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一个古老的问题——存在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于提高修养
人类生活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修养。
在生活中为欲望所迷失、困惑,这是人类的本性。如果放任自流的话,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产、地位、名誉,甚至乐此不疲。
的确如此,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衣食充足,而且,需要有保证能自由自在生活的**。此外,盼望出人头地,也是人生的动力之一,对此,也不应该一律否定。
但是,这些只限于今生。今生之物只限于今世。在迎接死神的时候,人不得不舍弃今生建立起来的全部地位、名誉、财产。
所以,当有人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毫不夸耀地回答:“是为了比��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为了更美一点。”
人生在世,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在被幸运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挠地努力活着。把这个过程当做“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更高的修养离开这个世界。我认为人生的目的除此以外别无他求。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人生在世苦难多!人有时候可能会问,为什么只有我要吃这样的苦头?但是,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才有必要认为正是有这样的苦难,才是对提高修养的考验。所谓劳苦,正是锻炼自我人性的绝好机会。
能够视考验为“机遇”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有限的人生真正地当做自己的人生活下去。
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提高修养而得到的场所。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是提高修养。
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存在分量
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来到人世?这是人生追求的永恒命题。伊斯兰学、东洋哲学的大家,井筒俊彦关于人类本质的阐述如下。
如果冥思苦想力求解明人类的本质,我们就将接近精巧纯真、无限透明的意识。你会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其他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全部消失,*后只有“存在”这种意识状态,同时,你还将意识到世间万象都是由这种“存在”构成的。这种意识状态本身就揭示了人类的本质。
所有的人都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存在分量。所有的人,甚至生物界中的一棵树或一根草,以至路边的石头,所有的一切都被赋予了作用,即根据宇宙的意志存在。
实际上,宇宙中有“能量守恒定律”,形成宇宙的能量总和即使改变形式也不会改变其固定的量。例如,与树木被砍伐变成柴火燃烧产生的火相比,原本以树木存在的能量,只是换算成了热能和气体能量,其能量总和不变。
即使一个小石子也是构成宇宙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存在,无论多么渺小的东西,如果缺少了它,宇宙也将不复存在。
有意识的受苦
如果你有年幼的孩子,那么请你尽可能地给他们帮助、指导和保护,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空间——存在的空间。他们虽然经由你而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是你并不“拥有”他们。“我知道什么对你是*好的”这种信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也许是对的,但是等到他们渐渐长大之后,就越来越不正确了。你对孩子的生活应该如何展开有越多的期盼,你就会更加停留在你的心智中,而不是为他们保持临在。就像所有人一样,他们终究会犯些错误,也会经历某些形式的痛苦。事实上,从你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是犯错了,但对孩子来说,却可能正是他们需要去做或是经历的。尽可能地给他们帮助和指引,但是要明白,有的时候还是要允许他们犯一些错误,尤其是在他们快长大成人的时候。不但如此,有时你甚至还需要允许他们去受苦。他们的痛苦可能是毫无理由的,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犯错的后果。
