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

  • 作者:季峰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8051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185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64118051
    • 作者
    • 页数
      185
    •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01日
    • 定价
      ¥2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本人主持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6JSCYS001)成果之一。从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脉络出发,结合城市雕塑产**展的中西文化背景,通过对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诸多特点的分析,从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以此说明中国城市雕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对其原因作出解答,进而讨论中国城市雕塑的现代之路。
    本书首先从城市雕塑语义的辨析开始,就城市雕塑概念的形成、引用及多层次的语义指向等方面指出城市雕塑这一概念在中国的独特语义,并由此指出中国城市雕塑具有的独特历史和文化语境。本书就中国城市雕塑未能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工作,并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城市雕塑发展状况作了概要性的描述。
    城市雕塑的当代内涵问题是本书着力讨论的问题。本书所指的城市雕塑的当代内涵为城市雕塑在特定地域(中国)、特定时代背景(全球化及中国经济腾飞)的前提下的当代问题汇集,主要分为“城市雕塑的公共性”、“城市雕塑的美学评价”、“城市雕塑与城市建设”、“探索中国式城市雕塑之路”几个部分。
    在结论部分,笔者指出由于中国城市雕塑与
    文章节选
    **章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
    之所以选择语义这样一个概念,主要是出于对城市雕塑一词在中西截然不同的使用情况。借用法国学者鲍丁格(K.Baldin—ger)的话说,语义学的特征是“把人的注意力从封闭的语言结构引向了开放的经验结构,从语言学引向了非语言学世界以及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的逻辑”。虽然城市雕塑是一���完整的语言概念,却可以从其语义的解读导向开放性的“经验结构”,就其在中国这块特定的地域范畴内又含有丰富的语义背景。萨丕尔(E.Sapir)指出,在地理分布上,“种族和文化的分界线确有点和语言的分界线相应的趋势。语言的内容,不用说,是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城市雕塑不是原创性词汇,在对此一词汇的使用选择和使用的强度上应该说“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
    **节 中国城市雕塑名词的提出
    虽然城市雕塑这一词语很难在西方世界的艺术语汇里找到对应的解释,也无从查考它的由来。但在中国,“城市雕塑”这一词语作为官方的正式用语有着准确的提出时问。“改革开放时期,党和**领导人十分重视和关心城市雕塑工作。1980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和**计委负责人顾明,听取了刘开渠等雕塑家的意见。根据谷牧的指示,刘开渠等人以毛主席纪念堂修改领导小组名义,起草了一份加强城市雕塑工作的《建议书》。1982年,华君武转达周扬的指示,要我们写一份关于雕塑方面的建议,由他向**呈报。在华君武、刘开渠的主持下,起草建议书的任务,交给了王克庆和程永贤。‘城市雕塑’这个提法,从学术上讲并不确切。相对室内雕塑,也有称室外雕塑的,而在现代欧美,又称公共艺术或环境雕塑等等。但由于‘城市雕塑’一词在国内已经约定俗成,国外也用,因而在起草建议书时仍沿用了这一提法。作为建议书的起草人,王克庆先生自己都觉得城市雕塑词语的不确切。无独有偶,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在《中国城市雕塑50年》序言中也提出“所谓城市雕塑,并不是一个很确切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室内雕塑而言的,故可以称之为室外雕塑。为了创造城市景观,也可以称之为景观雕塑、城市环境雕塑等。多年来,‘城市雕塑’这一词语已约定俗成,也就无需再去为它正名”。
    ……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语义及语境的概念
    三、当代内涵的阐释
    四、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分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途径
    **章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
    **节 中国城市雕塑名词的提出
    第二节 对几个城市雕塑定义的商榷
    第三节 城市雕塑的范畴
    一、城市雕塑范畴
    二、从范畴看中国城市雕塑传统
    第四节 公共艺术概念的辨析
    第二章 中国城市雕塑的语境
    **节 古代社会语境里的城市雕塑
    一、从中国城市雕塑定义的地域范围来看
    二、从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
    三、从中国古典美学来看
    四、从古代城市生活的特征来看
    五、中国雕塑传统与城市雕塑
    第二节 中国城市雕塑的兴起
    第三节 建国后的中国城市雕塑
    第三章 城市雕塑与城市建设
    **节 城市雕塑的外在形式
    一、作为城市标志的城市雕塑
    二、纪念性的城市雕塑
    三、美化、装饰城市的城市雕塑
    第二节 广场与城市雕塑
    一、广场的概念及历史
    二、广场与雕塑
    第三节 建筑型雕塑与雕塑型建筑
    第四章 城市雕塑的公共性
    **节 公共空间及公共性
    一、公共空问的定义
    二、公共性的问题
    第二节 城市雕塑的公共性
    第三节 公共性与管理原则
    第五章 城市雕塑的美学评价
    **节 城市雕塑的美学价值
    一、崇高
    二、优美
    三、美育作用
    第二节 城市雕塑的美学评价标准
    一、游戏的艺术与严肃的艺术
    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三、关于自由的困惑
    四、城市雕塑的美学评价标准
    第三节 如何建立合理的中国城市雕塑评价体系
    第六章 探索中国式城市雕塑之路
    **节 历史学视野里的中国城市雕塑
    第二节 城市雕塑的民族化过程
    第三节 当代艺术家的探索
    一、韩美林及其现代大型装饰性雕塑
    二、陈云岗的学院派写意雕塑
    三、吴为山的大写意雕塑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
    附录二 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
    附录三 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设规划方案图录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