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红墙见证录(一)
QQ咨询:
有路璐璐:

红墙见证录(一)

  • 作者:尹家民
  •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9787801708588
  •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1日
  • 页数:299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一条消息震惊世界:准备渡江作战的解放军在长江上和英国**舰队打起来了
    访苏时,毛泽东和斯大林发生了不愉快的插曲
    解放西藏时,达赖喇嘛还是很客气的
    抗美援朝在高层领导中的争议
    事后,毛泽东曾多次起高岗事件
    “克什米尔公主号”没有炸死周恩来,代号为“1”的谋杀周恩来的计划又浮出水面。
    ……
    共和国往事渐行渐远。历史的过程和人物或许正在被许多人淡忘。本书引导我们置身历史的真实,品味精彩的细节。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
    掩卷长思,一代革命精英的言行令人拍案叫绝。难以挽回的历史错轨叫人喟然长叹,共和国的光明前景催人精神振奋……
    文章节选
    **章 开国之前,长江上的炮击事件
    “紫石英”号出现在江面
    1949年1月1日,新华社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号召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解放全中国。4月,正当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下,沿西起鄱阳湖口东至江阴要塞的千里长江北岸,准备渡江作战时,千帆竞渡的长江江面上,传来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渡江的解放军和英国**舰队打起来了。
    这起被后人称作“紫石英”号事件,其由来是这样的:
    1949年4月20日,是中共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失败,解放军的百万大军雄踞长江北岸,正以弯弓待发之势,准备渡江,直捣国民党老巢;而长江南岸的国民党75万守军,困兽犹斗,生死存亡在此一役。
    这**,滚滚长江却异常平静地流淌,好像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一样。
    然而,早晨,晨雾刚刚散去,大约8点半钟,一艘打着米字旗的英国军舰驶进扬州东南20公里的三江营水域。这一带是解放军渡江东路大军第八兵团的防区。
    东路大军预定的渡江作战时间是4月21日,此刻正在严阵以待,准备随时投入战斗。可是江面突然出现的这艘英国舰只干扰了这个计划。
    以后才知道这艘英舰叫“紫石英”号,是隶属于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的护卫驱逐舰。这是一艘刚下水不久的新型战舰,排水量约2000吨,舰上装有102毫米火炮6门,40毫米火炮6门,另外还装有24管的深水炸弹发射器,载有192名官兵。
    执行封江任务的解放军炮兵连,发现“紫石英”号驶进封江领域,立即开炮示警。为防止炮弹击中军舰,弹着点选在军舰的左前方。随着一声轰隆巨响,炮弹托起高高的水柱,江面也随之动荡起来。
    然而听见炮响的英舰不但没有对警告做出丝毫响应,而且开足马力,加大航速,拼命驶向上游。
    炮兵连发出第二发炮弹,弹着点仍在军舰左前方,只是靠军舰更近了,只有30米,炮弹溅起的水花足以落到军舰的前甲板上。这时,军舰上的炮口转向了北岸,随着火花闪动,几发炮弹落到了沿江的炮兵阵地和村落。“紫石英”号开炮了!
