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

  • 作者:(美)彼得.希夫 安德鲁.希夫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08628776
  • 出版日期:2011年09月01日
  • 页数:228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由彼得?D?安德鲁?J?希夫所著,讲述了14岁的德国女孩安雅险象环生的中国之行:飞机坠毁之后,她掉落在中国历史的**。安娅来到了公元前的世纪,来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和鲁国。她的金发让那里的人将她当成了神兽麒麟。当秦国统治者将这个生物视作他的所有物时,安娅不得不逃跑了。可怎么逃呢?要不是遇上春秋先生或者黄骑士她就完了,前者让她接触到了儒学,后者让她认识了道教……
    阅读《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是一场紧张的冒险,也是一场中国经典哲学的盛宴。
    如果你怀疑这只是给小孩子看的书,你错得太离谱了――如果你的年龄在9岁到90岁之间,又想懂一些经济学知识,它一定适合你阅读。 作者题记
    序言
    **章 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第二章 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贝克走近艾伯,说道:“我们做个约定吧:你借给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的利润啊。除了这
    文章节选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由彼得?D?安德鲁?J?希夫所著,讲述了14岁的德国女孩安雅险象环生的中国之行:飞机坠毁之后,她掉落在中国历史的**。安娅来到了公元前的世纪,来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和鲁国。她的金发让那里的人将她当成了神兽麒麟。当秦国统治者将这个生物视作他的所有物时,安娅不得不逃跑了。可怎么逃呢?要不是遇上春秋先生或者黄骑士她就完了,前者让她接触到了儒学,后者让她认识了道教……
    阅读《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是一场紧张的冒险,也是一场中国经典哲学的盛宴。
    如果你怀疑这只是给小孩子看的书,你错得太离谱了――如果你的年龄在9岁到90岁之间,又想懂一些经济学知识,它一定适合你阅读。 作者题记
    序言
    **章 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第二章 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贝克走近艾伯,说道:“我们做个约定吧:你借给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的利润啊。除了这座小岛,你在哪儿能找到这样的高回报?”
    第三章 信用卡的多种用途
    但是,如果贝克和查理不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他们又怎么能连本带利地归还借款呢?在休息几天之后,他们还是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为了还艾伯的鱼,他们以后每天就要减少自己的食量,他们将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去还贷款!
    第四章 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然而,近年来经济学家们严重降低了储蓄在经济价值链中的位置。事实上,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储蓄就是一种累赘。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储蓄对发展不利,因为这种做法妨碍了货币循环,降低了消费(他们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在鱼被指宣为货币之后
    很快,所有的工资和价格都开始用鱼来计量。因为人们仍然假设每天需要吃一条鱼才能生存,所以一条鱼的价值是多少,所有人心里都有数。也就是说,岛上的价格体系和鱼的真实(或者固有)价格相关。
    第六章 为什么会有储蓄
    有时生产率大幅提高,岛上的存鱼量也随之大大增加。如果储藏室里堆满了鱼,银行就会主动降低贷款利率。因为此时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较强,而且健康的经济也为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七章 基础设施与贸易
    随着岛上经济的发展,出口产品的能力也增强了。很快,不少大型货运木筏就满载着鱼、运鱼车、冲浪板、长矛和独木舟驶过公海。
    第八章 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为了保护岛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参议院决定设立一套法院体系来解决纠纷,同时成立警察小队来执行法官的法令。
    第九章 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了
    因为只需要少数熟练的渔民捕鱼便可以满足整个岛屿的营养需求,多出来的劳动力和资本就可以投入其他行业了。各种在捕鱼时代闻所未闻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发展起来。
    第十章 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一样
    官鱼越来越小,不久后岛民每天只吃条鱼已经无法填饱肚子了。大多数人每天至少要吃条鱼。
    第十一章 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伯南柯说,“现在的情况是民众失去了信心。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消费更多的鱼邦储备券,人们的信心就会恢复,民众就会重新开始消费。如果必要的话,我会坐在棕榈树上往下撒钱。”
    第十二章 服务业是如何崛起的
    中岛帝国攒够了钱,建造了很多巨型捕鱼器(捕鱼器的设计者起诉他们侵犯版权,但是在中岛帝国完全没有胜诉的可能)。他们实行小时工作制,三班轮岗,不间断捕鱼。大部分鱼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亚。
    第十三章 “鱼本位”的破灭
    频繁取鱼开始对储备鱼造成冲击,技师们又忙碌了起来。他们不断地切割、重组,官鱼越变越小,通鱼膨胀又有抬头之势。
    第十四章 房价是如何涨上去的
    但是即便如此,银行也不能保证收回全部贷款。因此,为了抵消这个风险,银行要求借款人先交大量的鱼作为首付。
    第十五章 快了!快了!房市要崩溃了
    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房价不是逐渐下跌,而是开始直线下降。棚屋供过于求的现象很快演变为房价的大规模下跌。
    第十六章 情形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国王有些疑惑不解:“等一下,美索尼亚比我们富有得多。我们的购买力怎么能比得上他们呢?他们能支付更高的价钱。他们有鱼邦储备券。”
    第十七章 无鱼不起浪
    鱼邦储备券持续贬值,没人愿意继续持有它。小鼓岛和狂舞岛也和中岛帝国一道,限制购买鱼邦储备券。卖主多,买主少,鱼邦储备券掉入了万丈深渊。
    后记
    致谢
    在过去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很多研究成果向人类呈现了科技进步的巨大成就,涵盖所有研究领域-只有一个领域除外。 凭借数学及物理这两大武器,科学家们将一艘宇宙飞船发射到距地球几亿公里之外的土星的一颗卫星上。而“经营惨淡”的经济学界却找不到一个类似的成就。 如果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们具有与我们那些**经济学家相同的预测能力,“伽利略号”探测器的结局也许会截然不同。不但卫星脱离了其土星轨道,而且火箭在升空过程中转而向下俯冲的可能性极大,甚至有可能冲破地壳,冲到岩浆层去。 2007年,当世界聚焦几十年来*大的一次经济灾难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并没有意识到棘手的问题已然显露端倪。此后三年里经济一片混乱,经济学家们拿出的补救方案令大多数人瞠目-为了解决债务危机,我们必须负债更多;为了经济繁荣,我们必须花钱消费。过去,他们缺乏远见,而今他们的解决方案又如此违背常识,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明白他们的学科如何发挥作用。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造了许多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其中就包括上述那些荒谬的建议。凯恩斯是20世纪早期非常有头脑的英国学者,但他却提出了一些非常愚蠢的理论来分析经济增长的现象。从根本上说,凯恩斯只不过是玩了一个聪明的把戏而已,他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极其复杂。 在凯恩斯时代,物理学家们**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概念。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认为宇宙是受两套截然不同的物理规则制约的:一套规则对极小的粒子产生作用,如质子和电子;而另一套则对其他所有事物产生作用。也许是觉得经济学理论太枯燥,需要加点新鲜手法,于是凯恩斯提出了一个类似量子力学的经济学研究视角,创造了两套经济规律,一套作用于微观层面(与个人及家庭生活相关),另一套作用于宏观层面(与**和政府相关)。 凯恩斯的理论提出时,适逢全球历史上*大的经济繁荣期即将结束。从经济角度来讲,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西方世界的产能增长与生活水准都达到了**的水平,而此次经济繁荣的**就是实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美国,这个**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维护个体权利,限制政府权力。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权力分散,因此这一体制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对原有的僵化权力结构形成了威胁。此外,资本主义的扩张导致明显的贫富两极分化,促使一些社会学家和进步人士开始寻求他们眼中的公平正义,以取代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恩斯在看似不公平的市场经济中引入现代科学的概念,这种做法无意中迎合了**权力**和社会理想主义者的心态,使他们相信经济活动的确需要凯恩斯式的规划思路。 