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土家族的族源
第二节 土家族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一、湘鄂渝黔边区古人类活动的遗迹
湘鄂渝黔四省接壤地区的人类社会历史,随着该地区古人类及伴生动物群化石的发现,已较我国古文献记载的时代大大提前,证明这个地区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我国古人类学者于1970年夏,在建始县高坪龙骨洞发掘出南猿、巨猿和20多种伴生动物的化石。其中,在和巨猿化石同一层位里,发现有3颗高等灵长类的下臼齿化石,另外,在巴东县中药材经理部发现1颗下**臼齿化石。这4枚化石经有关古人类学者鉴定,确认是南方古猿类的4枚臼齿化石。这些牙齿的大小和形状与巨猿或大猩猩的下臼齿不同,与齿冠咬合面脊纹复杂的猩猩和黑猩猩的下臼齿也不同,具有齿冠褶皱比较简单,齿尖较尖较高,齿冠较长,牙齿硕大等特点,可能与南猿较为接近。南猿隶人科,其地质年代为早更新世晚期。鄂西建始、巴东等地南猿的发现,说明了鄂西远在更新世的远古年代,可能已有*早的古人类在那里生存活动。
1956年,在长阳县下钟湾的一洞穴堆积中,发掘出以1件残破的左上颌骨和1颗左下前臼齿为代表的“长阳人”化石。长阳人的上颌骨鼻腔底壁不如现代人那样弯曲;犬齿隆凸显著,上端超过其鼻腔底,可见其齿根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