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疗效中草药:320种对症中草药图鉴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疗效中草药:320种对症中草药图鉴

  • 作者:郝娅
  •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8730456
  •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01日
  • 页数:393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8730456
    • 作者
    • 页数
      393
    •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01日
    • 定价
      ¥6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中草药是中国人千年不老的养生智慧,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遗产。从*早的“神农尝百草”,到“药王”孙思邈的十年力作《千金方》,再到明朝李时珍的“中国**药典”《本草纲目》……直至**,中草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7000年的历史。
    本书即是根据现代人的身体状况,结合中国古代的多部权威药典,撷取了320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类中草药。不仅描述了**的别名、产地、药效、典籍考证等专业**信息,还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病的药剂和食疗方,加入了一些**的典故和传说等,使得本书的内容有趣生动又不乏科学权威。愿本书能够成为您轻松学习中医精华的入门读物、家庭生活**的国药工具书!
    文章节选
    辛夷
    Flos Magnoliae
    芳香通窍
    外能祛除风寒邪气
    内能升达肺胃清气
    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
    【科属】木兰科
    **功效
    保护鼻粘膜
    局部麻醉
    降压
    **各型慢性支气管炎
    对症**
    过敏性鼻炎 辛夷花3克,若是偏风寒犯肺者,加藿香10克;偏风热壅盛者,加槐花20克。放进杯中,以开水冲开饮用,每日1~2次。
    鼻渊
    辛夷25克,苍耳子10克,香白芷50克,薄荷叶2.5克。研为细末。每服10克,用葱、茶清食后调服。
    治鼻塞
    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研为末。用绵裹住塞入鼻中。
    药膳食疗
    辛夷花鱼头汤
    辛夷花12克,细辛3克,白芷2克,鱼头1个,生姜3片。鱼头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把药材和清水2500亳升,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1个半小时,下鱼头滚约10分钟,下盐、油便可。本食疗方**各种鼻炎、感冒头痛。
    认识辛夷
    辛夷有散风寒的功效,用于治鼻炎、降血压;辛夷又是一种名���的香料和化工原料,亦是一种观赏绿化植物,历史上曾多年供不应求。辛夷用途广泛,是辛夷为国内外紧缺中药材。日本早年从辛夷中提取挥发油用于香烟、化妆品原料和制药,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大量从我国进口辛夷及挥发油粗品;国内除在中医方剂中广泛使用外,以辛夷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中成药也不在少数,如鼻炎灵等。
    别名:望春花、木兰、紫玉兰
    主产区:山东、四川、江西、湖北、云南、陕西、河南
    性味:性温,味辛;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花
    形态:落叶灌木,高三到四米。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
    采集保存:冬末春初时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典籍考证:《神农本草经》
    薄荷
    Herba Menthae Haplocalycis.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科属】唇形科
    **功效
    刺激和**神经
    **和**
    健胃和祛风
    芳香和调味
    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
    薄荷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砂糖调丸亦可。
    眼睑红烂
    用薄荷在生姜水中浸一夜,取出晒干,研末,泡热激发洗眼。
    急性结膜炎
    车前草(子)50克,薄荷10克,分2次煎汤500~600ml,等药液凉后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洗患眼,洗时拨开上下眼睑,使药液进入眼球结膜,每日1剂,洗3~5次,至痊愈为止
    药膳食疗
    薄荷豆腐
    豆腐500克,鲜薄荷叶50克,鲜葱3根。将材料入锅,加2碗水煮,待水减半时即乘热食用。本食疗方可治伤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病症。
    认识薄荷
    薄荷是世界三大香料之一,号称“亚洲之香”,而薄荷给人*深刻的感受,莫过于含在嘴里的那一股清凉了。**薄荷以苏州出产为*好。《物类相感志》中记载,凡收薄荷,必须隔夜用粪水浇灌,雨后再去收割,则性凉,反之则性不凉。苏州城黉宫前有几十亩土地所种的是龙脑薄荷,名震天下。其芬芳之妙,与其他地方的完全不同。如果离开本地,其香味愈清冽。现在的人常把它加进糖果和制成糕点来享用。
    别名:番薄荷、苏薄荷、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鱼香草、香薷草
    性味:性凉,味辛;归肺、肝经
    主要产区:河北、四川
    入药部位:茎叶
