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公共资源的关系治理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公共资源的关系治理研究

  • 作者:孙波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82027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298
  • 定价:¥1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5882027
    • 作者
    • 页数
      298
    •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01日
    • 定价
      ¥1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公共资源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转型期后迅速凸显的焦点问题。本书以CPRs①治理中行为个体的自选择激励实现为基点,以关系治理和自组织集体行动为理论的主基调,集中探讨公共资源问题的基本逻辑及其制度治理机制,理论目标是博弈参与人的合作治理行动。全书采用模型推理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共用资源使用和供给中的“公共地悲剧”和“囚犯困境博弈”为分析的逻辑起点,**探索了中国转型期所能够实现CPRs合作治理的一组治理机制和制度安排,设计了一个多视角的公共资源利用和供给综合治理框架。*后本书将这些合作治理要素和机制归结为中国转型期公共资源治理的制度设计十原则。这些治理原则和制度安排具有普适意义。
    本书的*终结论是,在一组合作治理机制保证CPRs治理相关模型的约束条件成立的前提下,基于关系治理情境的边界封闭式公共资源能够实现长期存续和有效供给,或者说,我国转型期封闭进入式公共资源的有效治理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全书共八章,包括结论在内可划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包括前两章内容,为全书的理论和逻辑分析起点篇。**章是导论部分,主要引入本书研究的理论和现实背景、研究意义、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文章节选
    第二章 公共资源治理的逻辑与制度分析
    本章正式进入公共资源问题的理论阐述。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获得的认识是,CPRs的内在性质和占用者的机会主义倾向共同导致了公共资源被过度开发使用甚至可能*终耗竭不复的结果。因此,本章首先从“公共地悲剧”的理论分析人手,着重探讨公共资源问题的性质和本质;然后对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三种CPRs治理理论和政策方案进行了比��和评析,指出了它们的内在缺陷,为本研究后面公共资源治理方案的进一步探讨作出了理论准备;*后,还对制度设计和制度本身的概念进行初步讨论,以为后面的研究铺垫通路。
    **节 公共资源分析的逻辑起点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霍布斯、戈登、哈丁等人都曾生动地讨论过公共资源的相关问题。在这些讨论中尤以哈丁(Har-din,1968)的描述*为经典,其“公共地悲剧”的故事已成为公共资源问题的代名词。因此本节的内容主要是对哈丁公共地悲剧情境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其进行囚徒困境博弈的形式化描述,并进一步探讨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冲突的问题。
    ……
    目录
    **章 导论
    **节 CPRs问题提出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主要观点和创新
    第二章 公共资源治理的逻辑与制度分析
    **节 公共资源分析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公共资源治理理论变迁及启示
    第三节 公共资源治理与制度设计
    第三章 公共资源治理自选择激励模型
    **节 行为假定及模型设计原则
    第二节 公共资源治理自选择模型
    第三节 公共资源治理自我执行合约评析
    第四章 公共资源激励合约性质与治理结构
    **节 关系合约的性质及结构
    第二节 资产专用性与合约治理结构
    第三节 CPRs自选择激励合约性质与制度激励
    第四节 CPRs制度治理分岔
    第五章 共有产权安排与公共资源治理
    **节 公共资源治理的集体行动路径
    第二节 CPRs关系合约声誉博弈模型
    第三节 CPRs关系合约治理超博弈模型
    第四节 非对称结构与CPRs合作治理
    第六章 中国转型期公共资源治理制度设计
    **节 共有产权下CPRs治理基本问题再分析
    第二节 合作因子、惩罚机制与CPRs微观治理机制
    第三节 共有产权下CPRs治理的制度设计
    第七章 公共权力治理与政治体制改革逻辑
    **节 儒家文化、关系治理与中国政体基本逻辑
    第二节 市场与分工冲击及相对集权政体之未来
    第三节 现有政体安排弊端及政治体制改革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科层组织与CPRs治理
    第三节 后续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