    根据上级“假如发现外国军舰,凡是不听我军警告停止航行,可以不再警告,立刻射击”的指示,岸上炮三团两个炮兵连立即向“紫石英”号开炮还击,与此同时,相邻的炮一团也主动投入战斗。
    在这样的情况下,“紫石英”号的结果可想而知。仅仅三分钟的战斗,“紫石英”号便中弹30余发,指挥台与前主炮直接被炮弹击中,舰身多处洞穿,操纵系统失灵,航向失控,舰首偏斜,勉强坚持着驶向南岸,在一阵断断续续的突突声中,搁浅了。
    军舰仍未脱离我军火炮的有效射程。又一发炮弹跟踪而至,落在后甲板,炸毁了后炮,“紫石英”号完全瘫痪。很快,在“紫石英”号上挂起了两面表示投降的白旗,一面挂在主桅上,另一面挂在后桅上。显然,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的舰队没有投降的习惯,不会预先准备白旗。那是两条白色的大床单。
    事后统计,这次水陆炮战,解放军炮兵部队无一伤亡,而“紫石英”号损失惨重。据两天后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报道:该舰在这次战斗中,舰长斯金勒少校阵亡,副舰长威士敦上尉重伤,全舰共死亡17人,负伤20人。而后来的消息证明,“紫石英”号实际的伤亡人数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英国远东舰队获悉“紫石英”号在长江受伤的报告后,副总司令梅登海军中将立即乘坐旗舰“伦敦”号,并率驱逐舰“黑天鹅”号全速驰援。4月21日晨,英国舰队驶过了江阴,继续向解放军控制的江面前进。英舰虎视眈眈,将舰上的巨炮一齐指向北岸。
    而扬子江北岸八圩港一带,正是解放军东路渡江大军第十兵团的防区。
    位于八圩港右侧的突出部,有一个简陋的炮兵观察所,它是第二十三军炮六团一营的左观察所。此时正是二连观测员崔汝山的值班时间。小伙子才18岁,典型的山东人模样:黑黑的脸膛,浓浓的胶东口音。因为有点文化,一当兵就在营里当上了文书。1948年5月,他调到华野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学习炮兵行当,淮海战役结束后被分配到炮六团,小小年纪就担任了排级待遇的观测员,令不少同乡同龄人羡慕不已,都说还是喝几口墨水管用。这个小观察所,下面是泥巴,上面是两块门板,只能容两个人并排站着。*重要的物件有两样:一架望远镜,一部电话机。这架望远镜,专业术语叫炮队镜,也算得上是精密仪器了。透过它一看,不但宽阔的江面尽收眼底,就是相隔3000米的对岸,也看得清清楚楚。这会儿,几个弓着腰戴着钢盔的国民党兵正在搬土袋,看样子是在加固工事,远处有许多民夫正在当官的吆喝下挖土和运土。
    小崔手握炮队镜,让目光挨次通过江面。晨雾刚刚散去,初春的江面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好像有风声。可是江面上风平浪静,哪来的风?是不是耳鸣?小崔拿小拇指使劲在耳朵里旋了几圈,可是风声依然。再一听,是轻微的轮机声。小崔家在威海,昕惯了这种机帆船或是兵舰的轮机声。再往炮队镜里定睛一看,小崔不由得倒吸凉气:妈呀,这不是兵舰吗?再往舰上看,前后甲板上有几门大口径的火炮正朝着北岸转动。再看舰尾,一面米字旗悬挂在桅杆上。刚发现时大约距离有1000米,转眼只有800米了。崔汝山知道事情重大,放下炮镜就去摇电话,向连里报告:
    “发现一条大兵舰,英国的,距离800米,正是榴弹炮*有效的射程,排长,快请示开炮吧!”
    电话那头的观通排长,一下子也急了,但比小崔稳,熊了他几句:“你老老实实观察,别瞎咋呼!”
    “是,好好观察。”
    小崔放下电话,又伏在镜头前寻找目标。他看见大军舰停在江中不走了,随着巨大的嘎嘎声,一只大铁锚抛进江中。不远处,大约相隔500米处,也出现了一艘军舰,虽然没有前面的大,但舰甲板上也高耸着几门火炮,黑洞洞的炮口指向江北岸。它也抛锚停泊于江中。
    小崔急忙再次报告。
    电话那边的排长不敢拖延,几分钟之后,情况就到达一营营长王坤廷。王营长当即叫通炮六团团长马达卫,向他报告:“发现一大一小两艘兵舰,游动在一营阵地左前方,挂着英**,请示怎么处理?”
