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
弗吉尼亚·萨提亚被公认为是家庭**的先驱。她*早的贡献之一,就是在咨询中同时会见多个家庭成员。她和约翰·埃尔德金·贝尔、内森·阿克曼与默里·鲍温一起,对当时的**实践做出了非常大胆的挑战。这仅仅是萨提亚对家庭**和个人成长所做贡献的开始。现在,大多数**师,尤其是家庭**师,不仅认为在咨询中同时会见其多个家庭成员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这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关键。
萨提亚是实践上的革新者。她很少记录或解释她的理论基础。���而,很多年以来,她的**实践、培训课程和记录下的示范演示已经揭示出深刻、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理论的基础。但是,很少有家庭**方面的作者能捕捉到萨提亚对**贡献的核心及其意义。
本章是探索萨提亚模式理论的一个尝试,旨在分享萨提亚模式的一小部分以及它如何在当今实践中应用。
萨提亚模式的理论
根据人们已经普遍认可的萨提亚的贡献,萨提亚模式*适合划人人本心理学派。从心理**的观点看,萨提亚模式属于体验式的家庭**体系。
**模式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信念、假设基础上的。我们不去探寻萨提亚模式的哲学渊源,而仅仅探寻萨提亚模式的一些**理念,以此作为本文的基调。
1.改变总是可能的,即使没有外在改变,也会有内在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感受、观点和预期。
2.**会谈必须是体验式的,以引发第二层面的改变。这个改变不仅是行为或感受上的,还包括深层“自己”的改变。
3.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因此,**聚焦在改善一个人的应对方式上,而非仅仅解决他的问题。
4.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因此我们能学会改变感受、管理感受和享受感受。
5.**要设定积极正向的目标,解决负面经历造成的影响。
6.**是系统性的,包括个人的内在系统和人际互动的关系系统。
7.人们具备他们应对和成长所需的所有资源。**是启动这些资源帮助人们改变的工具。
8.大多数人会选择熟悉感而非舒适感,尤其是在压力下。
这些,以及类似的**理念(Satir et al.,1991),有助于加深**师对人、关系和改变的理解。
**干预的三个领域
萨提亚模式的**干预主要聚焦在三个领域、个人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以及原生家庭系统。
个人内在系统
这个个人内在系统可以用冰山的隐喻来说明。本书中许多文章都将提到冰山隐喻。这是将人类体验概念化的一个方法,要知道人类的大多数体验实际上都是内在的;而内在体验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作用、具有系统性的。人们在一个领域的改变经常导致另外一些领域的变化。用二维线性的方式表示,“冰山”的各个领域或组成部分是:(1)行为;(2)观点;(3)期待;(4)渴望;(5)“自己”。更详细的萨提亚模式冰山图。
假设一个来访者来向你寻求帮助。他妻子因为另一个男人而离开他,他很沮丧。**师非常诚恳地、关切地询问来访者一些个人问题,同来访者建立一些联结。**师可能会这样说:
“好,你今天为什么来这儿呢?”
这类问题常常会导致来访者对事件的描述。回答会是关于让他沮丧并寻求**的故事。萨提亚模式建议尽可能少讲故事,因为故事只能提供**的一部分背景。
现在该**师探索来访者的内在体验了。这包括询问一些有关个人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的不同问题。
可能的问题例举如下:
你现在感觉如何?
你妻子离开时,你有什么感受?
你怎样表达或处理你的感受?
你妻子离开你了,现在你看你妻子,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还感受到其他的情绪吗?
对婚姻,你还有什么希望和期待吗?
对于婚姻破裂,你要负哪些责任呢?
你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深层的渴望吗?
