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汉藏语系语言名量词比较研究(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
QQ咨询:
有路璐璐:

汉藏语系语言名量词比较研究(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

  • 作者:蒋颖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102532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401
  • 定价:¥5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5102532
    • 作者
    • 页数
      401
    •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01日
    • 定价
      ¥5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使用了跨语言比较的方法,尽力揭示单一语言研究所未能发现的问题。纵观国内外对量词的研究,过去多是单一语言的研究,跨语言的比较研究较少。固然,单一语言的量词研究是研究量词的基础,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其深入研究必须进入跨语言比较。
    作者重视语料建设,用力很勤。她曾跟随我作过五种语言的田野调查。现在她自己也正在进行普米语的田野调查,准备完成一部普米语参考语法。本书中就收入了她本人亲自参与调查过的六种语言的量词语料和研究成果。本书共涉及了汉藏语系三十多种语言的语料,尽可能多地收集了各种语言有关量词研究的成果。其语料之多,是当今量词综合研究的论著所未有的。有了比较多的语料后,作者就能在跨语言比较的领域尽情飞翔,发现一些单一语言研究看不到的语言规律。
    蒋颖博士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抓住小问题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终得出前人尚未注意到或比前人更加深入的结论。
    总之,本书提出的一些论点以及跨语言的研究方法均有新意,对汉藏语量词的研究以及语言类型学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文章节选
    **章 绪论
    第三节 名量词研究的难点及本书的创新点
    一、名量词研究的难点
    (一)汉藏语大多数语言普遍缺乏历史文献
    汉藏语数目众多,历史文献的丰���程度差别很大。其中只有汉语、藏语、缅语等语言有古老的文字,并保留了较多的历史文献。大多数语言都缺乏可供研究的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因而在进行名量词比较时,除了尽可能地使用现有的历史文献材料外,主要靠现有的语言材料来进行共时和历时的研究。这就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汉藏语大多数语言名量词研究尚不深入
    对名量词的研究,除了汉语研究的比较多,有了较丰富的成果以外,其他语言的研究普遍较少,甚至有些语言至今还无人研究过。因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就遇到材料不均、材料不够等困难。虽然在不断补充材料,但语料仍然不够充足,使得对某些结论的论证缺乏有力的证据。
    (三)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的名量词研究少
    半个世纪以来,有关汉藏语名量词的研究,以传统语言学理论方法进行的比较多。非汉语的研究大多是模仿汉语研究的传统框架和方法。近些年来,在汉语名量词研究中,开始有人尝**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如用现代类型学理论研究名量词的共性和个性,用语法化视角来观察名量词的演变等。在汉语的影响下,也有人开始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进行非汉语名量词研究,但还只是刚起步,还未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
    二、本书的创新点
    本书预计在下面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揭示汉藏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虽然汉藏语名量词起源和分化的时间不一致,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各语言名量词的起源层次一般都是先有非标准度量衡量词和集体量词,这是原始汉藏语里*古老的量词,然后才有个体量词。非标准度量衡量词的出现,改变了句法结构的模式,即由名词和数词组合表示数量,发展为名词和数词、名量词组合表示数量。这种模式为后来个体量词的大量产生提供了句法位置。个体量词中,反响型量词出现*早,它是个体量词丰富发展的中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后才有性状量词、类别量词、通用量词等类量词的出现,使名量词得以丰富和发展。标准度量衡量词在大多数语言中都是近代通过语言接触后才产生的。
    ……
    目录
    **章 绪论
    **节 汉藏语名量词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汉藏语名量词研究概况
    一、汉语名量词的研究状况
    二、非汉语名量词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名量词研究的难点及本书的创新点
    一、名量词研究的难点
    二、本书的创新点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藏语名量词的两种类型
    **节 汉藏语量词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节 类型一:发达型语言名量词的共时特点
    一、汉语名量词的共时特点
    二、壮侗语族名量词的共时特点
    三、苗瑶语族名量词的共时特点
    四、小结
    第三节 类型二:不发达型语言名量词的共时特点
    一、量词不发达型语言——藏语支、景颇语支
    二、量词发达程度不一的语支——羌语支
    三、量词准发达型语言——彝语支、缅语支等
    第三章 汉藏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节 研究名量词起源层次的两个方法
    第二节 从词源比较追溯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一、藏缅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二、壮侗、苗瑶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第三节 从文献比较追溯汉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一、商周时期有没有反响型量词
    二、两汉时期个体量词有什么样的新发展
    三、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名量词达到了成熟期
    四、汉语名词称量方式的历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第四章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语名量词
    **节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语名量词个案研究
    一、不发达型名量词个案研究之一——以景颇语为例
    二、不发达型名量词个案研究之二——以普米语为例
    三、准发达型名量词个案研究之一——以仙岛语为例
    四、准发达型名量词个案研究之二——以西摩洛语为例
    五、发达型名量词个案研究——以汉语方言宜城话为例
    第二节 制约名量词产生和发展的类型学动因
    一、认知表达动因
    二、韵律的动因
    三、语音清晰度的动因
    四、语言类型动因
    五、语言接触的动因
    结语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汉藏语系名量词语料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