凯恩斯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来缓和自由市场的波动。 20世纪20-30年代,凯恩斯的追随者(即凯恩斯主义者)们崭露头角,与支持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等经济学家观点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产生了冲突。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衰退是经济繁荣期所作出的错误决定的必要补偿,经济迅猛发展过后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衰退期。他们认为,政府利用低利率“刺激”经济的做法向各个企业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这才是经济繁荣的首要原因。 因此,凯恩斯主义者力图减轻经济萧条,而奥地利经济学派则寻求避免虚假繁荣的途径。 在两者的经济决战中,凯恩斯主义者有一个关键优势。 凯恩斯主义使人们以为可以拿出解决经济危机的无痛方案,因此立刻受到政治家们的追捧。凯恩斯倡导的各项政策承诺提高就业率,在税收不增加、政府服务不减少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发展,这些政策与那些无须节食、无须运动的神奇**计划一样具有魔力。尽管这些愿望不合常理,但却令人颇感慰藉,因此成了竞选活动中惯用的手法。 凯恩斯主义允许政府摆出一副有能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准的模样,只要印钞机开动起来,什么都可以做到。 因为具有亲政府的倾向,凯恩斯主义者们比奥地利经济学派更有可能接受政府的任命。那些培养出数位金融大臣和财政部长的大学的声望明显高于没有这些成绩的大学,各大学经济系也不可避免地会青睐那些支持凯恩斯主义的教授,而奥地利学派则不断受到排挤。 同样,那些大的金融机构和众多经济学家效力的大雇主也都对凯恩斯的主张青睐有加。大银行和投资公司利用凯恩斯主义者创造的低息贷款和宽松货币政策等经济条件,赚得盆满钵满。另外,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政策应当鼓励投资,这一理念也帮助金融公司把手伸进了很多头脑发热的投资者的钱袋。因此,这些金融公司更倾向于雇用那些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 与呆板守旧的竞争对手相比,凯恩斯主义者有着明显的优势。于是,一个自我实现、相互吹捧的社会很快催生了一大批热衷于凯恩斯主义原则的**经济学家。 这些经济学家将凯恩斯政策奉为真理,认为它可以结束大萧条的局面。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必需的军费),我们永远也无法从经济衰退的绝境中恢复元气。事实上,此次大萧条是现代历史上历时*长、程度*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凯恩斯政策在这次经济衰退中**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运用。至于这些政府干预措施究竟是不是经济萧条得到遏制的原因,这个问题至今为止仍然充满争议,但是所有正统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种争议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我们允许凯恩斯主义者们牢牢控制着多个经济部门、金融部门以及投资银行,那跟我们委托占星家而不是天文学家去测量天体的运行速度是一样的。(是的,卫星曾经撞击过小行星,但那只是一次不期然的偶遇,是一次美丽的意外!) 这种情形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在于,无论这些经济学家多少次彻底搞砸了自己的任务,无论有多少支火箭还没有离开发射台就爆炸了,这些责任重大的人物没有一个质疑过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 普通人慢慢明白了,其实这些经济学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大多数人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因为经济领域的确太大了,并且充满风险,毫无逻辑可循,即便是教育程度*高的人也不可能拥有预知一切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凯恩斯主义者们所推崇的经济二元性根本就不存在,会怎样?如果经济学比他们所说的简单得多,会怎样?如果对母鹅有益的东西对公鹅也一样,会怎样?如果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不可能靠花钱实现繁荣,又会怎样? 很多人熟知我曾对2008年的经济衰退作过精准的预言,他们认为我的智慧决定了我的远见。我可以向你保证,大多数经济学家连自己身边的资产泡沫都看不到,而我并不比他们聪明。我有的,是对经济学基本原则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我的确具有这个优势。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亲就为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工具包,里面的工具可以帮助我认清经济的真实面目。这些工具以故事、寓言以及思想实验的形式出现,本书就是以其中一个故事为基础展开的。 我的父亲欧文?希夫是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与反对联邦所得税的全美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坚持认为所得税的强制实施违反了美国宪法中与税收相关的三项条款、宪法第16修正案以及《税收法》的有关规定,并在35年多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反对美国国税局的这一做法。他曾经就这个主题写过很多书,也曾在法庭上公开挑战联邦政府。因为这些举动,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82岁高龄时,他还被关押在联邦监狱中。但是在将自己的关注点转向税收之前,欧文o希夫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经济学家了。 欧文?希夫于1928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一个下层中产**家庭,是家中的第八个孩子。他的父亲是一名工会会员,整个大家庭都是罗斯福新政的狂热支持者。1946年,欧文进入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学习经济学,以他的家庭背景和性格,没有人相信他会摒弃占统治地位的正统经济学观念,转而坚决支持过时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但是他却实实在在这样做了。 欧文总是有独到的想法,加上对自己充满信心,他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东西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他深入研究了所有经济理论,广泛涉猎了亨利o赫兹利特(Henry Hazlitt)与亨利o格雷迪o韦弗(Henry Grady Weaver)等自由思想家的著作。尽管欧文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经历了1950年到1960年整整10年的时间),但他*终成为健全货币、有限政府、低税收和个人责任的狂热信仰者。1964年,欧文满腔热情地支持巴里o戈德华特竞选美国总统。 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说服了全球很多**支持美元取代黄金的做法。由于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这个计划得到了广泛赞同,美国也因此拥有了世界上80%的黄金。 然而,联邦储备委员会中的凯恩斯主义者造成的长达40年的通货膨胀导致与美元直接挂钩的黄金价格严重下跌。这种错位的现象造成了众所周知的“黄金外流”,1965年,由法国牵头,许多**纷纷以美国联邦兑换券(即美元)兑换黄金,以1932年的金价从美国手里买走了大量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迅速减少。 1968年,林登o约翰逊总统的几位经济顾问声称,那次黄金外流并非因为低价出售的诱惑力所致,而是因为外国政府担心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足,无法支持本国所持有的流通货币,也无法与外币进行兑换。为解决这个令人焦虑的问题,约翰逊总统的众位金融专家纷纷献计,建议将法定用于支持本国美元的25%的黄金储备转为外国美元持有者的备用储备。他们认为,这项额外的保护措施将会安抚外国政府,阻止黄金的继续外流。当时的欧文只是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一个年轻的生意人,他对政府这种做法十分不解,觉得他们的观点非常荒唐。 欧文给得克萨斯州的参议员约翰o托尔(John Tower)写了一封信,托尔当时是黄金问题评估委员会的成员。欧文在信中说,美国政府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强行摧毁现行的价格结构,将金价恢复到1932年的水平;要么调高金价,与1968年持平。换句话说,要调整凯恩斯主义导致的长达40年的通货膨胀,美国政府必须作出选择,要么紧缩通货,要么让美元贬值。 尽管欧文认为通货紧缩或许是重振美国经济*有效的做法,因为通货紧缩可以使美元恢复购买力,但他觉得经济学家们错误��将价格下滑当成了灾难,而政府天生具有通货膨胀的偏好(本书将对此进行论述)。出于这些考虑,他认为当权者至少要承认此前的经济下滑,并且降低美元对黄金的价值。在这样一个方案中,欧文觉得黄金的价格必须达到每盎司105美元。 欧文还担心另外一种可能性更大也更危险的选择:政府不作为(其实这也正是政府的选择)。当时的选择是,究竟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还是将问题留给下一代人。当权者选择了将问题留给下一代人,而我们,就是那下一代人。 托尔对欧文论证问题的基本逻辑印象深刻,他邀请欧文为黄金问题评估委员会全体委员作报告。在这次听证会上,来自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财政部以及国会的**货币专家们都证实,与黄金脱钩将会增强美元的购买力,降低金价,**美国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 在其证词中,欧文却坚持认为,美元与黄金脱钩会导致金价飞涨。更重要的是,他还警告说,一种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货币会导致大规模通货膨胀以及无法持续的政府负债。