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概论
第2章 麻醉风险评估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0岁,呈病态肥胖,有短暂右眼失明史,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Ⅱ级),拟择期行选择性椎体切除(L1~L4)及脊柱后固定术。术前应激性铊检查发现左前降支(LAD)区域呈阳性。血管造影示LAD狭窄80%,遂放置金属裸支架行冠状血管成形术。后脊髓压迫症状逐渐明显,血管成形术后6周被迫行紧急手术**。围术期持续应用阿司匹林但停用氯吡格雷。手术持续8小时,术中输注4U红细胞,曾有一过性低血压,给予液体疗法和间断推注麻黄碱处理。术后入重症监测**病房(ICU)。术后1d上午拔除气管内导管。患者诉左眼视力下降,右上肢感觉和肌力减退,诊断为球后缺血性视神经病及臂丛神经损伤。术后2d因支架内血栓出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右眼短暂失明,及时处理后好转。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使用抗生素及无创通气进行**。术后45d出院,仍有上肢无力及视力减退。术后6个月左眼视力提高到20/25,但存有**性左颞侧偏盲。
作为麻醉��师,我们应该考虑以下问题:所有这些并发症术前预测到了吗?术前检查和准备是否充分?这些围术期并发症是否可以避免?
如何预测并量化麻醉风险?
风险是遭受伤害和损失的可能性(参见第1和第3章)。为什么要研究麻醉风险?首先因为“无害**”(primum non nocere)是**实践的基本原则。其次,作为捍卫患者**的医学人员的组成部分,麻醉医师需要降低麻醉相关死亡率以及准确预测围术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第三,通过积极干预减少并发症,通过积极处理潜在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预后。
虽然麻醉很少用于**,但能促进诊断和**,麻醉风险评估实质上就是围术期风险评估。因此,任何围术期风险研究都应包括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功能状态的相互作用、外科技术、外科医生的技能、手术操作的复杂性以及麻醉和术后管理等多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