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测度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测度研究

  • 作者:杨晓华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802478329
  •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1日
  • 页数:217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其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因此本书把财政政策的效应定位于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和财政政策的价格决定效应三个方面,在占有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近时期国外有关财政政策效应理论分析框架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有关方法,尤其是新近发晨的面板分析技术和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研究工具,以对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测度为**,利用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的有关数据,对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试图把握财政政策理论发展的前沿,全面深刻地剖析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效应,以此实现对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全面综合的测度和评价。
    文章节选
    2. 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上)——支出政策的增长效应
    支出政策是重要的财政政策手段,是经济衰退、有效需求下降时**衰退的有效方法。我国从1998年至2003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中,支出政策是重要的内容。6年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领域,如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投入等领域的支出。在支出政策中,公共投资政策是*为重要的政策,在有关的经济理论文献中,公共投资一般被界定为由政府投资形成资本的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不能在微观层次上直接介入企业活动领域,政府投资往往被限定在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所以这种投资也被称之为公共投资。1981年我国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仅为269.76亿元,2007年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57.1亿元,是1981年预算内固定资产投��的近22倍,是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伊始年份的4.89倍。本章拟对财政政策中的支出政策,尤其是公共投资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支出政策的选择。
    ……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财政政策的概念
    1.2.2 财政政策类型
    1.2.3 财政政策工具
    1.3 财政政策效应及测度
    1.4 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效应的经验分析
    1.4.1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效应的经验分析
    1.4.2 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经验分析
    1.4.3 稳健财政政策效应的经验分析
    1.5 国内外关于财政政策效应的研究现状
    1.6 总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6.1 总体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基本结构和主要结论
    2. 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上)——支出政策的增长效应
    2.1 国内外关于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
    2.2 我国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实证分析
    2.2.1 我国IS—LM模型的初步设定
    2.2.2 数据
    2.2.3 模型的估计
    2.2.4 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的实证分析
    2.3 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
    2.3.1 家庭部门
    2.3.2 企业部门
    2.3.3 政府部门
    2.3.4 经济均衡分析
    2.4 中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2.4.1 数据与变量
    2.4.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2.4.3 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长期均衡关系检验
    2.4.4 脉冲响应分析
    2.5 我国*优公共投资规模的估计
    2.5.1 模型设定与样本数据说明
    2.5.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2.5.3 产出与公共投资、私人投资和劳动力人数关系的协整检验
    2.6 结论与启示
    3. 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中)——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4. 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下)——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5. 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分析
    6. 财政政策的价格效应分析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