但在当时,这种少数派的意见完全被忽视了,美国政府取消了金本位制。 与经济学家们的预期相反,额外的储备未能阻止黄金的外流。*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于1971年彻底切断了美元与黄金的联系,从此以后,全球经济体系完全建立在没有任何价值的美元之上。接下来的10年里,美国经历了史上*严重的通货膨胀,黄金价格直逼每盎司800美元的天价。 1972年,欧文在其著作中展开了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全力攻击。在书中,他指出凯恩斯经济学将美国引向了一条不可持续的经济之路。这本题为《*大的骗局:政府是怎样欺骗你的》(The Biggest Con: How the Government Is Fleecing You)的著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相当可观。书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了三个人在一座小岛上徒手捕鱼的事。 这个故事是一次全家自驾游时为了消磨时间讲的。当时堵车,欧文就想给两个年少的儿子讲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任何男孩子都会对此感兴趣)。为了让两个儿子开心,他总会讲些有意思的故事。这次讲的就是“鱼的故事”。 这个故事构成了《*大的骗局》一书中其中一章的主要内容。大约8年之后,由于众多读者反映非常喜欢他的故事,欧文决定将这本书改版为有插图的书,并命名为《经济增长模式与停滞的原因》(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Doesn't)。这本书于1979年**发行,受到了奥地利经济学派追随者的狂热追捧。 30年后,我看着美国经济垂死挣扎,看着美国政府不断重复和加深过去的错误,此时,我的弟弟和我觉得要为新一代修改和更新“鱼的故事”,现在正是*佳时机。 当然,现在人们*需要的是了解经济的真实情况,而这个故事是我们所知道的*佳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是什么在推动我们的经济运行。 我们这个版本的故事在很多方面比我们的父亲欧文30年前的那个版本更富有雄心。我们的视野更宽,为使故事与历史脉络衔接自然,我们付出了更大的努力。事实上,我们的故事应该说是在父亲那个故事基础上的即兴发挥。 听到经济学家们喋喋不休地谈论与现实生活看似毫无关联的概念时,有些人会不知所云。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吸引这些读者。我们打算证明凯恩斯主张的经济模式-政府相信没有价值的货币可以作为有效的经济润滑剂并不加证实地采纳了这个模式-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 可惜,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忘记了他们正戴着玫瑰色眼镜,当你摘下他们的眼镜时,就会清晰地看到我们的**正面临着很多严重的问题,而我们非但没有使形势好转,反而使它变得更加糟糕。幸运的是,如果我们重新理清思路,我们至少还有机会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的主题非常严肃,但在这个压力巨大的时代,我们选择了一种幽默的方法来阐释这个主题-这也是我们的父亲欧文的愿望。 故事中,美索尼亚的结局惨淡,但美国这个**大国却未必是同样的命运。不幸的是,美国的领导人依旧推行消费计划,而且数额更加庞大,而实际上正是类似的政策引起了金融危机。他们越是执迷不悟,*后的结局就会越悲惨。 虽然用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应对资本主义的失败这一想法是凯恩斯首创的,但是直到艾伦?格林斯潘、乔治?布什、本?伯南克和巴拉克?奥巴马登上历史舞台以后,这一思想才开始成为体系。2002年以前,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联邦赤字(现在每年都超过1.5万亿美元),如此大规模地实行超低利率和操控信贷市场也是****的。 虽然错误如此明显,但美国还是一错再错。 早在2002年,也就是充斥着大量不当投资的互联网经济时期,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涌入了毫无前途的公司,那时经济本来应该进入一个长期的衰退时期。但是新当选的乔治?布什不希望糟糕的经济环境影响他连任。 所以,他和顾问们选择了凯恩斯主义的解决办法,政府支出和宽松信贷都达到了****的规模。 因此,2002-2003年的这场经济危机是历史上*轻微的一次。但是,它的代价却是长期的沉重负担。这场危机结束时,经济失衡的现象比以前严重得多。按理说,这种情况本来不该出现。 我们期待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结果却吹起了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房市泡沫),只是暂时缓解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压力。不断上涨的房价带来了很多“好处”,于是人们就误以为那是经济健康的明证。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的强劲势头不过是海市蜃楼。 6年后,下一次危机发生了,但我们仍然没能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任何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政客和经济学家们不仅误判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起因,还开出了错误的**,这些错误是很危险的。 金融危机发生数月以来,大家一致认为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监管才会酿成苦果,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政府和美联储的责任。 结果,不该来的(财政支出和限制性规定)越来越多,该来的(储蓄和自由企业)越来越少。 华尔街的**们也很不负责任。大银行在经济繁荣的那几年赚取了惊人的利润,危机来临之后,它们本应该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是银行家的这些手段都是政府授意的。美国的领导人很不理智地鼓励购房,**储蓄,还很不理智地鼓励借贷。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破坏了市场。 美联储、联邦住房管理局、房利美、房地美(它们一直都是伪装下的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制定了许多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房屋买卖,消除了制约信贷发放的因素。其结果就是形成了一个信贷和房地产泡沫,一个在破裂之前只能继续膨胀的泡沫。 人为造成的低利率(使经济显得很健康)激活了可调利率的按揭贷款市场,还催生了诱惑利率。诱惑利率使原本高不可攀的房子显得唾手可得。艾伦?格林斯潘本人也积极鼓励购房者参与进来。政府机构和政府资助的机构仅仅根据借款人偿付诱惑利率的能力就为其担保,从而进一步加重了问题。没有它们的担保,大部分按揭贷款银行都不会提供贷款。 正如自由市场中的物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由贪欲和担忧这一组对立的情感所支配的。然而,美国政府竭尽所能试图将担忧从这一等式中抹去。 因此,2008年年初市场的力量正要戳破信贷和房产泡沫的时候,美国政府插手进来继续吹大这两个泡沫。美国政府先是援助贝尔斯登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并为高盛和美国银行等华尔街公司担保。 然后美国财政部推出了价值7 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购买私营部门不愿投入的住房抵押贷款资产。后来,美国政府又救助了为学生提供贷款的沙利美,并基本上接手了整个学生贷款市场。紧接着又救助了底特律的汽车生产商。 本应倒闭的公司又在政府的支持下站了起来,本应解放出来的资金和劳动力被困在了无效的经济活动之中,无法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房市泡沫破裂以后,消费者无法再那么轻松地赚钱,于是理智地停止了消费。作为应对,美国政府推出了7 000亿美元的巨额刺激计划。美国政府的这笔开销,是向美国民众的后代借来的。靠着这笔钱,现在的美国人不用去过量入为出的拮据生活。 美国政府拒绝顺应市场的力量,不允许严格控制过度消费,不允许错误投资变现,不允许补充已经枯竭了的储蓄,不允许为资本投资提供资金,不允许帮助工人从服务业转移到制造业。如此一来,美国政府实际上是拒绝了良药,加重了病情。在此过程中,美国把各种各样的债务都转化成了政府债务,并且吹起了另一个泡沫,这次的主角是美国国债。 不幸的是,这个新泡沫可能会比以往的资产泡沫都要大。这个泡沫终将破裂,必将引起物价和利率飞涨,其破坏力会比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加起来的威力还要大。 现在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美国需要能勇敢地向选民坦白的领导人,也需要能够为经济复兴付出辛劳的选民。 多年以来,美国人一直入不敷出,现在他们必须下决心去过量入为出的生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任由自由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他们就能重新平衡经济,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打下基础。 然而,如果他们选择寄希望于借贷、印钞机以及政府承诺的毫无痛苦的解决办法,那他们都要回到徒手捕鱼的状态。 当众包开始时,有一点很重要:要将任务分得尽可能小。法律学者和作家尤查?本科勒在他的书《网络的财富》中把这称为“模块化”。他把“模块化”定义为“某个项目的属性,是指解决一个项目时自上而下把项目分成若干模块,直到不能再继续分解,在被组装成一个整体之前,每个模块能独立制作”。 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大众很蠢,而是因为他们很忙。本科勒写道:“尽管很多人有取之不尽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但他们的空闲时间和注意力不是这样的。”这体现了人们在互联网上业已形成的工作方式:比如,博客内容可以短到只有一个链接,也可以长到写成一本书。 这个基本的原理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类众包当中。美国**航空航天局运用“鼠标工作项目”测量环形山,并将它分解为5秒钟一个的小任务。因此,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来决定分析多少环形山。Threadless网站的访问者可以自由决定为多少T恤投票,如果时间允许,他们还可以创造自己的设计。在iSt?ckph?t?,人们可以仅仅上传一两张照片,也可以成为“检查员”-每周花40个小时检查其他参与者上传的照片,确保他们符合基本的质量标准,没有侵犯版权。