    马达卫不及多想,命令王营长:“你马上跑步到三连阵地去,我随后就到。要不要打,等我们直接观察以后再请示决定。”
    团指挥部就在三连阵地不远,马团长放下电话,来到阵地时,跑得一头大汗的王营长也赶到了,三连是一营的主阵地。两人弓身钻进三连观察所,通过工事的嘹望孔朝外观察。他们用肉眼就能看见横在江心的两艘军舰。垂在舰杆上的米字旗不时被风撩动一下,告诉人们它是“光芒四射”的大英帝国。马团长数着舰上的火炮:一、二、三……好家伙,长长短短足有30门!舰体约长140米,舰桥大约有17米,各式火炮一齐指向天空,炮管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钢灰色的光。这简直是一座水上城堡。
    两位指挥员越看越觉得奇怪:双方交战迫在眉睫已不是什么军事秘密,连外文报纸都登载了种种猜测,这两艘英国军舰来干什么?参战?又不像:舰炮虽然都脱去了炮衣,挺胸昂首地炫耀着自己,可甲板上水兵并未进入炮位,随着飘荡出来的爵士乐,甲板上的人还不时扭动两下,其热闹如同过节一般。过了一会儿,从舰上的大喇叭中传出几句中国话。因为距离远,听不清楚,但那句反复广播的话:“我们不是你们的敌人!”却听得十分真切。
    不是敌人又是什么呢?
    反正不是朋友。解放军的朋友是苏联。但苏联老大哥并没有派遣兵舰进入中国内河的计划。那时,基层的干部战士都是把西方人当作蒋介石的朋友,不管他是美国人还是英国、法国人。
    再看江中:后来的小一点的舰——事后人们知道这一大一小两舰,一个叫“伦敦”号,一个叫“黑天鹅”号。大舰是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的旗舰,有6200吨位;小一点的是护航驱逐舰,排水量为1900吨。两舰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当时属于战术性能相当先进的战舰。舰上所有大小火炮都用机械装弹,发射速度要比我军的步兵火炮快得多。其总火力加起来,不亚于我军一个榴弹炮团。此刻后面那艘战舰倒真像一只温柔的大天鹅,陪伴着“伦敦”爵士,那根根冲天支起的炮筒,像满身蓬起的羽毛。炮口下的和平曲让人难以捉摸。下面的官兵更多的是凭直觉,他们催促着团营领导:“团长营长,快打吧!黄鼠狼给鸡拜年,还有好事?这肯定是外国鬼子来帮老蒋阻拦我们渡江的!快打吧!”
    马达卫没有答话,只是用眼使劲瞥了一下:这一瞥比说话还灵,下面的人顿时明白团长不赞成打。嗯,团长说不打肯定有道理。军人的思维比较简单。
    而军人还有一个法宝是“请示”:我们经常听上级批评下级时说,你不懂不能问一问吗?不请示不汇报,擅自做主,你还是军人吗?
    称职的指挥官都养成了这种习惯。马团长抓起电话,要“洪湖三。一”。
    “洪湖”是二十三军的代号,“三○一”则是军长陶勇的代号。
    ……
    目录
    **章 开国之前,长江上的炮击事件
    “紫石英”号出现在江面
    陶勇请示叶飞开炮
    叶飞和陶勇订立“攻守同盟”
    英国当局对“长江事件”反应复杂
    第二章 毛泽东要千秋万代坐北京
    进京路上,两位**意味深长的对话
    毛泽东的防弹车不见
    毛泽东的“自由”变成了麻烦
    菊香书屋迎来新主人
    主席台上不能没有宋庆龄
    **们没有和苏联老大哥们喝醉
    第三章 密议在克里姆林宫
    毛泽东担心共和国得不到承认
    毛泽东访苏的进程加快了
    周恩来关注毛泽东**的每一个环节
    一块汉字碑所引发的联想
    一枚锈手榴弹惊起一池春水
    斯大林纳闷:毛泽东为何坚持要周恩来赶来呢?
