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作者:姚红
  •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9787509803134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227
  • 定价:¥1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教育的任务,从而使其更加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特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等教育专家、学者、教师根据高等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编写了本书。本书较好地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公共课教育教学和教材建设的*新研究成果,且具有以下特点:
    1.体例编排合理,系统科学。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突出反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在以往的教材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分别讲述的,客观上不能体现三者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本书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合为一体,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络中深刻理解其理论精髓。
    2.内容联系实际,紧跟时代脉搏。本教材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探
    文章节选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传人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与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正确选择。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曾提出要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一问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中共**领导人真正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而就全党来说,则是在1942年延安整风以后。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有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代表党**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中国革命仍然是不可能胜利的。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理论,其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
    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在总体上始终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才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时,它们又以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因为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处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都和这个世界紧密相连。与此相应的是,任何**的革命和建设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地发生和存在着的。因此,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更无法照抄别人的经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具有**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文化之中。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东方文明,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代表着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并且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目录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节 近代中国国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推进全面改革和坚持对外开放
    **节 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第三节 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科学含义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节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第三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