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外国文化名人在上海1919-1937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外国文化名人在上海1919-1937

  • 作者:邢建榕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ISBN:9787807416562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286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7416562
    • 作者
    • 页数
      286
    •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01日
    • 定价
      ¥3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云际会,巨匠云集。
    1919年4月30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访问上海,拉开了外国科学文化名人来访的序幕。之后,罗素、爱因斯坦、桑格夫人、泰戈尔、郎之万、萧伯纳、马可尼、卓别林、玻尔等人纷纷来中国访问,酿成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奇观。他们或着迷于东方的传统文化,或感兴趣于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或像杜威一样被中国弟子的热情所感染,因而受邀来华访问。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见解,他们对中国的关怀、同情和支持,给大变动中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文章节选
    一、上海,上海,海纳百川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云际会,巨匠云集。
    1919年4月30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访问上海,拉开了外国科学文化名人来访的序幕。之后,外国文化名人罗素、爱因斯坦、玻尔、泰戈尔、马可尼、萧伯纳、卓别林、郎之万等人纷纷来中国访问,酿成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奇观。他们或着迷于东方的传统文化,或感兴趣于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或像杜威一样被中国弟子的热情所感染,因而受邀来华访问。来访的具体原因,大多为讲学,也有将中国作为他们环球旅游的其中一站,更多的似乎是出访他国途中顺道一游。
    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转型时代。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上海成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和桥头堡,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相对迅速,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外国科学文化名人的到访,不仅给上海带来了新的思潮和活力,同时对整个中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上海,往往是他们中国之行的**站。
    1.现代都市的形成
    开埠之前的上海,属于清代1300多个县之一,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并没有特别之处。然而自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凭借其濒江临海的地理优势,及其他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开始飞速发展。很多国外的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率先到达上海,然后通过租界这块实验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杂交的品种,有时比纯种的物种更能抵御风雨,茁壮成长。
    ……
    目录
    总序

    一、上海,上海,海纳百川
    1.现代都市的形成
    2.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
    3.国际航运中转站
    4.从留学生到学界中坚
    二、西风东渐,外国名人纷至沓来
    1.杜威在中国流连忘返
    2.罗素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3.桑格夫人沪上谈“性”
    4.爱因斯坦在上海获得诺贝尔奖
    5.泰戈尔三到上海
    6.物理学家朗之万来华考察教育
    7.萧伯纳上海“闪电行”
    8.马可尼为上海刮来了一股无线电旋风
    9.卓别林、梅兰芳上海相会
    10.尼尔斯·玻尔上海低调之旅
    三、台前幕后,纷纷访沪为哪般
    1.欧美访客谁*多
    2.寻根问底为何而来
    3.新闻舆论的造势
    4.谁在邀请外国文化名人
    5.杜威访华经费的插曲
    四、在沪足迹,一幅异样的文化地图
    1.名人在上海的演讲
    2.名人眼中的上海
    3.日本作家笔下的“魔都上海”
    4.黄浦江畔的《伏尔加船夫曲》
    五、风云际会,留给上海的思想遗产
    1.新思潮的涌入
    2.三大论争中的作用
    3.教育和科学推波助澜
    4.文化消费全线飘红
    5.对国内知识分子的影响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