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
QQ咨询:
有路璐璐:

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

  • 作者:埃斯波西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7920
  •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01日
  • 页数:295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所提出的“谁代表伊斯兰”的问题,恐怕是一个难以明确回答的问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代以来,由于宗教解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 势,而世界伊斯兰教历来没有一个权威性的代表机构,因此各种不同的解释主体(教派、学派、思潮、运动、宗教**、学者个体等等)实际上都有权对伊斯兰教进 行解释,只是不能以自己的解释取代他人的解释。穆斯林大众的意见当然也非常重要,只是人们很难把它们的意见集中起来,反馈给更广大的人群。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人们应当感谢本书所提供的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
    文章节选
    **章 谁是穆斯林?

    几乎毫无例外,当西方媒体谈到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文化时,话题总是聚焦于宗教**主义和全球恐怖主义:有多少穆斯林支持**主义和恐怖活动?**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产生与伊斯兰教以及穆斯林有怎样的关联?为了应对和消除宗教**主义和全球恐怖主义,应该做些什么?伊斯兰教有改革的希望吗?
    这些是很重要的问题,它们将会在下面的章节中得到解答。但是想要理解本书呈现的复杂而微妙的发现,很有必要超越那些耸人听闻的大标题和暴力的图景,它们往往影响了对伊斯兰教的认识以及对穆斯林的全面了解。穆斯林信仰的到底是什么?他们的信仰所强调的原则是什么?他们的希望和梦想又是什么?
    向美国人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尤其有意义。目前很多美国人不认为伊斯兰教或者穆斯林社会有什么改良的希望。在2005年12月盖洛普公司对美**庭进行的民意调查中,
    当问及他们认为穆斯林社会*值得称道的是什么,“没有”是*频繁的回答。而第二个*常见的回答是什么呢?是“我不知道”。这两个回答加起来占到被调查的美国人的大多数(57%)。



    全球穆斯林:能否一概而论?