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保证任务的本质够单纯。同样,这也不是因为大众愚钝,而是因为他们多样化。当人们问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为什么他的网络百科全书做得这么好时,他说那是因为大家已经知道维基百科的每一个条目该写些什么。试着将你的需要说得简单明了,就会极大增加人们想要参与的概率,比如,“寻找二流职业球队联盟的*佳投手”,或者“将这段话译成法语”。 7.牢记斯特金定律 因为潜在的受众数量(理论上也就是网民的数量)超过10亿,参加某个公开选拔的人数将不可估量,而大部分反馈的结果-比如亨氏公司、潮流电视网,或者本书中出现的其他例证-说好听点,无法达到你对质量的期望标准。 斯特金定律认为,任何事90%都是垃圾。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我采访的那些人认为,这还是保守估计。 我已经论证过,科技有无数种衍生和扩散的方式,这导致大众在知识、能力和品位方面都会有所提升,但这种受欢迎的发展还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完全显露出来。我怀疑,即使那时,真正的人才仍然是稀缺品。众包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为这样的人才提供了****的平台。但慧眼识英才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下一个法则的主题。 8.牢记10%:对抗斯特金定律 众包给了我们两个无价之宝:**,提供了一个场所,你即使没有天资也缺少能力,仍然可以在这里打发业余时间。第二,将那些很少有人能看到的冒险之作掩埋,这是件既无情又慈悲的事。大众倾向于在网络上发布众多低质量的东西,如果说众包真有魔法,那就是纠正这种倾向的能力。换言之,如果你经常不顾质量,随意提交内容,别费劲去筛选了-采用方便又民主的方法,把这些交给大众去做,让他们在乱石堆里找到*好*璀璨的钻石吧。 9.社区总是对的 这是对“仁慈的独裁者”原理的补充。社区的确需要一个决策者(这个人同时也是助手、安慰者,偶尔还是某种纪律的监督人),但*终,正如尤查?本科勒在莱纳斯?托瓦兹的例子中说的,独裁者的权威是道德上的,有说服力的,但不是**的。你可以试着引导社区,但*后你还是得听它的。 10.不要问大众能为你做什么,问问自己能为大众做什么 我将这条法则留到*后是因为,如果我只能告诉你一个我的认识,那就是它:当某人或者某个公司给了大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众包的工作才能完成得*好。对这种说法的另一个理解是,成功的众包要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层次的需要。某件事之所以吸引很多人来参与,是因为人们需要满足一些心理、社会或者情感上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他们就不会参与了。 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必须转变一般雇佣关系中的思路。如果iSt?ckph?t?建立社区的目的是创造廉价的业余摄影师劳动力,它可能会失败。而利文斯通本来的打算是创造一个网上家园,热心的人可以在这里分享作品,给其他人的作品提提意见-哦,是的,可能还能顺便赚上几美元。 因此,在这座生活**简单、只有生鱼片可吃的小岛上…… 没有存款! 没有借贷! 没有投资! 所有的产出全都消费掉了!没有未雨绸缪,没有多余的财物可以出借。 虽然这座小岛上的居民过着一种原始的生活,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愚笨迟钝,或者没有追求。与所有人一样,艾伯、贝克和查理也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每人每天捕鱼的数量就必须超过一条。不幸的是,由于他们只能徒手捕鱼,而那些鱼又很机敏狡猾,三个人只能勉强糊口。 **夜里,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艾伯开始思索自己生活的意义……“难道我的日子就这样了吗?肯定有比现在更舒心的日子。” 除了捕鱼,艾伯还想做点别的事情。他想做几件更好、更时尚的棕榈叶衣服,他想要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当然,他还想执导几部故事片。但他每天净忙着捕鱼糊口,这些梦想又如何成真呢? 他的大脑飞快运转着……突然他想到了捕鱼器……这个物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人手可触及的范围,并且使鱼溜掉的概率大大缩小,只要一下捉住它,它就很难逃脱。有了这个新装置,他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捕到更多的鱼了!而那些余下的时间,他就可以用来做更好的衣服,建个住所,*后再拍部影片。 艾伯在头脑中勾勒着捕鱼器的轮廓,想着想着就激情澎湃,他构想出一个不再受捕鱼之累的未来。 他决定给自己的捕鱼器取个名字,叫做“渔网”,然后开始找材料来织这张网。 第二天,贝克和查理注意到艾伯没有捕鱼,而是站在沙滩上用棕榈树皮搓绳子。“你干什么呢?”贝克问,“难道在**吗?你要是老坐在那儿弄那些绳子,会挨饿的啊。” 艾伯解释说:“我突然有个灵感,想做个捕鱼器,这样就可以尝试捕鱼的新方法了。有了这个捕鱼器,捕鱼的时间就会缩短,再也不会挨饿了。”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P5-6
    目录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由彼得?D?安德鲁?J?希夫所著,讲述了14岁的德国女孩安雅险象环生的中国之行:飞机坠毁之后,她掉落在中国历史的**。安娅来到了公元前的世纪,来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和鲁国。她的金发让那里的人将她当成了神兽麒麟。当秦国统治者将这个生物视作他的所有物时,安娅不得不逃跑了。可怎么逃呢?要不是遇上春秋先生或者黄骑士她就完了,前者让她接触到了儒学,后者让她认识了道教……
    阅读《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是一场紧张的冒险,也是一场中国经典哲学的盛宴。
    如果你怀疑这只是给小孩子看的书,你错得太离谱了――如果你的年龄在9岁到90岁之间,又想懂一些经济学知识,它一定适合你阅读。 作者题记
    序言
    **章 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第二章 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贝克走近艾伯,说道:“我们做个约定吧:你借给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的利润啊。除了这座小岛,你在哪儿能找到这样的高回报?”
    第三章 信用卡的多种用途
    但是,如果贝克和查理不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他们又怎么能连本带利地归还借款呢?在休息几天之后,他们还是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为了还艾伯的鱼,他们以后每天就要减少自己的食量,他们将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去还贷款!
    第四章 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然而,近年来经济学家们严重降低了储蓄在经济价值链中的位置。事实上,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储蓄就是一种累赘。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储蓄对发展不利,因为这种做法妨碍了货币循环,降低了消费(他们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在鱼被指宣为货币之后
    很快,所有的工资和价格都开始用鱼来计量。因为人们仍然假设每天需要吃一条鱼才能生存,所以一条鱼的价值是多少,所有人心里都有数。也就是说,岛上的价格体系和鱼的真实(或者固有)价格相关。
    第六章 为什么会有储蓄
    有时生产率大幅提高,岛上的存鱼量也随之大大增加。如果储藏室里堆满了鱼,银行就会主动降低贷款利率。因为此时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较强,而且健康的经济也为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七章 基础设施与贸易
    随着岛上经济的发展,出口产品的能力也增强了。很快,不少大型货运木筏就满载着鱼、运鱼车、冲浪板、长矛和独木舟驶过公海。
    第八章 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为了保护岛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参议院决定设立一套法院体系来解决纠纷,同时成立警察小队来执行法官的法令。
    第九章 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了
    因为只需要少数熟练的渔民捕鱼便可以满足整个岛屿的营养需求,多出来的劳动力和资本就可以投入其他行业了。各种在捕鱼时代闻所未闻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发展起来。
    第十章 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一样
    官鱼越来越小,不久后岛民每天只吃条鱼已经无法填饱肚子了。大多数人每天至少要吃条鱼。
    第十一章 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伯南柯说,“现在的情况是民众失去了信心。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消费更多的鱼邦储备券,人们的信心就会恢复,民众就会重新开始消费。如果必要的话,我会坐在棕榈树上往下撒钱。”
    第十二章 服务业是如何崛起的
    中岛帝国攒够了钱,建造了很多巨型捕鱼器(捕鱼器的设计者起诉他们侵犯版权,但是在中岛帝国完全没有胜诉的可能)。他们实行小时工作制,三班轮岗,不间断捕鱼。大部分鱼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亚。
    第十三章 “鱼本位”的破灭
    频繁取鱼开始对储备鱼造成冲击,技师们又忙碌了起来。他们不断地切割、重组,官鱼越变越小,通鱼膨胀又有抬头之势。
    第十四章 房价是如何涨上去的
    但是即便如此,银行也不能保证收回全部贷款。因此,为了抵消这个风险,银行要求借款人先交大量的鱼作为首付。
    第十五章 快了!快了!房市要崩溃了
    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房价不是逐渐下跌,而是开始直线下降。棚屋供过于求的现象很快演变为房价的大规模下跌。
