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监管
QQ咨询:
有路璐璐:

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监管

  • 作者:尚金峰
  •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 ISBN:9787504455413
  •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 页数:18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现实意义
    1.1.1 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
    1.1.2 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
    1.1.3 金融开放对传统金融监管的挑战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1 现有金融监管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1.2.2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方
    1.3 主要观点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开放条件、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
    1.4.2 金融监管
    1.4.3 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及金融一体化
    1.4.4 分业监管、机构监管、统一监管及功能监管
    第2章 金融监管理论综述
    2.1 现代金融监管理论的产生
    2.1.1 现代金融监管的起点——**银行制度的确立
    2.1.2 “自由银行”时代
    2.1.3 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的初步形成
    2.2 现代金融监管理论的确立与发展
    2.2.1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分界线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2.2.2 市场失灵与金融监管
    2.2.3 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
    2.2.4 金融市场的垄断性
    2.2.5 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特性
    2.2.6 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
    2.2.7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2.2.8 金融自由化理论
    2.2.9 管制失灵论
    2.2.10 适度监管的观点
    2.3 金融监管国际化理论
    2.3.1 国际金融监管——现代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2.3.2 国际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2.3.3 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
    2.3.4 哈马达图像——福利经济学的观点
    2.3.5 博弈论的观点
    2.4 小结
    第3章 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的现实基础
    3.1 金融全球化:金融体系动荡的根本原因
    3.1.1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3.1.2 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3.1.3 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的表现
    3.2 信用风险管理
    3.2.1 信用风险的定义
    3.2.2 信用风险的披露
    3.2.3 信用风险模型
    3.2.4 内部评级法
    3.3 市场风险
    3.3.1 市场风险测量的主要方法
    3.3.2 市场风险模型
    3.3.3 金融衍生市场与市场风险
    3.3.4 巴塞尔协议对市场风险管理的规定
    3.4 操作风险
    3.4.1 操作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3.4.2 操作风险模型
    3.4.3 操作风险管理的缺失
    3.5 **风险
    3.5.1 **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3.5.2 **风险的评级
    3.5.3 **风险计量及化解
    3.6 小结
    第4章 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的特点
    4.1 金融监管对象的复杂化
    4.1.1 金融监管对象的变化
    4.1.2 跨国银行的监管
    4.1.3 网络银行的监管
    4.2 金融监管内容的深层化
    4.2.1 开放条件下监管内容的变化
    4.2.2 银行治理结构的主要类型
    4.3 金融监管方式的间接化
    4.3.1 激励相容
    4.3.2 预先承诺方法
    4.3.3 “友好市场”(Matrket—friendly)方案
    4.4 金融监管体制的综合化
    4.4.1 监管体制变化的原因
    4.4.2 监管体制的综合化
    4.5 金融监管范围的国际化
    4.5.1 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必要性
    4.5.2 区域货币金融合作
    4.5.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4.5.4 金融监管的国际统一规范
    4.5.5 双边或多边投资协议模式
    4.5.6 世界银行的作用
    4.5.7 国际证券交易规则的规范
    4.5.8 巴塞尔协议
    4.6 小结
    第5章 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
    5.1 金融监管体制建立的理论基础
    5.1.1 监管体制对监管效应的影响
    5.1.2 监管体制设立的标准
    5.1.3 监管目标与监管体制
    5.1.4 功能型监管
    5.2 监管体制比较
    5.2.1 影响监管体制形成的因素
    5.2.2 各国监管体制介绍
    5.3 机构型监管
    5.3.1 机构型监管的定义
    5.3.2 实行机构型监管的理由
    5.4 功能型监管
    5.4.1 功能型监管的定义
    5.4.2 功能型监管的优势
    5.4.3 功能型监管的实践
    5.4.4 功能型监管的成本
    5.4.5 功能型监管的资源配置
    5.4.6 功能型监管的冲突调和
    5.4.7 功能型监管的差异性
    5.4.8 功能型监管的监管责任
    5.5 目的导向监管
    5.5.1 金融监管结构理论变革的现实需求
    5.5.2 古德哈特的观点
    5.5.3 “目的导向”的金融监管结构理论
    5.6 小结
    第6章 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6.1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选择的三元悖论
    6.1.1 三元悖论的主要观点
    6.1.2 三元悖论的纯数学分析
    6.2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
    6.2.1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冲突
    6.2.2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作用的特点
    6.2.3 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变化
    6.2.4 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职能分离与协调
    6.3 金融监管与资本流动
    6.3.1 资本流动易变性的负面影响
    6.3.2 金融监管的替代效应
    6.4 小结
    第7章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监管
    7.1 中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及特点
    7.1.1 金融监管发展的三个阶段
    7.1.2 金融压抑下的监管(1948—1978年)
    7.1.3 以央行为主的金融监管(1978—1992年)
    7.1.4 分业监管时期(1992—)
    7.1.5 金融监管发展的特点
    7.2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及金融风险
    7.2.1 金融开放的积极效应
    7.2.2 金融开放后中国金融资产的增长
    7.2.3 中国金融开放的原则及进展
    7.2.4 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及防范
    7.3 中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3.1 问题综述
    7.3.2 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
    7.3.3 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7.3.4 金融监管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相混淆
    7.3.5 监管机构自身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7.3.6 机构的外部关系不顺畅
    7.3.7 监管的责任不明确
    7.3.8 金融监管信息不透明
    7.3.9 金融监管范围狭窄
    7.4 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所面临的挑战及监管模式的选择
    7.4.1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所面临的挑战
    7.4.2 各国监管模式比较
    7.4.3 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
    7.5 中国金融监管的创新
    7.5.1 金融监管创新的现实意义
    7.5.2 金融监管目标创新
    7.5.3 金融监管主体创新
    7.5.4 金融监管客体创新
    7.5.5 金融监管方法创新
    7.5.6 金融监管范围创新
    7.6 小结
    第8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