如果你能免除你孩子所受的痛苦,不是很棒吗?不,不是的。如果不经历一些苦难的话,孩子就无法成人,而且会很肤浅。所以,你必须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受苦。
人类注定是要超越痛苦的,但是有些人可不这么想。他们的很多错误假设中的一个就是:“我不应该受苦。”有的时候这个思想还会转移到与他们亲近的人身上:“我的孩子不应该受苦。”这个思想本身就是痛苦的根源。受苦其实有一个崇高的目标:意识的进化与提升。十字架上受苦的那个人其实是一个原型的表征,他代表着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只要你抗拒受苦,这个过程就会更加漫长。然而,当你接受痛苦的时候,因为你是有意识地受苦,这个事实就会导致那个过程的加速进化。你能够接受自己受苦,也可以接受其他人受苦,比如说你的孩子或双亲。在有意识的受苦之中,转化就已然发生了。受苦的熊熊火光就转变成了意识之光。
有人说:“我不应该受苦的。”这个思想会让他更加地受苦。它是对事实的扭曲,始终是自我矛盾的。真相就是:你必须对受苦说:“是的!”然后才能超越它。
不要等到生命的*后**
我看过一部叫做《死之前要做的10件事》的加拿大影片。电影讲述了一个平凡女性走向死神的故事。
出生在加拿大的安是两个孩子的母亲,17岁结婚后一直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然而就在她23岁的某**,突然被告知患了绝症,两个月后就要离开人世。安平静下来之后,给自己列了一份清单,也就是死之前要做的10件事。
安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因此她要做的事也很普通。这10件事包括去看守所看望她已经服刑10年的父亲;每天对孩子们说妈妈爱你;给孩子们录制一直到他们18岁的生日祝辞;给他们找一个继母。
安就这样在家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实现着自己的秘密计划,直到她选择好的另一个女性渐渐取代了她。她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心满意足,也**次感受到了主动创造生活的喜悦。
因为这部影片的效应,“假如死神突然降临”成了人们热衷探讨的一个话题。如果,明天是你生命的*后**,今天你会做什么?会不会用生命*后的光芒不遗余力地做一件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情,使生存与死亡这个永恒的主题注入更多人性化的体验?会不会在*心爱的人面前说出埋藏已久的心里话?会不会马上背起包裹,到一片*向往的草原?今生,你要做的事情是哪几件?热爱家人,真诚面对爱情,珍惜友谊,勤奋工作,享受人生……
有一个24岁的毕业生回到大学去探望昔日的老师,老师问她在何处工作。她回答:“没有,因为我患了不治的血癌。”老师说:“这真是令人难过的消息,但你怎么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她很平静地说:“得知患血癌后的这段日子,是我平生*快乐的日子,因为以前总以为有许多时日,所以面对重要的事或该做的事总是习惯性地拖延,但是现在因为知道时日不多,自然不敢拖延,就会停下脚步欣赏美丽的花,享受温暖的阳光,珍惜与人之间的互动,也许这就是我近来活得很快乐的原因!”
这人的经验正符合英国哲人强生的话:“让一个人知道他两年后将要离开人世,必可使这人精神集中。”不过,我们千万不要等到死亡来临前才集中精神去活在此时此刻,现在就可以停下来,通过享受每一刻去享受生命的美善和珍贵!
不要等到某**再去列一份清单,在生命还没有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时时都应该创造每**。
第二章 你能控制一切——潜意识的神奇力量
为什么我没有洞察力
我们大部分的人生只占据了意识的一个小角落,而其余的被我们称为潜意识的领域里面充满了各种动机、恐惧和种族遗传下来的特质,这些领域我们连如何进入都还不知道。现在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潜意识这个领域?
我们时常活得支离破碎,在办公室是一种面貌,回到家则是另一种面貌。平常高唱爱人如己,一旦有了利害之争,就一心想把对方置于绝境。你某一部分的看法和作风跟另一部分好似各自为政,你可曾注意过这种自我的分裂?如果大脑本身都将思想及行为分别处理,它怎么能体悟出完整的意识领域?因此我们不能不问:人究竟能否看到完整的意识领域,然后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因为我们从未如此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也从未好好地正视过自己,从来没有!我们怪罪他人,我们强辩,我们不敢面对自己。如果你想对自己一目了然,就得全神贯注,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每一根神经,都专注到忘我的地步,那么恐惧和矛盾就根本没有机会存在,因此冲突也就没有了。
一次,我乘车在印度旅行,由一位司机驾车,我坐在他旁边,三位先生则在后排座热切地讨论“觉察”的问题,还不断问我的意见。不幸的是,那时司机走了一下神,车子碾过一头山羊,三位后排座的先生仍在讨论觉察力,丝毫没有觉察我们的车子碾死了一只羊。我问这三位致力于“觉察”的先生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所发生的事,他们居然感到惊讶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