    第十六章 情形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国王有些疑惑不解:“等一下,美索尼亚比我们富有得多。我们的购买力怎么能比得上他们呢?他们能支付更高的价钱。他们有鱼邦储备券。”
    第十七章 无鱼不起浪
    鱼邦储备券持续贬值,没人愿意继续持有它。小鼓岛和狂舞岛也和中岛帝国一道,限制购买鱼邦储备券。卖主多,买主少,鱼邦储备券掉入了万丈深渊。
    后记
    致谢
    在过去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很多研究成果向人类呈现了科技进步的巨大成就,涵盖所有研究领域-只有一个领域除外。 凭借数学及物理这两大武器,科学家们将一艘宇宙飞船发射到距地球几亿公里之外的土星的一颗卫星上。而“经营惨淡”的经济学界却找不到一个类似的成就。 如果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们具有与我们那些**经济学家相同的预测能力,“伽利略号”探测器的结局也许会截然不同。不但卫星脱离了其土星轨道,而且火箭在升空过程中转而向下俯冲的可能性极大,甚至有可能冲破地壳,冲到岩浆层去。 2007年,当世界聚焦几十年来*大的一次经济灾难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并没有意识到棘手的问题已然显露端倪。此后三年里经济一片混乱,经济学家们拿出的补救方案令大多数人瞠目-为了解决债务危机,我们必须负债更多;为了经济繁荣,我们必须花钱消费。过去,他们缺乏远见,而今他们的解决方案又如此违背常识,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明白他们的学科如何发挥作用。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造了许多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其中就包括上述那些荒谬的建议。凯恩斯是20世纪早期非常有头脑的英国学者,但他却提出了一些非常愚蠢的理论来分析经济增长的现象。从根本上说,凯恩斯只不过是玩了一个聪明的把戏而已,他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极其复杂。 在凯恩斯时代,物理学家们**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概念。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认为宇宙是受两套截然不同的物理规则制约的:一套规则对极小的粒子产生作用,如质子和电子;而另一套则对其他所有事物产生作用。也许是觉得经济学理论太枯燥,需要加点新鲜手法,于是凯恩斯提出了一个类似量子力学的经济学研究视角,创造了两套经济规律,一套作用于微观层面(与个人及家庭生活相关),另一套作用于宏观层面(与**和政府相关)。 凯恩斯的理论提出时,适逢全球历史上*大的经济繁荣期即将结束。从经济角度来讲,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西方世界的产能增长与生活水准都达到了**的水平,而此次经济繁荣的**就是实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美国,这个**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维护个体权利,限制政府权力。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权力分散,因此这一体制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对原有的僵化权力结构形成了威胁。此外,资本主义的扩张导致明显的贫富两极分化,促使一些社会学家和进步人士开始寻求他们眼中的公平正义,以取代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恩斯在看似不公平的市场经济中引入现代科学的概念,这种做法无意中迎合了**权力**和社会理想主义者的心态,使他们相信经济活动的确需要凯恩斯式的规划思路。 凯恩斯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来缓和自由市场的波动。 20世纪20-30年代,凯恩斯的追随者(即凯恩斯主义者)们崭露头角,与支持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等经济学家观点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产生了冲突。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衰退是经济繁荣期所作出的错误决定的必要补偿,经济迅猛发展过后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衰退期。他们认为,政府利用低利率“刺激”经济的做法向各个企业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这才是经济繁荣的首要原因。 因此,凯恩斯主义者力图减轻经济萧条,而奥地利经济学派则寻求避免虚假繁荣的途径。 在两者的经济决战中,凯恩斯主义者有一个关键优势。 凯恩斯主义使人们以为可以拿出解决经济危机的无痛方案,因此立刻受到政治家们的追捧。凯恩斯倡导的各项政策承诺提高就业率,在税收不增加、政府服务不减少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发展,这些政策与那些无须节食、无须运动的神奇**计划一样具有魔力。尽管这些愿望不合常理,但却令人颇感慰藉,因此成了竞选活动中惯用的手法。 凯恩斯主义允许政府摆出一副有能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准的模样,只要印钞机开动起来,什么都可以做到。 因为具有亲政府的倾向,凯恩斯主义者们比奥地利经济学派更有可能接受政府的任命。那些培养出数位金融大臣和财政部长的大学的声望明显高于没有这些成绩的大学,各大学经济系也不可避免地会青睐那些支持凯恩斯主义的教授,而奥地利学派则不断受到排挤。 同样,那些大的金融机构和众多经济学家效力的大雇主也都对凯恩斯的主张青睐有加。大银行和投资公司利用凯恩斯主义者创造的低息贷款和宽松货币政策等经济条件,赚得盆满钵满。另外,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政策应当鼓励投资,这一理念也帮助金融公司把手伸进了很多头脑发热的投资者的钱袋。因此,这些金融公司更倾向于雇用那些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 与呆板守旧的竞争对手相比,凯恩斯主义者有着明显的优势。于是,一个自我实现、相互吹捧的社会很快催生了一大批热衷于凯恩斯主义原则的**经济学家。 这些经济学家将凯恩斯政策奉为真理,认为它可以结束大萧条的局面。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必需的军费),我们永远也无法从经济衰退的绝境中恢复元气。事实上,此次大萧条是现代历史上历时*长、程度*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凯恩斯政策在这次经济衰退中**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运用。至于这些政府干预措施究竟是不是经济萧条得到遏制的原因,这个问题至今为止仍然充满争议,但是所有正统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种争议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我们允许凯恩斯主义者们牢牢控制着多个经济部门、金融部门以及投资银行,那跟我们委托占星家而不是天文学家去测量天体的运行速度是一样的。(是的,卫星曾经撞击过小行星,但那只是一次不期然的偶遇,是一次美丽的意外!) 这种情形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在于,无论这些经济学家多少次彻底搞砸了自己的任务,无论有多少支火箭还没有离开发射台就爆炸了,这些责任重大的人物没有一个质疑过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 普通人慢慢明白了,其实这些经济学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大多数人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因为经济领域的确太大了,并且充满风险,毫无逻辑可循,即便是教育程度*高的人也不可能拥有预知一切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凯恩斯主义者们所推崇的经济二元性根本就不存在,会怎样?如果经济学比他们所说的简单得多,会怎样?如果对母鹅有益的东西对公鹅也一样,会怎样?如果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不可能靠花钱实现繁荣,又会怎样? 很多人熟知我曾对2008年的经济衰退作过精准的预言,他们认为我的智慧决定了我的远见。我可以向你保证,大多数经济学家连自己身边的资产泡沫都看不到,而我并不比他们聪明。我有的,是对经济学基本原则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我的确具有这个优势。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亲就为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工具包,里面的工具可以帮助我认清经济的真实面目。这些工具以故事、寓言以及思想实验的形式出现,本书就是以其中一个故事为基础展开的。 我的父亲欧文?希夫是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与反对联邦所得税的全美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坚持认为所得税的强制实施违反了美国宪法中与税收相关的三项条款、宪法第16修正案以及《税收法》的有关规定,并在35年多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反对美国国税局的这一做法。他曾经就这个主题写过很多书,也曾在法庭上公开挑战联邦政府。因为这些举动,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82岁高龄时,他还被关押在联邦监狱中。但是在将自己的关注点转向税收之前,欧文o希夫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经济学家了。 欧文?希夫于1928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一个下层中产**家庭,是家中的第八个孩子。他的父亲是一名工会会员,整个大家庭都是罗斯福新政的狂热支持者。1946年,欧文进入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学习经济学,以他的家庭背景和性格,没有人相信他会摒弃占统治地位的正统经济学观念,转而坚决支持过时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但是他却实实在在这样做了。 