    形态:薄荷茎直立,根茎匍匐。茎四棱形,多分枝,单叶对生,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轮伞花序腋生,花冠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卵球形。
    采集保存: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典籍考证:《新修本草》
    菊花
    Flos Chrysanthemi
    疏散风热
    清热**
    清肝明目
    延年益寿
    【科属】菊科
    **功效
    养肝明目
    **冠心病
    **高血压病
    **头晕失眠
    对症**
    冠心病
    菊花30克,加清水25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分2次服。2个月为1个疗程。
    护肝养颜
    菊花15克,加清水2000毫升煮沸后,熏蒸面部,每次1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关节炎
    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
    药膳食疗
    菊花猪肝汤
    枸杞子15克,鲜菊花60克,鲜猪肝300克,精盐、味精少许。菊花加清水煮15分钟。猪肝放入热油锅内略煸,加菊花水,放入枸杞,熟时放调味品即可。本食疗方滋补肝肾、清热明目。
    菊花羹
    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饮用,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认识菊花
    菊的种类有一百多种,茎、叶、花、色,各不相同。宋朝刘蒙泉等人,虽然都有菊谱,也未能详尽记载。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的差别;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花有千叶单叶、有蕊无蕊、有子无子、黄白红紫、杂色深浅、大小之别;味有甘、苦、辛之辨。还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菊花可用来泡茶和入药,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别名: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治蔷、金蕊、阴成、周盈
    性味:性微寒,味辛、甘、苦;归肺、肝经
    主要产区:浙江、安徽、河南、四川、河北、山东
    入药部位:花
    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花序为头状花序,由许多花簇生在似头状的总花萼上所组成的。小花有舌状花和管状花二种。
    采集保存: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
    典籍考证:《神农本草经》
    知母
    Rhizoma Anemarrhenae
    清热泻火
    生津润燥
    用于肺热燥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科属】百合科
    **功效
    除邪气,泻肺火
    **头皮毛囊周围炎
    **前列腺肥大
    **原发性肾病综合
    对症**
    咳嗽有痰
    知母、贝母各50克,研细;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夜里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药末,放在嘴里细嚼咽下。体弱者,可不用巴豆。
    紫癜风疾
    醋磨知母涂搽。
    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
    知母,烧存性,研末敷患处。
    药膳食疗
    知母龙骨炖鸡
    知母20克,龙骨40克,雏母鸡1只。母鸡洗净,取知母、龙骨放入鸡腹腔内,文火炖至熟烂即可。早晚佐餐食用。本食疗方滋阴降火。
    知母炖鹌鹑
    知母10克、薏米30克、鹌鹑1~2只,生姜3片。将食材与生姜下炖盅,加入冷开水4~5碗,炖2个半小时。吃的时候再放盐。本食疗方对春日时的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等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认识知母
    关于知母名称的来历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从前有个孤寡老太婆,年轻时靠挖药为生。一位好心的樵夫,悉心照顾了她一年。**他们在山上挖野草,老人便开始教他认药草。老人问他“你知道为什么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药么?”樵夫想了想说:“您是怕居心不良的人拿这本事去发财,坑害百姓!”老人点了点头:“孩子,你真懂得妈的心思。这种药还没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
    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
    性味:性寒,味苦、甘;归肺、胃、肾经
    主要产区:河北、山西、山东
    入药部位:根茎
    形态:多年生草本。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直立,圆柱形,总状花絮,花淡紫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
    采集保存:春秋二季均可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典籍考证:《神农本草经》
    鸭跖草
    Herba Commelinae
    清热泻火
    **
    利水消肿。
    【科属】鸭跖草科
    **功效
    **咽喉肿痛
    **湿热小便不利
    **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肺炎
    对症**
    感冒
    取鸭跖草50~100克(鲜草100~200克),水煎2次分服。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
    鸭跖草每天100克,煎服。
    湿热小便不利
    鲜鸭跖草、车前草各100克。捣烂,绞取汁液,加蜂蜜调服。

