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南唐文化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南唐文化

  • 作者:邹劲风
  •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 ISBN:9787807180692
  •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01日
  • 页数:153
  • 定价:¥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7180692
    • 作者
    • 页数
      153
    • 出版时间
      2005年09月01日
    • 定价
      ¥2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在当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各地区区域现代化先后快慢的不同,其中有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也有各种资源方面的原因。而历史文化资源的不同,是其深层的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进行区域文化研究,开发文化资源已得到各级党政机关和学界的普遍重视。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自2004年1月起,策划并组织编纂本套丛书。
    文章节选
    一 历史卜的南唐
    公元976年初的金陵,风雨如晦。半年的围城以宋军百道入城而结束,战火平息,城南昇元阁上的哭声也渐渐散去。这天,南唐后主李煜携家眷冒着阴冷的冬雨登上北上的大船,在惆怅中离开祖孙三代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金陵。南唐亡国了,一个时代就要结束。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1.江南江北旧家乡
    公元907年,崛起于唐末农民战争的朱温迫唐昭宗禅让。公元960年赵匡胤于陈桥驿兵变后建宋,其间的半个多世纪,史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历时短暂,前后仅五十四年。
    这个时代的特征首先是分裂,其时,中原地区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相继;在其他地区,今四川一带先后有前蜀和后蜀,长江中游有荆南和楚,东南地区有杨吴、南唐、吴越、闽,岭南地区有南汉;五代后期,今山西地区有北汉,这十国先后并存。
    五代十国时期又是一个战争的时代。所谓“兵强马壮者为之”(《新五代史·安重荣传》)。政权更替和诸地方政权之间的争疆夺土,致使战争频仍,直至北宋的统一。
    这个时期,在传统史家笔下,则是礼崩乐坏的典型乱世。当时的政权,历时长者不过数十年,历时短者仅三、四年。为了争夺政权,君臣父子兵戎相见的局面时有发生,传统礼仪典章被破坏,所谓“五代,干戈贼乱之世也,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尽于是矣”(《新五代史》“晋家人传论”)。
    但是,这样的乱世也孕育着积极的因素。
    首先,五代十国时期是从分裂向统一、从战争向和平的过渡。
    五代分裂局面的形成,可追溯到唐代由节度使而来的藩镇割据问题。节度使原是唐朝设在边境地区的机构,集地方政、财、军权于一身。公元756年标志着唐朝转折的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来势凶猛,唐仅凭朝廷兵力难以抵挡,不得不将原先设于边境的节度使移置内地,以借助地方力量平息叛乱。然而安史之乱平息以后,中原地区节度使坐大,形成盘根错节的藩镇割据。节度使们拥兵自固,唐朝实际上已失去对这些地区的有效控制。这个局面到唐末愈演愈烈。黄巢起义(公元874~885年)彻底摧毁了唐朝旧有的统治秩序,使唐朝廷对全国的统治名存实亡。在扑灭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批新的藩镇发迹。新旧军阀在中原展开殊死争夺。当时势力较大的藩镇有,今河南一带的朱温、秦宗权,河东(今山西一带)李克用,川陕一带的李茂贞等等。战事先由中原而起,随后,中原战败者,如秦宗权的残部分散为大小诸多军阀,兴兵南下,把战火带到原本较为安宁的南方。这种状况从黄巢起义始至朱温篡唐,已持续了三十余年。此后,中原地区由原先的军阀混战转为朝代更替,其周边和南方则诸国并存,这比起唐末的强藩林立要好得多。同时,战争数量减少,其酷烈程度减弱。人民所受战争荼毒减轻,社会生产缓慢复苏。这为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其次,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南移的关键阶段。我国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有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条件。随着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水稻的广泛种植及其新品种的引进,其地区经济在东汉以后持续上升。与此相反,黄河流域,特别是唐代首都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地力下降。其地战争频仍,生产和物质的积累受到严重破坏。在历代战争中,大量人口迁往较为安定的南方,这些南迁人口带来了南方所需的大量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超越中原之势。五代十国时期,这种趋势加速。南方地形复杂,这使战争的波及面也比中原小。南方政权较早脱离战争状态,且其经历的战争远不如中原酷烈。其间,中原人口继续南下。诸国为使其统治稳定长久,刻意经营。南方经济长足发展,全面超越北方,以至在随后的宋代终于完成了我国经济**南移的过程。
