三、艺术批评的社会作用

    第九章 审美的历史发展
    **节 审美历史的特性
    一、审美历史悖论
    二、审美是时间性与超时间性的统一
    三、审美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四、审美是发展与超越的统一
    五、审美是规律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第二节 审美历史发展的动因
    一、社会发展是审美发展的现实条件
    二、人的发展是审美发展的根据
    三、社会发展与审美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节 审美历史的结构分析
    一、审美文化模式和审美传统
    二、审美思潮
    三、审美历史的古典与现代
    第四节 审美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一、审美发展中的继承
    二、审美发展中的革新
    三、审美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第十章 审美的功能与美育
    **节 审美的功能
    一、审美对抗异化的解放作用
    二、审美介入现实的批判作用
    三、审美超越现实的**关怀作用
    四、审美升华原欲的美感娱乐作用
    五、审美消除主客对立的协调作用
    六、审美陶冶心灵的教化作用
    第二节 审美作用的特点
    一、审美作用的不可抗拒性
    二、审美作用的超功利性
    三、审美社会作用的间接性
    四、审美作用的内在性和潜移默化性
    第三节 美育
    一、美育的性质和任务
    二、美育的原则和途径
    三、美育对儿童的特殊意义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