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概述
金针菇又名**菌、毛柄**菌、朴蕈、夏菇、金菇(台湾省)、火菇、冬菇。我国长江以南香菇主产区菇农把冬天发生(生产)的香菇也称为冬菇,二者极易混淆,因此冬菇一名不易采用。金针菇子实体由细长而脆嫩的菌柄和形似铜钱大小的菌盖组成,金黄色或黄褐色,因菌柄形状及色泽极似金针菜,故称之为金针菇。其盖滑、柄脆、味鲜,为古今中外**的食用菌之一。
一、金针菇栽培历史
金针菇是世界上*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公元9世纪中期至10世纪,唐末五代初韩鄂在《四时纂要》的《春令·三月》中记载,烂构树埋于地下栽培金针菇(埋土法)的方法。这比西方**记述的双孢蘑菇栽培(法国路易十四时,1683~1715年)要早700多年。
20世纪30年代,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农学院及**农业实验所曾进行金针菇瓶栽试验。日本的松浦勇编辑出版了《茸类栽培法》,福建三山农艺社潘志农、浙江杭州余小铁在1933年前后先后出版《四季栽培——人工种菇大全》、《种蕈实验谈》等书籍,1958年台湾陈涂砂先生出版了《食用菌人工栽培法》,他们都详细介绍了金针菇的人工栽培方法(段木栽培和瓶栽)。日本森本彦三郎在1925年进行试验,1928年发明用木屑代料栽培金针菇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