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

  • 作者:鄧晓华 王士元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66807
  •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1日
  • 页数:270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许多语言及方言的归属问题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传统的语言分类方法,凭经验作定性分析,却无法作语言之间亲缘距离关系程度的数量描述。因此相关结论的可信度均值得重新商榷。本书的目的是根据计算语言学的原则,利用计算器手段以及分子人类学和词源统计法等先进方法,对汉藏语系的语言及方言的发生学关系做出科学的测定和分类。运用距离法和特征法来描述语言之间亲缘距离的程度,全面且系统地评价汉藏语系的语言及方言的亲缘关系,从而作出科学的分类。所使用的数理树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所有语言的相互关系,并可以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理论问题,例如预测不同词的变化速度和替换方向以及计算出汉藏语系的语言及方言分裂的年代。本书的意义在于建立起汉藏语系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的数学模型,建立基于语言遗传信息的系统树与基于生物遗传标记的系统树的亲缘距离以及地理分布距离的比较研究基础。这是运用计算语言学结合遗传学来处理中国语言信息的开创性研究。
    本书运用词源统计分析法及分子人类学方法对汉藏语系的语言及方言作出数理分类以及亲缘阐系程度的描述,并通过树枝长短来表示距离关系,显示汉藏语系的语言及方言的类簇和分级层次。同时计算出汉藏语系诸语言的时间深
    文章节选
    **章 导言
    **节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本书根据计算语言学的原理,使用距离法和特征法来研究汉藏语系诸语言及方言的相互关系和分类问题。自李方桂(1i1937)、赵元任(Chao 1943)建立中国��语言及方言分类的基础以来,语言的分类一直采用经验定性的方法。传统的语言分类主要是通过建立语言的特征和规则,例如声韵调、词汇、音变类型等不同特点来区封的。一而在实际的分类操作中,往往凭经验采取几顼音韵特征及少数精选的词汇与语言区划的标准,语言的差异局限于语言现象酌定性的描写,例如丁邦新的音变标准(1982)、谢信一的诃汇扩散标准(Hsieh 1973)以及***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988)对中国境内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标准。但“这种知识并不能提供一种测量方言间亲疏程度的准则”(郑锦全1988)。
    ……
    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章 导言
    **节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三节 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词源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苗瑶语旅语言的亲绿关系及其时间深度
    **节 苗瑶语民族的人口和分布
    第二节 苗瑶语族语言关系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词源统计分析方法在苗瑶语族语言的亲缘关系比较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节 苗瑶语族语言的亲缘关系分析
    第五节 苗瑶语族与其它语族的关系
    第六节 苗瑶语族的发展谱系及分裂年代
    第七节 结语:语史观和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藏缅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形成过程的分析
    **节 藏缅语族的民族、语言、人口及分布
    第二节 藏缅语族语言的传统分类
    第三节 藏缅语族语言的计量分类
    第四节 藏汉分离及藏缅语族内部各语言分离的时代
    第五节 藏缅语族与其它语族的关系——区域文化共同体接触融合的结果
    第六节 关于东亚语言与民族演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第四章 壮侗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与汉语、南岛语关系的研究
    **节 壮侗语族的语言、民族、人口及其分布
    第二节 壮侗语族语言的传统分类
    第三节 壮侗语族语言的计量分类
    第四节 关于壮侗语族的系属问题
    第五节 关于壮侗语族演化过程的讨论
    第六节 壮侗语族与南岛语族的分离时代以及壮侗语族内部各语言的分离时代
    第七节 几种语言演变理论模式的假设
    第八节 结论
    第五章 闽、客方言的发生学关系以及历史层次问题
    **节 有关闽、客方言的来源以及历史层次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闽、客族群方言特殊的人文历史传统
    ……
    第六章 南方汉语来源的发生学比较以及区域性特徵
    第七章 结论与分析
    引用文献
    附录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