    一经苏方同意周恩来来苏,毛泽东顿时心情豁然
    周恩来搬到毛泽东楼上住
    毛泽东再次把斯大林的话头交给周恩来
    周恩来力图打破僵局,又要不失毛泽东的“立场”
    毛泽东与周恩来*后商定的条约
    周恩来撤除隔板似乎是一种象征
    第四章 将军大使等待出发
    **饭店里的“土八路”
    新中国的**份外交经验
    毛泽东接国书,将军大使们躲在屏风后面
    面对北京饭店的感慨
    将军大使们操练起刀叉
    邓颖超现身说“太太”
    周恩来兄长般叮嘱
    第五章 向西藏进军
    毛泽东在访苏途中的决定
    邓小平选择了张国华将军
    许多转业干部重新拿起枪
    军长做出的**个牺牲
    **们全力支援进藏
    毛泽东说:今年不进拉萨
    当年的达赖喇嘛还很客气
    谈判代表化险为夷
    第六章 抗美援朝成了头等大事
    “小参谋”的汇报震惊中南海
    不是毛泽东好战,而是人家打到了家门口
    彭德怀支持毛泽东的出兵意向
    斯大林的变卦,使毛、周陷于极度焦虑
    聂荣臻累得睡过去
    周恩来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压了数日.
    “彭德怀的事”成为**们*要紧的事
    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
    第七章 丛林战火中的神秘大将
    胡志明向毛泽东请将
    虽有“香蕉”、“菠萝”小姐伴行,陈赓仍忧心忡忡
    胡志明眼中的陈赓是“美人”加“英雄”
    陈赓一口气说了4个小时
    被陈赓称之为“败仗”的胜仗
    陈赓火了:“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铺盖走了!”
    破解胡志明的“夫人”之说,
    第八章 刘亚楼为建空军呕心沥血
    毛泽东选定刘亚楼
    向“远方”求援
    刘亚楼大刹“天下**”作风
    红色战鹰出现在朝鲜上空
    第九章 海上军事行动
    张爱萍、萧劲光接受毛泽东的重托
    说笑成真
    毛泽东记住了陶勇
    当海军,先练脚
    小炮艇打跑了胡宗南
    等了14天
    陶勇命令:“开始攻击!”
    单艇独雷打“洞庭”
    一江山岛成了人民的江山
    一着妙棋保渔场
    炮击金门,鱼雷艇秘密行动
    杨成武急了:“南昌舰上还有个姓陶的!”
    第十章 中南海“打老虎”
    在“夏天送瓜、秋天送蟹”的背后
    **的两条关键性指示
    “白天敲锣打鼓,晚上回家抱头痛哭”的悲喜剧
    毛泽东与周恩来为“三反”推波助澜
    周恩来向毛泽东提出问题的另一面
    惊动中南海的两只“虎”
    第十一章 共和国拒绝阴谋
    饶漱石搅得毛泽东紧张起来
    高、饶将目光瞄准了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位置
    高岗闹腾得周恩来无法做会议总结
    毛泽东让周恩来“搬兵”
    高岗找毛泽东为饶漱石说情.
    毛泽东60大寿前后做出的决定
    林彪激流猛转舵
    毛泽东再次选择了刘少奇和周恩来
    苏联解密档案:毛泽东谈高岗事件
    事后证明“潘、杨事件”是一个冤案
    第十二章 胡风、俞平伯及梁漱溟
    重庆谈判时,周恩来将胡风介绍给毛泽东
    冲突的发生
    由批判《红楼梦》研究一下转到批判胡风
    狱中的胡风仍把周总理当作精神支柱
    初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梁漱溟
    梁漱溟*后的感叹:还是毛泽东伟大
    周恩来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的一部分
    第十三章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
    周恩来临行嘱托
    大**“草木皆兵”
    毛泽东认为陈毅“临事而惧”好
    周恩来究竟在哪一架飞机上?
    大使和公安部副部长左右夹着周恩来
    等候中国总理发言的时刻
    黄镇解释华侨选择国籍的“三好政策”
    苏加诺称宋庆龄:“My dear sister!”
    毛泽东、周恩来有意于中美签约
    苏加诺也急于访华
    哈达惊叹包尔汉
    中国大米突然出现在印尼街头
    涂改了日期的请柬
    游泳池:听毛泽东说古喻今
    陈毅舌战赫鲁晓夫
    难熬的一夜
    编辑推荐语
    开国之前,长江上的炮击事件,密议在克里姆林宫,向西藏进军,抗美援朝成了头等大事,共和国拒绝阴谋,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