这些问题是举例说明**师如何探索来访者的内在体验,或自身内在系统的体验。当考虑了这类问题后,**师需要设定一些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有关来访者内在体验的。来访者想要感觉好些,更积极正面些。来访者想要解决他未满足的期待,这些未满足的期待引发了他很多即时反应和后来的负面感受。他需要找到方法满足自己的渴望,或者原谅自己,爱自己,接受自己,欣赏自己过去的行为,欣赏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设置了这些目标后,就需要来访者对这些目标做出承诺。
现在,**师要帮助来访者克服那些障碍,这些障碍阻碍他们去体验和谐和自我价值,让他们不能接受自我,不能进行自我赋能。来访者需要处理他的失望、可能的内疚、愤怒、伤害和悲哀。
**起初的焦点是在内在系统领域,然后再转移到来访者生命中的关系互动领域。设定积极正向结构化的目标,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改变的焦点。
萨提亚模式有四个总目标,是积极正向改变过程的焦点。这四大目标是:
1.提升来访者的自尊。自尊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判断,或是自我价值的体验。
2.帮助来访者为自己做出选择。萨提亚鼓励人们在任何情境中至少考虑三种选择。她想要来访者有能力为自己做出选择。当我们用机械、退缩的观点来看待人性时,我们不是在一个**,就是在另一个**。例如,对或错,好或坏。简而言之,萨提亚模式总是避免“不是/就是”的两难选择,提倡用三个或更多的可能性来看待一个情境。萨提亚模式还提倡以一个更加整合的观点取代“不是/就是”的思维方式。选择不仅包括关于一个人行为的决定,还包括对未满足期待的不同回应.而非一个人惯常的反应。
3.帮助来访者负起责任。责任不仅包括对一个人的行为负责,还包括对他的内在体验负责。这里主要的关注点常常是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这意味着要对感受负责、管理感受、享受感受。德马西欧(1999)、勒杜(1996)和波特(1997)等作者的一些文章,详细说明了如何将个人的责任感深入到责任和改变的分子水平。萨提亚模式在**中对这些可能性完全持开放的态度。
4.促使来访者更和谐一致。和谐一致是内在与外在的和谐。那是一种平静、完整、祥和的感受。和谐一致是**会谈中要努力达到的状态。这是一种赋予能力的感觉,来访者不是被外在世界控制,也不是被外在世界引发负面反应,而是从内在保持与深层自己以及他人、情境相和谐的状态,并对外界做出反应。
**时以这些总目标为背景和**架构,可以帮助每苓来:访者和每个家庭制定出针对他们自己的、具体的、积极正向的目标。这些目标包含了整个人,不仅是生命中的某个方面,如行为或感受。在萨提亚模式中,目标包括行为、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层面上的改变。目标要涵盖冰山的每个部分。21世纪的萨提亚模式更是积极目标导向的、以转化性改变为基础的。
人际互动系统
在人际关系中,无论是夫妻还是家庭,人们报告的问题通常都是冲突。萨提亚模式用相同和相异来看待人们之间的关系。萨提亚过去常说,人们因相同而吸引,因相异而成长。在**领域,我们常听到关于冲突解决的说法。萨提亚模式提倡用一致的互动来解决差异。处理差异的方法多种多样,人们常用的方式有以下五种:
1.冲突。这种处理差异的方法包括身体上的争斗或语言上的争论。这是一种不是/就是的姿态,只有一种正确的可能性。这通常建立在对和错的**化基础上。在**模式中,这演化成权利的争夺。显然,萨提亚模式不提倡人们用这种方式解决个人、人际以及社会的冲突。
2.否认。尽管差异存在,但人们却用否认来避免在言语或非言语上的差异。例如,人们会由于潜在的争论和冲突而避免讨论宗教或政治观点。他们可能会保留自己的观点,在彼此关系中选择退缩,避免亲密和亲近。
3.妥协。当人们妥协时,他们选择的东西可能是谁都不想要的,但也都觉得可以接受,双方都做出让步,不分输赢。有时这是一种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
4.解决。在这个层面上处理差异,是双赢的。解决通常是在深层的联结、在渴望的层面产生的。在这儿,人们彼此接受,都有积极的意愿。通常,解决大的差异需要第三方参与,来帮助人们处理放不下的失望、愤怒、害怕和伤害。
5.成长。*终,当我们看差异帮助人们成长时,会发现通过理解、接纳和挑战,来访者能学会将差异整合到他们的生命中。在这方面,我经常同来访者分享我和我妻子的审美差异。过去,我喜欢歌剧,她喜欢芭蕾;现在,我们都是既喜欢歌剧又喜欢芭蕾。在**中,差异常会引发生存的需要,因此,差异也衍变成配偶间或家庭成员间攸关生死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