欧文总是有独到的想法,加上对自己充满信心,他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东西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他深入研究了所有经济理论,广泛涉猎了亨利o赫兹利特(Henry Hazlitt)与亨利o格雷迪o韦弗(Henry Grady Weaver)等自由思想家的著作。尽管欧文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经历了1950年到1960年整整10年的时间),但他*终成为健全货币、有限政府、低税收和个人责任的狂热信仰者。1964年,欧文满腔热情地支持巴里o戈德华特竞选美国总统。 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说服了全球很多**支持美元取代黄金的做法。由于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这个计划得到了广泛赞同,美国也因此拥有了世界上80%的黄金。 然而,联邦储备委员会中的凯恩斯主义者造成的长达40年的通货膨胀导致与美元直接挂钩的黄金价格严重下跌。这种错位的现象造成了众所周知的“黄金外流”,1965年,由法国牵头,许多**纷纷以美国联邦兑换券(即美元)兑换黄金,以1932年的金价从美国手里买走了大量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迅速减少。 1968年,林登o约翰逊总统的几位经济顾问声称,那次黄金外流并非因为低价出售的诱惑力所致,而是因为外国政府担心美国的黄金储备��足,无法支持本国所持有的流通货币,也无法与外币进行兑换。为解决这个令人焦虑的问题,约翰逊总统的众位金融专家纷纷献计,建议将法定用于支持本国美元的25%的黄金储备转为外国美元持有者的备用储备。他们认为,这项额外的保护措施将会安抚外国政府,阻止黄金的继续外流。当时的欧文只是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一个年轻的生意人,他对政府这种做法十分不解,觉得他们的观点非常荒唐。 欧文给得克萨斯州的参议员约翰o托尔(John Tower)写了一封信,托尔当时是黄金问题评估委员会的成员。欧文在信中说,美国政府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强行摧毁现行的价格结构,将金价恢复到1932年的水平;要么调高金价,与1968年持平。换句话说,要调整凯恩斯主义导致的长达40年的通货膨胀,美国政府必须作出选择,要么紧缩通货,要么让美元贬值。 尽管欧文认为通货紧缩或许是重振美国经济*有效的做法,因为通货紧缩可以使美元恢复购买力,但他觉得经济学家们错误地将价格下滑当成了灾难,而政府天生具有通货膨胀的偏好(本书将对此进行论述)。出于这些考虑,他认为当权者至少要承认此前的经济下滑,并且降低美元对黄金的价值。在这样一个方案中,欧文觉得黄金的价格必须达到每盎司105美元。 欧文还担心另外一种可能性更大也更危险的选择:政府不作为(其实这也正是政府的选择)。当时的选择是,究竟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还是将问题留给下一代人。当权者选择了将问题留给下一代人,而我们,就是那下一代人。 托尔对欧文论证问题的基本逻辑印象深刻,他邀请欧文为黄金问题评估委员会全体委员作报告。在这次听证会上,来自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财政部以及国会的**货币专家们都证实,与黄金脱钩将会增强美元的购买力,降低金价,**美国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 在其证词中,欧文却坚持认为,美元与黄金脱钩会导致金价飞涨。更重要的是,他还警告说,一种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货币会导致大规模通货膨胀以及无法持续的政府负债。但在当时,这种少数派的意见完全被忽视了,美国政府取消了金本位制。 与经济学家们的预期相反,额外的储备未能阻止黄金的外流。*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于1971年彻底切断了美元与黄金的联系,从此以后,全球经济体系完全建立在没有任何价值的美元之上。接下来的10年里,美国经历了史上*严重的通货膨胀,黄金价格直逼每盎司800美元的天价。 1972年,欧文在其著作中展开了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全力攻击。在书中,他指出凯恩斯经济学将美国引向了一条不可持续的经济之路。这本题为《*大的骗局:政府是怎样欺骗你的》(The Biggest Con: How the Government Is Fleecing You)的著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相当可观。书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了三个人在一座小岛上徒手捕鱼的事。 这个故事是一次全家自驾游时为了消磨时间讲的。当时堵车,欧文就想给两个年少的儿子讲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任何男孩子都会对此感兴趣)。为了让两个儿子开心,他总会讲些有意思的故事。这次讲的就是“鱼的故事”。 这个故事构成了《*大的骗局》一书中其中一章的主要内容。大约8年之后,由于众多读者反映非常喜欢他的故事,欧文决定将这本书改版为有插图的书,并命名为《经济增长模式与停滞的原因》(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Doesn't)。这本书于1979年**发行,受到了奥地利经济学派追随者的狂热追捧。 30年后,我看着美国经济垂死挣扎,看着美国政府不断重复和加深过去的错误,此时,我的弟弟和我觉得要为新一代修改和更新“鱼的故事”,现在正是*佳时机。 当然,现在人们*需要的是了解经济的真实情况,而这个故事是我们所知道的*佳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是什么在推动我们的经济运行。 我们这个版本的故事在很多方面比我们的父亲欧文30年前的那个版本更富有雄心。我们的视野更宽,为使故事与历史脉络衔接自然,我们付出了更大的努力。事实上,我们的故事应该说是在父亲那个故事基础上的即兴发挥。 听到经济学家们喋喋不休地谈论与现实生活看似毫无关联的概念时,有些人会不知所云。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吸引这些读者。我们打算证明凯恩斯主张的经济模式-政府相信没有价值的货币可以作为有效的经济润滑剂并不加证实地采纳了这个模式-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 可惜,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忘记了他们正戴着玫瑰色眼镜,当你摘下他们的眼镜时,就会清晰地看到我们的**正面临着很多严重的问题,而我们非但没有使形势好转,反而使它变得更加糟糕。幸运的是,如果我们重新理清思路,我们至少还有机会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的主题非常严肃,但在这个压力巨大的时代,我们选择了一种幽默的方法来阐释这个主题-这也是我们的父亲欧文的愿望。 故事中,美索尼亚的结局惨淡,但美国这个**大国却未必是同样的命运。不幸的是,美国的领导人依旧推行消费计划,而且数额更加庞大,而实际上正是类似的政策引起了金融危机。他们越是执迷不悟,*后的结局就会越悲惨。 虽然用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应对资本主义的失败这一想法是凯恩斯首创的,但是直到艾伦?格林斯潘、乔治?布什、本?伯南克和巴拉克?奥巴马登上历史舞台以后,这一思想才开始成为体系。2002年以前,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联邦赤字(现在每年都超过1.5万亿美元),如此大规模地实行超低利率和操控信贷市场也是****的。 虽然错误如此明显,但美国还是一错再错。 早在2002年,也就是充斥着大量不当投资的互联网经济时期,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涌入了毫无前途的公司,那时经济本来应该进入一个长期的衰退时期。但是新当选的乔治?布什不希望糟糕的经济环境影响他连任。 所以,他和顾问们选择了凯恩斯主义的解决办法,政府支出和宽松信贷都达到了****的规模。 因此,2002-2003年的这场经济危机是历史上*轻微的一次。但是,它的代价却是长期的沉重负担。这场危机结束时,经济失衡的现象比以前严重得多。按理说,这种情况本来不该出现。 我们期待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结果却吹起了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房市泡沫),只是暂时缓解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压力。不断上涨的房价带来了很多“好处”,于是人们就误以为那是经济健康的明证。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的强劲势头不过是海市蜃楼。 6年后,下一次危机发生了,但我们仍然没能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任何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政客和经济学家们不仅误判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起因,还开出了错误的**,这些错误是很危险的。 金融危机发生数月以来,大家一致认为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监管才会酿成苦果,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政府和美联储的责任。 结果,不该来的(财政支出和限制性规定)越来越多,该来的(储蓄和自由企业)越来越少。 华尔街的**们也很不负责任。大银行在经济繁荣的那几年赚取了惊人的利润,危机来临之后,它们本应该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是银行家的这些手段都是政府授意的。美国的领导人很不理智地鼓励购房,**储蓄,还很不理智地鼓励借贷。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破坏了市场。 美联储、联邦住房管理局、房利美、房地美(它们一直都是伪装下的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制定了许多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房屋买卖,消除了制约信贷发放的因素。其结果就是形成了一个信贷和房地产泡沫,一个在破裂之前只能继续膨胀的泡沫。 人为造成的低利率(使经济显得很健康)激活了可调利率的按揭贷款市场,还催生了诱惑利率。诱惑利率使原本高不可攀的房子显得唾手可得。艾伦?格林斯潘本人也积极鼓励购房者参与进来。政府机构和政府资助的机构仅仅根据借款人偿付诱惑利率的能力就为其担保,从而进一步加重了问题。没有它们的担保,大部分按揭贷款银行都不会提供贷款。 正如自由市场中的物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由贪欲和担忧这一组对立的情感所支配的。