    药膳食疗
    鸭跖草膀胱炎茶方
    鸭跖草30克,车前草30克,甘草10克,按上方比例剂量捣碎,放入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分钟。1日内分数次饮完。本茶方清热利湿。主治急性膀胱炎,小便频急,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者。

    认识鸭跖草
    李时珍说:鸭跖草处处平原都有。在三、四月的时候生苗,茎呈紫色,像竹叶,嫩的时候可食。四五月开花像飞蛾的形状,两片叶子像蛾翅,碧色可爱。结的角尖曲,像鸟的嘴喙,种子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仁,灰黑色而皱,形状像蚕屎,巧匠采集它的花,取汁作画画的颜料,描绘的羊皮灯,颜色青碧如翠黛。

    别名:鸡舌草、碧竹子、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性味:性寒,味甘、淡;归肺、胃、小肠经
    主要产区:全国各地均产
    入药部位:全草
    形态:茎圆柱形,肉质,下部茎匍匐状,节常生根,节间较长,表面呈绿色或暗紫色,具纵细纹。叶互生,带肉质;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深蓝色。蒴果椭圆形,压扁状,成熟时裂开。种子呈三棱状半圆形,暗褐色,
    采集保存:夏秋二季采收,晒干切段用,或洗净鲜用。
    典籍考证:《本草拾遗》
    ……
    目录
    常见病症**中草药图谱
    编者序:领悟本草 健康生活
    本书内容 导航
    开篇 认识中草药
    中草药产地
    中草药的药性
    中草药的配伍
    中草药的用量禁忌
    中草药的剂量与用法
    **章 解表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葱白
    胡荽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木贼
    第二章 清热药 知母
    芦根
    竹叶
    淡竹叶
    鸭跖草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
    密蒙花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秦皮
    苦参
    白鲜
    金银花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漏芦
    土茯苓
    鱼腥草
    败酱草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橄榄
    白头翁
    马齿苋
    地锦草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白蔹
    绿豆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紫草
    青蒿
    白薇
    胡黄连
    第三章 泻下药 大黄
    芦荟
    郁李仁
    松子仁
    甘遂
    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木瓜
    伸筋草
    青风藤
    路路通
    秦艽
    防己
    络石藤
    老鹳草
    丝瓜络
    桑寄生
    狗脊
    雪莲花
    鹿衔草
    第五章 化湿药 藿香
    苍术
    厚朴
    豆蔻
    草豆蔻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茯苓
    薏苡仁
    猪苓
    泽泻
    冬瓜皮
    玉米须
    葫芦
    泽漆
    荠菜
    蝼蛄
    车前子
    滑石
    木通
    瞿麦

    海金沙
    石韦
    灯心草

    虎杖
    地耳草
    垂盆草
    珍珠草
    第七章 温里药 附子
    吴茱萸
    小茴香
    丁香
    高良姜
    胡椒
    花椒
    荜茇
    第八章 理气药 陈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檀香
    乌药
    荔枝核
    香附
    佛手
    玫瑰花
    绿萼梅
    甘松
    九香虫
    刀豆
    柿蒂
    第九章 消食药 山楂
    神曲
    莱菔子
    鸡矢藤
    阿魏
    第十章 驱虫药 使君子
    槟榔
    南瓜子
    榧子
    芜荑
    第十一章 止血药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白茅根
    苎麻根
    三七
    茜草
    蒲黄
    白及
    藕节
    艾叶
    第十二章 **化瘀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乳香
    没药
    枫香脂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泽兰
    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月季花
    凌霄花
    骨碎补
    刘寄奴
    莪术
    三棱
    水蛭
    斑蝥
    第十三章 化痰**平喘药 半夏
    天南星
    禹白附
    白芥子
    皂荚
    旋覆花
    白前
    川贝母
    瓜蒌
    前胡
    桔梗
    胖大海
    海藻
    昆布
    黄药子
    苦杏仁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马兜铃
    枇杷叶
    葶苈子
    白果
    罗汉果
    满山红
    胡颓子叶
    第十四章 安神药 朱砂
    琥珀
    酸枣仁
    灵芝
    柏子仁
    合欢皮
    远志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石决明
    紫贝齿
    代赭石
    刺蒺藜
    罗布麻叶
    牛黄
    珍珠
    天麻
    全蝎
    第十六章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石菖蒲
    第十七章 补虚药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甘草
    大枣
    绞股蓝
    红景天
    蜂蜜
    鹿茸
    淫羊藿
    巴戟天
    仙茅
    杜仲
    续断
    肉苁蓉
    锁阳
    补骨脂
    **仁
    菟丝子
    核桃仁
    冬虫夏草
    胡芦巴
    韭菜子
    阳起石
    紫石英
    海马
    当归
    白芍
    阿胶
    何首乌
    龙眼肉
    楮实子
    北沙参
    南沙参
    百合
    麦冬
    天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明党参
    枸杞子
    墨旱莲
    女贞子
    桑葚
    黑芝麻
    龟甲
    第十八章 收涩药 浮小麦
    糯稻根须
    五味子
    乌梅
    五倍子
    罂粟壳
    石榴皮
    肉豆蔻
    禹余粮
    山茱萸
    覆盆子
    桑螵蛸
    金樱子
    莲子
    芡实
    刺猬皮
    椿皮
    鸡冠花
    第十九章 涌吐药 常山
    瓜蒂
    第二十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雄黄
    蛇床子
    蟾酥
    樟脑
    大蒜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硼砂
    轻粉
    附录一:中**剂八种用法
    附录二:中药材的贮藏方法
    附录三:药名拼音索引
    编辑推荐语
    不生病、不吃药,是每个人追求健康的*大心愿。的确,谁都渴望拥有健壮的身体、长寿的生命,希望身体在出现异常症状的前后期内选对适合自己的**和食材。事实上,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植物、动物、矿物质,都是预防、**或诊断疾病的*佳天然良药。只要您懂得利用这些天然药材,就等于找到了*适合身体需要的健康秘方。
    本书根据现代人的身体状况,结合“中国**药典”《本草纲目》及众多中草药权威版本,撷取了320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类中草药。其内容不仅包括了**的别名、产地、药效、典籍考证等专业**信息,还参考了多部权威药典、请教多位中药专家,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病的药剂和食疗方,加入了一些**的典故和传说等,使得本书的内容有趣生动又不乏科学权威。阅过本书,您将会得到全世界***可靠、*历经考验的治��、养生**,愿本书能够成为您把握健康的金钥匙,成为您真正*想要的中草药健康宝典!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