    再次,五代十国时期还处于我国古代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唐和宋在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呈现很大差异。在政治上,非身份性的官僚政体取代了身份性的**政体,科举制度虽在唐代成型,而到宋代则充分发达、完善,身份等级不再决定仕途;同时,宋代的君臣名分更为严格,皇帝在央的权威加强。在社会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以长安城为代表的严格的坊市制度被突破,城市商业迅猛发展。在文化上,宋代新儒学兴起,地域文化也随着地域经济而发展。地域文化的普遍繁荣、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又带来文化意识上的统一。五代十国介于唐、宋之间,在其由分到合的过程,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也体现了时代的转型。
    南唐政权正是形成于这样的转型时期。
    南唐在全盛时期,其疆域北到淮河,东至今浙西地区,南到五岭,西到今湖南。在其疆域之内,江淮之间是丰饶的平原,富有盐利;长江以南,气候温润,适合稻米生产;其西部则是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带,适合茶树生长。这个地区距中原政治**长安——洛阳山高水远。在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此地多次形成以古都金陵,即今南京为**的地方政权,如三国时期的孙吴,后来的东晋等。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历史上定都金陵的政权,其统治家族大多来自江北,且以江淮之问居多。如三国时孙策虽是江南富春人,而其赖以崛起的武装力量大多来自淮南;东晋王朝则是由被迫南迁的中原大族建立;甚至后来的明朝,起先也是来自江淮之间。这些来自淮南的强悍武装力量,渡江南来后,和本地土著势力结合,依靠江南富饶物产,雄踞一方,抗衡中原。南唐的前身,就是唐末战乱中兴起于淮南的杨吴政权。
    东南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曾在安史之乱以后以其丰富物产和税贡支撑唐朝统治100余年,是中唐以后唐之经济命脉之所在。因此,唐朝格外重视对此地的政治、军事控制。公元9世纪末期,经过农民战争打击的唐朝统治摇摇欲坠,终于无力遥控南方。东南形势突变,地方武装叠兴,而战败的中原军阀也纷纷渡淮南下,觊觎富饶的南方。
    杨吴的创立者杨行密,就是当时崛起于淮南的草莽英雄。杨行密,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史书上说他身材长大,能力举千斤。那是一个传奇的年代,淮南民间,活跃着众多以私盐贩为主的地方武装,官方文书把他们称为“盗贼”。中国古代自汉武帝时代起,实行严格的盐铁专营制度,私盐贩就是靠对抗这种朝廷垄断制度而牟利的特殊团体,他们狡黠而强悍,在和朝廷的长期周旋中,甚至结成小型武装团体,威胁着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后来的人写了一本书,叫做《淝上英雄录》,就是关于唐末战争中涌现的地方强梁的故事。这本书清朝还在,现已失传。尽管如此,它曾经被写史者参考,其中故事可以散见在现在还能看见的史书中。
    在唐末农民起义的冲击下,淮南“盗贼”更为活跃,唐朝廷不得已,下令紧急招安地方“盗贼”,以对付威胁更大的农民起义。淮南民间强梁和农民起义不同。他们虽大多来自社会底层,但只是利用社会的缝隙赚取利润,他们虽对抗唐朝法律,但并不仇视唐政府,甚至以唐朝廷为正统。杨行密正是在这时接受唐朝招安,投入庐州官军。这时的杨行密显然已是一个团体的首领。庐州军吏对杨行密甚是忌惮,借遣杨行密出征,以除去这个潜在劲敌。杨行密临行前赴军吏营帐,军吏假意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杨行密怒喝:我要的就是你的头。当下杀军吏起兵。庐州兵乱,刺史出逃。杨行密占领庐州,既而进兵淮南的政治**——扬州(今江苏扬州),在混战中一跃而成为淮南*强大的武装力量。唐朝廷默认杨行密对淮南的控制,遥命他为淮南节度使,坐镇扬州。
    扬州是唐代长江下游沿岸*繁盛的城市。它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界处,当南北交通之要冲,兼有淮南盐利。唐朝设于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是东南地区*重要的藩镇,他担负着维护漕运,并控制东南军事政治的重任。唐朝中后期,多任淮南节度使直接从任上赴朝廷任宰相,其中包括**史学家杜佑。
    在杨行密初掌淮南的同时,朱温已基本完成其在黄河下游地区的兼并战争,他对淮南觊觎已久,暗示杨行密臣服。这时,割据东南的诸藩镇都感到来自日益壮大的杨行密的军事压力,纷纷向朱温表示归顺,以寻求保护。正是在这样的险恶形势中,杨行密不惜四面为敌,与朱温决裂。
    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杨行密与朱温在淮南清口(今江苏淮阴西)交战。杨行密的兵力明显处于劣势,但是他出其不意地预先渡河至淮北,从北面进攻朱温军队,同时又从淮河上游展开水攻,朱温军队阵脚大乱,主帅战死,杨行密军大获全胜。清口一役是决定南北割据形势*终形成的关键战役,杨行密通过此役显示他不仅有雄心,而且有能力阻挡中原军事力量南下。
    ……
    目录
    一 历史上的南唐
    1.江南江北旧家乡
    2.四十年来家与国
    二 雕栏玉砌今安在
    1.五代十国以前的金陵
    2.南唐都城
    3.南唐二陵
    三 李后主和南唐词
    1.转型时期的文学
    2.一代词宗李后主
    四 南唐的书画和音乐舞蹈
    1.南唐的书法与绘画
    2.南唐的音乐和舞蹈
    五 江南佛国
    1.来自异域的宗教及文化
    2.南唐佛教
    3.南唐僧人
    六 承上启下的教育
    1.五代以前的教育
    2.杨吴和南唐的文化教育建设
    3.南唐的教育
    4.南唐科举
    七 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1.社会经济
    2.社会风尚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