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国家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国家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

  • 作者:武艳杰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83826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 页数:153
  • 定价:¥1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是有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命题,本书从国有银行的产权特殊性和制度初始化条件的特殊性出发,将**作为内生变量进行考察,认为**利益*大化是制约国有银行体系制度变迁的*主要约束条件。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和解释制度变迁的规律,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野下对国有银行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展开研究。
    本书在理性经济人假定条件下,首先做出包括**政府、地方政府、政治银行家在内的各理性经济人行为均受自身利益*大化驱动和约束的判断。在对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发展历程进行分阶段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国有银行制度变迁具有渐进性、滞后性、强制性及对政府干预的路径依赖特征,从国有银行公有产权性质出发,认为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是由**效用*大化的阶段性利益取向决定的,而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终演变趋势是逐步实现由强制性交迁向诱致性变迁转交。
    作为实证分析部分,本书将国有银行的绩效判断指标区分为其自身的厂商绩效和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市场绩效,在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国有银行经历了厂商绩效目标与市场绩效目标的背离与一致过程。**政府目前在国有银行的制度变迁中处于维持干预的制度性风险,及退出后的制度缺口两难境地
    文章节选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制度变迁是有关一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命题,银行体系制度变迁是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目前对于制度变迁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变迁的动因、变迁的路径、变迁中各利益集团的博弈、**理论、激励机制等问题。可见对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还集中于宏观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制度变迁的研究与经济领域的各类问题结合起来,试图对制度变迁的具体原因和过程做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中国的银行制度变迁不同于西方的银行制度发展历程,带有很强的特殊性,以现有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其展开研究颇具实践意义,同时也是对制度变迁理论的扩展和深化。
    本书的研究主要基于如下一些现实背景: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剧烈制度变迁时期,而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的制度变迁必定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一国银行体系制度变迁的路径和速度决定和影响着一国经济发展的状态和水平。不同的**因社会制度、历史背景、产权制度的不同,各国金融制度成长和变迁的轨迹也必然不同,而不同的宏观经济基础和市场成熟度,又决定了各国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任务的差异。……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的假设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
    2.2 制度变迁中的**与利益集团理论
    2.3 关于我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文献综述
    2.4 对国内外制度变迁问题的文献评述
    2.5 小结
    第3章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发展历程与演进逻辑
    3.1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演进历程
    3.2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3.3 我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趋势
    3.4 小结
    第4章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演进逻辑的绩效实证研究
    4.1 国有银行的绩效判断指标与绩效考察
    4.2 国有银行的厂商绩效目标和政府利益取向的阶段性背离与一致
    4.3 国有银行的制度性风险与政府退出约束
    4.4 小结
    第5章 **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与实现条件
    5.1 诺思悖论与**效用函数的扩展
    5.2 **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
    5.3 **效用函数转换中的次优制度选择与 “双轨”制
    5.4 **效用函数动态优化的实现条件
    5.5 小结
    第6章 政府的市场角色回归与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方向
    6.1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中政府角色的理性回归
    6.2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未来取向
    6.3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政策建议
    6.4 小结
    第7章 基本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