    世界上大多数穆斯林生活在亚洲和非洲,而不是阿拉伯世界。

    当很多人在宽泛的、无所不包的意义上谈论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时候,伊斯兰教就存在多种解释,穆斯林之间也很不相同。穆斯林来自各个民族、种族、部族以及文化,他们语言各异,风俗习惯也大相径庭。世界上大多数穆斯林生活在亚洲和非洲,而不是阿拉伯世界。只有五分之一的穆斯林是阿拉伯人。*大的穆斯林群体是在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日利亚,而不是在沙特阿拉伯、埃及或伊朗。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有数百万的穆斯林,在这里伊斯兰教是第二大或者第三大宗教(在欧洲和加拿大是第二大宗教,在美国是第三大宗教)。因为全球化和移民潮,今天穆斯林居住的大城市不仅仅是那些听起来充满异国情调的遥远之地,比如开罗、大马士革、巴格达、麦加、伊斯兰堡和吉隆坡,还有伦敦、巴黎、马赛、布鲁塞尔、纽约、底特律和洛杉矶。
    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在宗教、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都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宗教方面,穆斯林或者是逊尼派(85%)——逊尼派在绝大多数穆斯林**是多数派;或者是什叶派(15%)——什叶派的人口在伊朗、伊拉克和巴林是**多数。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逊尼派认为应该推选*有资格的人担任他的继承人。少部分人——阿里的追随者(什叶派),宣称先知穆罕默德已经指定了其堂弟兼女婿阿里为***——即伊玛目(imam) ,而领导权必须保证限制在先知的家族内部。与逊尼派的统治者哈里发相区别,什叶派的伊玛目既是宗教**,也是政治**,并且有特殊的精神意义。
    什叶派穆斯林后来分裂为三个主要的支派,更增加了这一多样性。这三个支派是:裁德派(Zaydis);伊斯玛仪派(Ismailis),这一派今天的**是哈佛毕业的阿迦汗(Aga Khan);十二伊玛目派(Ithna Ashari),这一派在伊朗和伊拉克是多数派。和其他的宗教一样,伊斯兰教也有不同的——有时甚至彼此争斗的——教义学派、教法学派和苏菲(神秘主义)教团。*后,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穆斯林,都有在宗教方面非常严格的,也有不那么严格的,有保守派和改革派、原教旨主义和世俗主义、传统主流以及宗教**主义之分。 全球的13亿穆斯林居住在欧洲、北美和世界各地的大约57个**里,这些**或者有相当的穆斯林人口,或者以穆斯林人口为主体。 今天大的穆斯林社团不只存在于达喀尔 、喀土穆、开罗、大马士革、利雅德、德黑兰、伊斯兰堡和吉隆坡,也存在于伦敦、巴黎、罗马、柏林、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穆斯林不仅说阿拉伯语,也说波斯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斯瓦西里语、印尼语和汉语,还有英语、法语、德语、丹麦语和西班牙语。
    穆斯林妇女的服饰、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及社会参与程度同样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一些穆斯林社会,妇女不能开车并且有严格的性别隔离,但是在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很多地区,妇女可以开车、骑摩托车甚至驾驶飞机。一些地区法律规定穆斯林妇女在公共场合必须严实地包裹自己,而其他一些地区则禁止带头巾。当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妇女选择包裹头部,另外一些穆斯林妇女却拒绝这样做。在阿联酋和伊朗的大学,女学生占多数。在其他一些**,妇女甚至在基础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男性。
    在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妇女进入议会和内阁并且可以成为政府首脑,但是在另外一些穆斯林**,妇女正在为争取投票和竞选权而斗争。穆斯林妇女可能穿纱丽、套装、牛仔服、裙装或者衬衫,就像穆斯林男性可能穿宽松的长袍、牛仔、毛线套衫或者三件套职业装,可以蓄须或者剃须。
    穆斯林世界多样性*显著的例子或许是在经济和政治发展方面。经济方面,石油资源丰富、发展迅速的海湾**,如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与马里和也门这样贫穷、战乱不断的不发达**有着天壤之别。政治方面,伊朗、苏丹和阿富汗塔利班的伊斯兰政权与更具世俗倾向的埃及、叙利亚、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政府也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土耳其、阿尔及利亚、约旦、埃及、科威特、也门、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伊斯兰行动主义者是主流社会中的“另类精英”。而在一些**里,伊斯兰组织的成员或前成员已经通过竞选进入议会和内阁,甚至成为首相或总统,比如在土耳其、科威特、约旦、伊拉克、黎巴嫩、苏丹、伊朗、埃及、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开罗、阿尔及尔、贝鲁特、棉兰老岛、西岸 和加沙地区,伊斯兰组织在贫民窟和中低**街区提供社会服务,以及低廉而有效率的教育、法律、**服务。
    而一直以来——并且与上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武装组织将穆斯林社会恐怖化;他们攻击纽约世贸大厦和华盛顿特区的五角大楼;在马德里和伦敦实行爆炸。他们所反映的是威胁着穆斯林世界和西方世界的一种**主义思想。
    伊斯兰教丰富的多样性和温和的穆斯林主流被**少数的政治(或者意识形态)**分子屏蔽和模糊了。在一个只划分“我们”和“他们”的世界,伊斯兰教——而不只是那些激进的穆斯林——被视为一种全球的威胁,同时,那些相信文明冲突日益逼近的人,不仅仅是本•拉登们,也包括我们中间的很多人。

    吉哈德:为主道而战

    在《古兰经》中任何一处,吉哈德既不等同于圣战,也不和“圣战”发生关联。

    吉哈德(Jihad),在《古兰经》中的意思是“奋斗”,尽自己全力去实现真主的意志,过有道德的生活。它有时被认为是伊斯兰教信仰的第六大支柱,但是它不具有那么正式的地位。吉哈德在《古兰经》中任何一处都和“圣战”(holy war)没什么关联,更不等同于“圣战”。不过在历史上,穆斯林统治者在宗教学者和官员们的支持下,确实利用吉哈德的名义使帝国的扩张战争合法化。早期的**主义群体也以伊斯兰教之名,使他们的造反、暗杀以及推翻穆斯林统治者的图谋合法化。
    在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弟子为了逃避在麦加受到的迫害,迁徙(hijra)到麦地那之后不久,真主降示了《古兰经》中*早的关于进行“防御性”的吉哈德或斗争的经文章节。在穆斯林为保卫生命而被迫进行的一次战斗中,先知得到启示:“那些因被枉亏而战斗的人得到允许离开——确实,真主是能援助他们的——他们被从家里驱逐,只因他们说:‘我们的主是真主’。”(《古兰经》22:39—40) 吉哈德“防御战”的实质在《古兰经》第2章第190节也得到明确的强调:“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过分,因为真主必定不喜爱过分者。”一直以来,先知穆罕默德在所有的关键时刻,都从真主那里得到启示,对吉哈德提供指导。
    随着穆斯林社团的扩张,很快就出现了战争期间什么行为是恰当的问题。《古兰经》为战争行为制定了详细的原则和指导:谁是战争的对象,谁可以被豁免(《古兰经》48:17和9:91) ,什么时候必须终止敌对(《古兰经》2:192—193) 以及如何对待俘虏(《古兰经》