然而,美国政府竭尽所能试图将担忧从这一等式中抹去。 因此,2008年年初市场的力量正要戳破信贷和房产泡沫的时候,美国政府插手进来继续吹大这两个泡沫。美国政府先是援助贝尔斯登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并为高盛和美国银行等华尔街公司担保。 然后美国财政部推出了价值7 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购买私营部门不愿投入的住房抵押贷款资产。后来,美国政府又救助了为学生提供贷款的沙利美,并基本上接手了整个学生贷款市场。紧接着又救助了底特律的汽车生产商。 本应倒闭的公司又在政府的支持下站了起来,本应解放出来的资金和劳动力被困在了无效的经济活动之中,无法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房市泡沫破裂以后,消费者无法再那么轻松地赚钱,于是理智地停止了消费。作为应对,美国政府推出了7 000亿美元的巨额刺激计划。美国政府的这笔开销,是向美国民众的后代借来的。靠着这笔钱,现在的美国人不用去过量入为出的拮据生活。 美国政府拒绝顺应市场的力量,不允许严格控制过度消费,不允许错误投资变现,不允许补充已经枯竭了的储蓄,不允许为资本投资提供资金,不允许帮助工人从服务业转移到制造业。如此一来,美国政府实际上是拒绝了良药,加重了病情。在此过程中,美国把各种各样的债务都转化成了政府债务,并且吹起了另一个泡沫,这次的主角是美国国债。 不幸的是,这个新泡沫可能会比以往的资产泡沫都要大。这个泡沫终将破裂,必将引起物价和利率飞涨,其破坏力会比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加起来的威力还要大。 现在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美国需要能勇敢地向选民坦白的领导人,也需要能够为经济复兴付出辛劳的选民。 多年以来,美国人一直入不敷出,现在他们必须下决心去过量入为出的生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任由自由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他们就能重新平衡经济,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打下基础。 然而,如果他们选择寄希望于借贷、印钞机以及政府承诺的毫无痛苦的解决办法,那他们都要回到徒手捕鱼的状态。 当众包开始时,有一点很重要:要将任务分得尽可能小。法律学者和作家尤查?本科勒在他的书《网络的财富》中把这称为“模块化”。他把“模块化”定义为“某个项目的属性,是指解决一个项目时自上而下把项目分成若干模块,直到不能再继续分解,在被组装成一个整体之前,每个模块能独立制作”。 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大众很蠢,而是因为他们很忙。本科勒写道:“尽管很多人有取之不尽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但他们的空闲时间和注意力不是这样的。”这体现了人们在互联网上业已形成的工作方式:比如,博客内容可以短到只有一个链接,也可以长到写成一本书。 这个基本的原理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类众包当中。美国**航空航天局运用“鼠标工作项目”测量环形山,并将它分解为5秒钟一个的小任务。因此,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来决定分析多少环形山。Threadless网站的访问者可以自由决定为多少T恤投票,如果时间允许,他们还可以创造自己的设计。在iSt?ckph?t?,人们可以仅仅上传一两张照片,也可以成为“检查员”-每周花40个小时检查其他参与者上传的照片,确保他们符合基本的质量标准,没有侵犯版权。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保证任务的本质够单纯。同样,这也不是因为大众愚钝,而是因为他们多样化。当人们问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为什么他的网络百科全书做得这么好时,他说那是因为大家已经知道维基百科的每一个条目该写些什么。试着将你的需要说得简单明了,就会极大增加人们想要参与的概率,比如,“寻找二流职业球队联盟的*佳投手”,或者“将这段话译成法语”。 7.牢记斯特金定律 因为潜在的受众数量(理论上也就是网民的数量)超过10亿,参加某个公开选拔的人数将不可估量,而大部分反馈的结果-比如亨氏公司、潮流电视网,或者本书中出现的其他例证-说好听点,无法达到你对质量的期望标准。 斯特金定律认为,任何事90%都是垃圾。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我采访的那些人认为,这还是保守估计。 我已经论证过,科技有无数种衍生和扩散的方式,这导致大众在知识、能力和品位方面都会有所提升,但这种受欢迎的发展还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完全显露出来。我怀疑,即使那时,真正的人才仍然是稀缺品。众包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为这样的人才提供了****的平台。但慧眼识英才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下一个法则的主题。 8.牢记10%:对抗斯特金定律 众包给了我们两个无价之宝:**,提供了一个场所,你即使没有天资也缺少能力,仍然可以在这里打发业余时间。第二,将那些很少有人能看到的冒险之作掩埋,这是件既无情又慈悲的事。大众倾向于在网络上发布众多低质量的东西,如果说众包真有魔法,那就是纠正这种倾向的能力。换言之,如果你经常不顾质量,随意提交内容,别费劲去筛选了-采用方便又民主的方法,把这些交给大众去做,让他们在乱石堆里找到*好*璀璨的钻石吧。 9.社区总是对的 这是对“仁慈的独裁者”原理的补充。社区的确需要一个决策者(这个人同时也是助手、安慰者,偶尔还是某种纪律的监督人),但*终,正如尤查?本科勒在莱纳斯?托瓦兹的例子中说的,独裁者的权威是道德上的,有说服力的,但不是**的。你可以试着引导社区,但*后你还是得听它的。 10.不要问大众能为你做什么,问问自己能为大众做什么 我将这条法则留到*后是因为,如果我只能告诉你一个我的认识,那就是它:当某人或者某个公司给了大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众包的工作才能完成得*好。对这种说法的另一个理解是,成功的众包要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层次的需要。某件事之所以吸引很多人来参与,是因为人们需要满足一些心理、社会或者情感上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他们就不会参与了。 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必须转变一般雇佣关系中的思路。如果iSt?ckph?t?建立社区的目的是创造廉价的业余摄影师劳动力,它可能会失败。而利文斯通本来的打算是创造一个网上家园,热心的人可以在这里分享作品,给其他人的作品提提意见-哦,是的,可能还能顺便赚上几美元。 因此,在这座生活**简单、只有生鱼片可吃的小岛上…… 没有存款! 没有借贷! 没有投资! 所有的产出全都消费掉了!没有未雨绸缪,没有多余的财物可以出借。 虽然这座小岛上的居民过着一种原始的生活,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愚笨迟钝,或者没有追求。与所有人一样,艾伯、贝克和查理也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每人每天捕鱼的数量就必须超过一条。不幸的是,由于他们只能徒手捕鱼,而那些鱼又很机敏狡猾,三个人只能勉强糊口。 **夜里,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伯开始思索自己生活的意义……“难道我的日子就这样了吗?肯定有比现在更舒心的日子。” 除了捕鱼,艾伯还想做点别的事情。他想做几件更好、更时尚的棕榈叶衣服,他想要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当然,他还想执导几部故事片。但他每天净忙着捕鱼糊口,这些梦想又如何成真呢? 他的大脑飞快运转着……突然他想到了捕鱼器……这个物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人手可触及的范围,并且使鱼溜掉的概率大大缩小,只要一下捉住它,它就很难逃脱。有了这个新装置,他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捕到更多的鱼了!而那些余下的时间,他就可以用来做更好的衣服,建个住所,*后再拍部影片。 艾伯在头脑中勾勒着捕鱼器的轮廓,想着想着就激情澎湃,他构想出一个不再受捕鱼之累的未来。 他决定给自己的捕鱼器取个名字,叫做“渔网”,然后开始找材料来织这张网。 第二天,贝克和查理注意到艾伯没有捕鱼,而是站在沙滩上用棕榈树皮搓绳子。“你干什么呢?”贝克问,“难道在**吗?你要是老坐在那儿弄那些绳子,会挨饿的啊。” 艾伯解释说:“我突然有个灵感,想做个捕鱼器,这样就可以尝试捕鱼的新方法了。有了这个捕鱼器,捕鱼的时间就会缩短,再也不会挨饿了。”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P5-6
    编辑推荐语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由彼得?D?安德鲁?J?希夫所著,讲述了14岁的德国女孩安雅险象环生的中国之行:飞机坠毁之后,她掉落在中国历史的**。安娅来到了公元前的世纪,来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和鲁国。她的金发让那里的人将她当成了神兽麒麟。当秦国统治者将这个生物视作他的所有物时,安娅不得不逃跑了。可怎么逃呢?要不是遇上春秋先生或者黄骑士她就完了,前者让她接触到了儒学,后者让她认识了道教……
    阅读《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是一场紧张的冒险,也是一场中国经典哲学的盛宴。
    如果你怀疑这只是给小孩子看的书,你错得太离谱了――如果你的年龄在9岁到90岁之间,又想懂一些经济学知识,它一定适合你阅读。 作者题记
    序言
    **章 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第二章 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贝克走近艾伯,说道:“我们做个约定吧:你借给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的利润啊。除了这座小岛,你在哪儿能找到这样的高回报?”
    第三章 信用卡的多种用途
    但是,如果贝克和查理不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他们又怎么能连本带利地归还借款呢?在休息几天之后,他们还是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为了还艾伯的鱼,他们以后每天就要减少自己的食量,他们将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去还贷款!
