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石造像上的一幅思惟画像
我国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实物遗存极其丰富,譬如从长沙出土的我国*早的绘画遗存——帛画开始,中间有河北、东北、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汉代至南北朝的墓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新疆、甘肃等地的宗教石窟壁画以及我国现存的从展子虔到齐白石的大量卷轴画,为我们认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演变及其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比较系统的材料;再参酌早期零星的文献资料以及从南齐谢赫《古画品录》至后代若干的绘画评论或理论著述等进行研究,则可获得我国古代绘画史的较为完整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基本建设事业的发展及文物保护政策的深入贯彻,出土并搜集了大量的绘画性材料,更加丰富了我国的绘画实物遗存,其中有许多是了解与研究古代绘画的重要材料。在这些重要材料当中有一批不被人们了解与注意的材料,河北省曲阳修德寺出土的画在各种石造像方座上或背光上的佛像和供养人像就是这样一种材料。固然,曲阳修德寺的绘画材料都是被毁后埋在地下1000多年,所以残破不全,色彩多已脱落,线条漫漶不清,但是这些缺欠无论如何不能抹杀它在绘画史上的价值。过去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绘画主要是依靠新疆和甘肃的石窟壁画,如从敦煌石窟的北魏、西魏、北周的佛教壁画来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当然敦煌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佛教**,可以相信它的艺术水平与风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当代的某些普遍性特点;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离当时北方的政治和文化**比较远,是否能够完全反映当代的绘画水平与风格以及技术上的演变与发展呢?这是值得考虑的。尤其从公元534年北魏灭亡东西魏分治,至公元577年北周统一北方,长达四十三年几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其绘画艺术究竟起了什么变化,这是大家所关心的。侥幸的是由于敦煌285窟的存在,使我们有可能了解我国北方西半部西魏绘画艺术的一些情况。但是,东魏的绘画艺术究竟怎样呢?过去几乎没有人看见过这方面的实物,人们为了了解它也只有依赖文献记载,而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也是极其简单。如该书第八卷后魏一节中只有祖班是东魏人,对他的评价是“善画”;至于对北齐的画家记载虽较详细,但看后也无法获得具体认识。而曲阳修德寺绘画材料却恰好填充了这一空白,给我们学习和研究我国北朝东半部的绘画艺术或者说佛教绘画艺术提供了可信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