    47:4) 。*重要的,如《古兰经》第2章第194节的经文强调,反对暴力和侵略的战争以及回击必须是适度的:“谁侵犯你们,你们可以同样的方法报复谁”。
    不过,《古兰经》的一些经文也强调应该把和平而不是暴力和战争作为准则。允许与敌人作战是在对和平的强烈要求这一限制之下的:“如果他们倾向和平,你也应当倾向和平,应当信赖真主。”(《古兰经》8:61)以及:“如果他们退避你们,而不进攻你们,并且投降你们,那末,真主绝不许你们进攻他们。”(《古兰经》4:90)。从*早的时候开始,伊斯兰教就严格禁止杀害非战斗人员以及妇女、孩子、僧人和拉比,除非参与了战斗,否则他们是被豁免的。
    但是,那些有时候被认为是“宝剑章节”的经文怎么讲?如:“禁月逝去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发现以物配主者,就在那里杀戮他们,俘虏他们,围攻他们,在各个要隘侦候他们。”(《古兰经》9:5)在批评者摘录并用以谴责伊斯兰教的诸多经文中,这是其中的一节。同样这些经文也被宗教**分子有选择地使用(或者说滥用),发展出了一种“仇恨神学”和不宽容,并借此把对不信仰者无条件的战争合法化。
    在扩张和征服时期,很多宗教学者(乌里玛)声称“宝剑章”废除或者替代了《古兰经》中更早的、将吉哈德限制为自卫战的章节。不过实际上,“禁月逝去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发现以物配主者,就在那里杀戮他们”这一节经文被孤立地引用时,其完整的含义和意旨就丢失或者被扭曲了。因为其后紧跟的经文对此进行了限定:“如果他们悔过自新,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你们就放走他们。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古兰经》9:5)同样的事实也存在于另一节常被引用的经文中:“当抵抗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经的人,你们要与他们战斗”,这节经文经常被引用,其后的“直到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规规矩矩地交纳丁税”(《古兰经》9:29)却被漏掉。
    今天吉哈德仍然有多重含义。它被用来描述为了美好的、有道德的生活,为了履行家庭责任,为了净化邻里关系、与毒品斗争或是致力于社会正义的个人的奋斗。吉哈德也被用于解放战争、抵抗运动和恐怖活动。宗教**组织在1981年暗杀了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Anwar Sadat);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阿富汗以自杀式炸弹杀害无辜民众;制造了“9•11”袭击事件;其后还持续不断地在穆斯林**和欧洲进行其他全球恐怖主义活动。许多主流的穆斯林教法学家已经宣布,**分子所鼓吹的“反对异教徒的吉哈德”是对《古兰经》的误读,他们也指出,一些经文中教导说如果全能的真主意欲,他必然能够消除不信仰。因此,无须任何穆斯林为了真主使用武力来消除不信仰。

    假若真主意欲,他们必不以物配主。我没有以你为他们的保护者,你也绝不是他们的监护者。(《古兰经》6:107)
    我全知他们所说的谰言,你不能强制他们,故你应当以《古兰经》教诲畏惧我的警告的人们。(《古兰经》50:45)
    如果他们的拒绝使你难堪,那末,如果你能找着一条入地的隧道,或一架登天的梯子,从而昭示他们一种迹象,(你就这样做吧)假若真主意欲,他必将他们集合在正道上,故你绝不要做无知的人。(《古兰经》6:35)

    《古兰经》指出自足的真主无须使用武力,因而也禁止使用武力来赢得皈依者:

    他的知觉,包罗天地。天地的维持,不能使他疲倦。他确是**的,确是至大的。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古兰经》2:255—256)

    2001年盖洛普的民意调查捕捉到了吉哈德的多重含义。调查中,9个以穆斯林人口为主体的**10004名成年人都被问到一个可自由回答的问题:“请用一个词(或者*少的词)告诉我你对‘吉哈德’的理解。”
    在调查的四个阿拉伯**(黎巴嫩、科威特、约旦和摩洛哥)中,对吉哈德*多的描述是“对真主的义务”、“神圣的义务”或“敬拜真主”,没有一个词提及战争。穆斯林个人的定义还包括:

    ?•“投身辛苦的工作”和“实现人生目标”。
    ?•“为一个高尚的目标奋斗”。
    ?•“推进和平、和谐、合作和互助”。
    ?•“按照伊斯兰教的原则生活”。

    在一则广为人知的圣训中,吉哈德非暴力的和暴力的两个主要含义形成了对照。这则圣训记述道,当先知穆罕默德从战场归来时对身边的人说:“我们从小吉哈德(战争)回到了大吉哈德。”大吉哈德是与自负、自私、贪婪和邪恶进行斗争,这是更艰难和更重要的斗争。 不过,非常有必要强调的是,对穆斯林来说,无论吉哈德意味着灵魂的战斗还是刀剑的战斗,都应该是正义和道德的战斗。吉哈德一词只有积极的正面的内涵。

    他们如何看待美国?

    在《国际先驱论坛》评论版的一篇文章中,卡内基学者法沃斯•戈尔戈斯(Fawas Gerges)描述了他与一位人权倡导者、埃及人哈齐姆•萨勒姆(Hazem Salem)在开罗的对话。这位活动家二十多岁,他告诉戈尔戈斯说:“看看美国人都在伊拉克干了些什么。美国把民主当面具,它殖民穆斯林,偷走我们的石油。”
    当戈尔戈斯提醒他布什总统赞成在阿拉伯世界推进民主时,萨勒姆反驳说:“不,他是在推进混乱和内战。”
    尽管传播民主一直是美国的既定目标,但是穆斯林人口占多数或是有可观的穆斯林人口的**,大都、实际上全部认为美国没把在该地区建立民主体制当回事儿,几乎无一例外:

    ?•认为美国认真对待建立民主体制的比例,在埃及和约旦仅有24%,在土耳其仅有16%。
    ?•认为美国确实是想建立民主制的*大比例人群是在黎巴嫩(54%)、塞拉利昂(68%)和阿富汗(53%)。

    政治激进派对世界事务持怀疑和悲观态度。一般来说,政治激进派大多对美国及其推行民主的做法持怀疑态度:大概有一半(52%)的温和派说他们不认为美国在该地区积极推行民主,而持这一态度的政治激进派几乎是三分之二(72%)。
    正如在先前民主例外论的讨论中提到的一样,许多穆斯林指责美国和西方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推进民主和人权方面普遍持双重标准。尼日利亚乔斯(Jos)的一位政治家兼社团**萨利赫•巴耶里(Saleh Bayeri)说:“不论以色列什么时候打击巴勒斯坦人,国际社会和美国都视而不见或一言不发。一旦巴勒斯坦发起反击,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的其他朋友都会谴责这是恐怖袭击。这就是问题所在。这显示出西方在对待穆斯林时持有偏见。”
    开罗美国大学女子学院是该地区**的西方教育机构,该校的一名学生在与戈尔戈斯的一场谈话中说:“美国已经全权委托以色列来进攻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反恐战争是一场针对穆斯林的、可以随意定义的战争。”

    对政治激进派来说,他们恐惧美国的控制与主宰,又缺乏自决权,这些都强化了他们的无力感。

    近三分之二的政治激进派(63%)认为,美国不会允许该地区的人民“脱离美国的直接影响,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政治未来”,48%的温和派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对政治激进派来说,他们恐惧美国的控制与主宰,又缺乏自决权,这些都强化了他们的无力感。因此,这样一种信念在政治激进派中间发展起来,即他们必须奉献自我,以改变这种无法维持下去的局面。

    *常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特性是:残酷(68%)、科学技��先进(68%)、富有侵略性(66%)、自以为是(65%)和道德腐化(64%)。

    当我们在10个以穆斯林为主的**中问及受访者如何看待其他一些**时,*常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特性是:残酷(68%)、科学技术先进(68%)、富有侵略性(66%)、自以为是(65%)和道德腐化(64%)。

