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博物馆教育新视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博物馆教育新视阈

  • 作者:杨丹丹 阎宏斌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27125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244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相当紧密。1905年我国建立的**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创造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典范。随后建立的我国**批博物馆都是由教育部门创办,有的直接以教育博物馆命名。改革开放后,博物馆教育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不少值得研究的经验。
    我国博物馆教育一直服务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我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博物馆就是为了参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南通博物苑的创建就是为了“开发民智、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而诞生的,我国博物馆一直是使命型的博物馆。至今我国博物馆教育都是紧密结合社会的发展,紧密地服务于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国际博协1974年经典定义才提出“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国际博协新世纪的战略规划重提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与历史使命,我国博物馆教育与社会变革紧密关系的经验,是应该重视和研究的。
    我国博物馆教育伸延到基层,实行开放式教育,有丰富的经验。教育工作者走出博物馆院墙,深入工厂、矿山、农村、部队,从实际出发组织各种形式的小分队,把博物馆教育伸延到基层。这需要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才能坚持做到,也是今天要继承与发扬的。
    我国博物馆教育纳入
    文章节选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
    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社会教育机构,也是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被誉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和人类教育的终身学校。因此,探讨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博物馆如何配合和适应学校教育并形成互动,走��一条馆校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之路,应是我们博物馆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人一生接受教育的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方式。博物馆属社会教育范畴,其教育的受众群与学校具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同于学校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形式和手段上。博物馆是以陈列展览为载体,主要通过实物传播思想、知识和文化,具有生动、直观、具象、参与互动、寓教于乐的特点,以自身鲜明的个性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公众,成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它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更注重趣味性、观赏性、丰富性和引导性,是营造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人们长期接受“再教育”的重要场所。为青少年服务,以培养人们自主和自愿的求知欲望和行为一直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使命。因此,博物馆才被誉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人类终身教育的学校和立体教科书等等。而学校教育是人接受知识、认知世界的主渠道,以教科书为载体,具有逻辑性、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注重普及性、基础性、知识性和专业性,常伴有灌输的成分。
    ……
    目录
    序言
    博物馆和青少年德育
    未成年人德育过程与实效获得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
    新时期博物馆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
    论中国博物馆的未成年人教育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谈谈上海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的尝试
    关于科技馆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的思考
    民族地区综合博物馆功能定位的再认识
    美国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
    论博物馆中的未成年人教育
    文化普及是我们的共同使命
    探究式学习下的博物馆历史教育——兼论SOLO分类评价法在博物馆历史教育中的运用
    博物馆教育应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新形势下的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再认识
    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创新断想
    博物馆教育的再认识与教育创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社会教育的开拓与创新
    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博物馆大社教理念的多元探索
    纪念馆教育不是说教
    “历史模拟教育实验”活动的做法和实效
    论名人故居、纪念馆宣传工作的创新问题
    融合·创新·发展
    免费开放前后游客特征比较研究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观众的再分析
    试论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博物馆信息传播中的大众传播与人际影响
    以人为本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新理念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