    宗教与自杀式恐怖主义
    自20世纪80年代,穆斯林武装组织和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把自杀式炸弹袭击作为抵抗运动的*主要战略武器以来,它就成为恐怖主义中*有争议、传播*为迅速的方式。人们通常认为,宗教原教旨主义者或宗教狂热分子受到圣战精神和殉教者可进天国的允诺的激发,去实施自杀式爆炸。恐怖主义者是在利用宗教招募自愿者,但宗教是否就是恐怖主义的关键推动力?
    对1980—2004年间全球每一起自杀式袭击所做的研究揭示出,外来占领几乎是每一起袭击事件的诱因。在《拼死去赢:自杀式恐怖主义的逻辑》一书中,作者罗伯特•派普(Robert Pape)写道:

    关键的事实是,绝大多数的自杀式恐怖袭击与其说是受宗教的驱使,不如说为了达到明确的战略目标,那就是迫使现代民主制度从他们视之为祖国的土地上撤回自己的军事力量。从黎巴嫩到斯里兰卡、车臣、克什米尔,一直到西岸,每一次重大的自杀式恐怖活动(超过所有恐怖事件的95%)都有自己的**目标,即迫使一个民主**回撤。

    不过,在对真实的或是被认为的占领和不公正进行矫正之时,宗教性组织和世俗组织一样,都常常把自己的恐怖行动放置于一个强大的宗教背景之中。

    在对真正的或是被认为的占领和不公正进行矫正之时,宗教性组织和世俗组织一样,都常常把自己的恐怖行动放置于一个强大的宗教背景之中。

    泰米尔猛虎组织是一个带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色彩的组织,它的主要战术就是自杀式炸弹。它与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佛教徒(Sinhalese Buddhist)进行斗争争取独立时,就诉诸泰米尔印度教的认同。哈马斯*早产生于针对以色列占领的抵抗活动,但是宗教一直被用来证明其恐怖行动的合法性。即便与哈马斯相似的巴勒斯坦世俗武装阿克萨烈士旅,也用宗教来证明其自杀式炸弹的正当性。它选用“阿克萨”(耶路撒冷的一个大清真寺和宗教场所)作为自己的名称,称自己的袭击活动为“吉哈德”,说死去的袭击者是“圣战者”或是烈士。一些恐怖主义者,比如“9•11”中的劫机者,并不特别严格遵守教规(他们随意喝酒,等等),但是当他们面对死亡时,都转向了宗教(背诵经文、礼拜)。
    黎巴嫩、马德里和伊拉克为说明过去20多年自杀式炸弹袭击的战略、战术和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尽管据说自杀式袭击起始于巴以冲突中的哈马斯,但实际上,它*早出现在穆斯林世界,是在黎巴嫩。杀伤力*大的袭击发生在1983年,真主党袭击了位于贝鲁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造成241位美国士兵死亡。真主党的自杀式袭击者们宗教背景不尽相同,这说明抵抗运动成员并不一定必然是受到宗教的鼓动。在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的恐怖袭击中,袭击者中只有8个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还有3人是基督徒,另外27人是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
    1989年《塔伊夫协定》的签订,标志着黎巴嫩内战的结束。此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真主党成为选举政治中的一个参与者。尽管作为一个政党,真主党在黎巴嫩议会占有一定席位,但是它拒绝在南黎巴嫩放下武器,继续同以色列的占领斗争。许多黎巴嫩人、特别是武装伊斯兰主义者普遍认为,2000年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说明了使用暴力和自杀式炸弹战术的正确性。
    与黎巴嫩和其他许多**发生的袭击事件不同,2004年马德里爆炸案是由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一个组织实施的,他们不是为了反对在西班牙的占领,而是想在选举之前让西班牙人陷入恐慌,以便击败在台上的、支持入侵和占领伊拉克的西班牙首相(这一策略显然成功了,新政府在掌权之后很快从伊拉克撤军)。相似的是,根据派普的研究,从1995年到2004年前期,基地组织三分之二的自杀式恐怖袭击者都来自1990年以来美国驻扎重兵的**。
    在美国带头的入侵和占领之前,自杀式恐怖主义在伊拉克少为人知。不过,随后逊尼派和什叶派武装争权夺利的派别冲突,及结束美国的占领,都广泛使用了这一战术。派普写道:

    在我们入侵前,伊拉克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自杀式恐怖袭击。从来没有。自从我们入侵之后,自杀式恐怖主义急速增加,2003年发生20起,2004年发生48起,2005年仅头五个月就发生了超过50起。自美国在伊拉克驻扎150000人战斗部队后的每年,自杀式恐怖主义都在成倍增加。

    如果说自杀式恐怖主义并不仅仅是受盲目的宗教、种族或是文化仇恨所驱使,而是由感觉到的和真实的不公正引发,那么“为什么他们恨我们”这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其答案到底是什么?
    目录
    世界应当听听他们的声音——代译者前言
    吴云贵

    导论:伊斯兰教沉默的大多数

    **章 谁是穆斯林?

    全球穆斯林:能否一概而论?

    信仰的重要性

    **的神和多位先知:基本信仰和实践

    信仰的表白

    礼拜

    莱麦丹的封斋

    天课

    去麦加朝觐

    吉哈德:为主道而战

    家庭和文化

    对辉煌过去的记忆

    今天穆斯林的希冀和梦想是什么?

    宗教与政治



    第二章 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民主与伊斯兰教

    为什么在穆斯林世界广泛缺乏民主?

    伊斯兰教是个问题吗?伊斯兰教在西方和

    穆斯林世界中迥然不同的形象

    十三亿穆斯林如何看待民主制

    大多数人支持沙里亚,西方应该为此恐慌吗?

    当穆斯林男性和女性表达实施沙里亚的愿望时,他们的意思是什么?

    穆斯林的民主思想是什么?

    如果民主是许多穆斯林及美国外交政策期望的目标,穆斯林是否相信西方可以发挥作用?

    穆斯林认为能够改善与西方关系的机会是什么?



    第三章 激进主义者是怎样产生的?

    谁是政治激进主义者?

    恐怖主义与贫困或无知之间有何关联?

    政治激进主义者是不是失业者和绝望者?

    宗教与恐怖主义之间有何联系?

    伊斯兰教与吉哈德有何关联

    宗教与政治:昨天与今天

    宗教与自杀式恐怖主义

    为什么他们恨我们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穆斯林如何评价西方**和他们的领导人?

    他们如何看待美国?

    宗教认同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反对伊斯兰之战”

    激进分子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是不是穆斯林全都同情恐怖活动?

    是诊断还是误诊?



    第四章 妇女们想要什么?

    穆斯林妇女是否想要权利?

    穆斯林妇女是否想被西方解放?

    穆斯林妇女对伊斯兰教及其神圣律法是何感受?

    理解平等的不同方式:“相同”的法律权利
    是否总意味着对妇女的公平?

    穆斯林妇女对穆斯林世界感受如何?

    穆斯林男性对妇女权利有何感受?

    伊斯兰教是否成为问题?

    挑战

    路在何方?

    置首要之事于首要之位

    显示关注的一致性

    超越女性主义与原教旨主义之争

    把解放主义与解放分离开来



    第五章 冲突还是共存?

    虚构与现实

    虚构之一:穆斯林是罪犯

    虚构之二:欧洲的未来是“欧洲—阿拉伯”Eurabia

    虚构之三:“他们恨我们,是因为我们的自由……”

    虚构之四:我们正经历着文明的冲突

    文化敏感性

    教皇本笃十六世与伊斯兰教

    西方与穆斯林世界

    穆斯林与西方:共同的关注

    美国人理解穆斯林吗?

    那么,他们为什么恨我们?

    彼此的误解:“他们完全不关心”

    应该怎么办?

    将伊斯兰教作为问题的根源?

    公共外交:赢得头脑与心灵

    结论


    致谢


    附录一:方法设计与抽样

    方法设计

    抽样

    统计的有效性

    全球民意调查**列表



    附录二:盖洛普全球民意调查之旅

    第阶段:构想“不可能的事”

    第阶段:问卷设计——披荆斩棘

    第阶段:“他们从来都不想与你谈话”

    第阶段:让数字推动科研

    第阶段:分析得出惊人的结论:文化背景



    译者附录

    伊斯兰教在中东

    伊斯兰教在中亚

    南亚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东南亚

    非洲撒哈拉以南的伊斯兰教

    美国伊斯兰教

    欧洲伊斯兰教

    部分相关图表资料

    各大洲穆斯林人口统计表

    穆斯林人口排名表

    全球各宗教信徒分布表年

    世界各大洲主要宗教信徒统计表(年)

    全球宗教信徒分布表(年)

    世界主要宗教信徒数量统计与预测—年

    世界主要宗教信徒增长率估计与预测—年

    欧盟—年穆斯林人口预测


    世界需要这样的声音——《谁为伊斯兰讲话》读后有感罕戈


    译者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