    第四章 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然而,近年来经济学家们严重降低了储蓄在经济价值链中的位置。事实上,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储蓄就是一种累赘。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储蓄对发展不利,因为这种做法妨碍了货币循环,降低了消费(他们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在鱼被指宣为货币之后
    很快,所有的工资和价格都开始用鱼来计量。因为人们仍然假设每天需要吃一条鱼才能生存,所以一条鱼的价值是多少,所有人心里都有数。也就是说,岛上的价格体系和鱼的真实(或者固有)价格相关。
    第六章 为什么会有储蓄
    有时生产率大幅提高,岛上的存鱼量也随之大大增加。如果储藏室里堆满了鱼,银行就会主动降低贷款利率。因为此时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较强,而且健康的经济也为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七章 基础设施与贸易
    随着岛上经济的发展,出口产品的能力也增强了。很快,不少大型货运木筏就满载着鱼、运鱼车、冲浪板、长矛和独木舟驶过公海。
    第八章 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为了保护岛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参议院决定设立一套法院体系来解决纠纷,同时成立警察小队来执行法官的法令。
    第九章 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了
    因为只需要少数熟练的渔民捕鱼便可以满足整个岛屿的营养需求,多出来的劳动力和资本就可以投入其他行业了。各种在捕鱼时代闻所未闻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发展起来。
    第十章 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一样
    官鱼越来越小,不久后岛民每天只吃条鱼已经无法填饱肚子了。大多数人每天至少要吃条鱼。
    第十一章 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伯南柯说,“现在的情况是民众失去了信心。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消费更多的鱼邦储备券,人们的信心就会恢复,民众就会重新开始消费。如果必要的话,我会坐在棕榈树上往下撒钱。”
    第十二章 服务业是如何崛起的
    中岛帝国攒够了钱,建造了很多巨型捕鱼器(捕鱼器的设计者起诉他们侵犯版权,但是在中岛帝国完全没有胜诉的可能)。他们实行小时工作制,三班轮岗,不间断捕鱼。大部分鱼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亚。
    第十三章 “鱼本位”的破灭
    频繁取鱼开始对储备鱼造成冲击,技师们又忙碌了起来。他们不断地切割、重组,官鱼越变越小,通鱼膨胀又有抬头之势。
    第十四章 房价是如何涨上去的
    但是即便如此,银行也不能保证收回全部贷款。因此,为了抵消这个风险,银行要求借款人先交大量的鱼作为首付。
    第十五章 快了!快了!房市要崩溃了
    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房价不是逐渐下跌,而是开始直线下降。棚屋供过于求的现象很快演变为房价的大规模下跌。
    第十六章 情形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国王有些疑惑不解:“等一下,美索尼亚比我们富有得多。我们的购买力怎么能比得上他们呢?他们能支付更高的价钱。他们有鱼邦储备券。”
    第十七章 无鱼不起浪
    鱼邦储备券持续贬值,没人愿意继续持有它。小鼓岛和狂舞岛也和中岛帝国一道,限制购买鱼邦储备券。卖主多,买主少,鱼邦储备券掉入了万丈深渊。
    后记
    致谢
    在过去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很多研究成果向人类呈现了科技进步的巨大成就,涵盖所有研究领域-只有一个领域除外。 凭借数学及物理这两大武器,科学家们将一艘宇宙飞船发射到距地球几亿公里之外的土星的一颗卫星上。而“经营惨淡”的经济学界却找不到一个类似的成就。 如果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们具有与我们那些**经济学家相同的预测能力,“伽利略号”探测器的结局也许会截然不同。不但卫星脱离了其土星轨道,而且火箭在升空过程中转而向下俯冲的可能性极大,甚至有可能冲破地壳,冲到岩浆层去。 2007年,当世界聚焦几十年来*大的一次经济灾难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并没有意识到棘手的问题已然显露端倪。此后三年里经济一片混乱,经济学家们拿出的补救方案令大多数人瞠目-为了解决债务危机,我们必须负债更多;为了经济繁荣,我们必须花钱消费。过去,他们缺乏远见,而今他们的解决方案又如此违背常识,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明白他们的学科如何发挥作用。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造了许多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其中就包括上述那些荒谬的建议。凯恩斯是20世纪早期非常有头脑的英国学者,但他却提出了一些非常愚蠢的理论来分析经济增长的现象。从根本上说,凯恩斯只不过是玩了一个聪明的把戏而已,他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极其复杂。 在凯恩斯时代,物理学家们**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概念。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认为宇宙是受两套截然不同的物理规则制约的:一套规则对极小的粒子产生作用,如质子和电子;而另一套则对其他所有事物产生作用。也许是觉得经济学理论太枯燥,需要加点新鲜手法,于是凯恩斯提出了一个类似量子力学的经济学研究视角,创造了两套经济规律,一套作用于微观层面(与个人及家庭生活相关),另一套作用于宏观层面(与**和政府相关)。 凯恩斯的理论提出时,适逢全球历史上*大的经济繁荣期即将结束。从经济角度来讲,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西方世界的产能增长与生活水准都达到了**的水平,而此次经济繁荣的**就是实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美国,这个**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维护个体权利,限制政府权力。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权力分散,因此这一体制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对原有的僵化权力结构形成了威胁。此外,资本主义的扩张导致明显的贫富两极分化,促使一些社会学家和进步人士开始寻求他们眼中的公平正义,以取代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恩斯在看似不公平的市场经济中引入现代科学的概念,这种做法无意中迎合了**权力**和社会理想主义者的心态,使他们相信经济活动的确需要凯恩斯式的规划思路。 凯恩斯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来缓和自由市场的波动。 20世纪20-30年代,凯恩斯的追随者(即凯恩斯主义者)们崭露头角,与支持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等经济学家观点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产生了冲突。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衰退是经济繁荣期所作出的错误决定的必要补偿,经济迅猛发展过后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衰退期。他们认为,政府利用低利率“刺激”经济的做法向各个企业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这才是经济繁荣的首要原因。 因此,凯恩斯主义者力图减轻经济萧条,而奥地利经济学派则寻求避免虚假繁荣的途径。 在两者的经济决战中,凯恩斯主义者有一个关键优势。 凯恩斯主义使人们以为可以拿出解决经济危机的无痛方案,因此立刻受到政治家们的追捧。凯恩斯倡导的各项政策承诺提高就业率,在税收不增加、政府服务不减少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发展,这些政策与那些无须节食、无须运动的神奇**计划一样具有魔力。尽管这些愿望不合常理,但却令人颇感慰藉,因此成了竞选活动中惯用的手法。 凯恩斯主义允许政府摆出一副有能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准的模样,只要印钞机开动起来,什么都可以做到。 因为具有亲政府的倾向,凯恩斯主义者们比奥地利经济学派更有可能接受政府的任命。那些培养出数位金融大臣和财政部长的大学的声望明显高于没有这些成绩的大学,各大学经济系也不可避免地会青睐那些支持凯恩斯主义的教授,而奥地利学派则不断受到排挤。 同样,那些大的金融机构和众多经济学家效力的大雇主也都对凯恩斯的主张青睐有加。大银行和投资公司利用凯恩斯主义者创造的低息贷款和宽松货币政策等经济条件,赚得盆满钵满。另外,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政策应当鼓励投资,这一理念也帮助金融公司把手伸进了很多头脑发热的投资者的钱袋。因此,这些金融公司更倾向于雇用那些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 与呆板守旧的竞争对手相比,凯恩斯主义者有着明显的优势。于是,一个自我实现、相互吹捧的社会很快催生了一大批热衷于凯恩斯主义原则的**经济学家。 这些经济学家将凯恩斯政策奉为真理,认为它可以结束大萧条的局面。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必需的军费),我们永远也无法从经济衰退的绝境中恢复元气。事实上,此次大萧条是现代历史上历时*长、程度*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凯恩斯政策在这次经济衰退中**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运用。至于这些政府干预措施究竟是不是经济萧条得到遏制的原因,这个问题至今为止仍然充满争议,但是所有正统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种争议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我们允许凯恩斯主义者们牢牢控制着多个经济部门、金融部门以及投资银行,那跟我们委托占星家而不是天文学家去测量天体的运行速度是一样的。(是的,卫星曾经撞击过小行星,但那只是一次不期然的偶遇,是一次美丽的意外!) 这种情形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在于,无论这些经济学家多少次彻底搞砸了自己的任务,无论有多少支火箭还没有离开发射台就爆炸了,这些责任重大的人物没有一个质疑过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 普通人慢慢明白了,其实这些经济学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大多数人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因为经济领域的确太大了,并且充满风险,毫无逻辑可循,即便是教育程度*高的人也不可能拥有预知一切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凯恩斯主义者们所推崇的经济二元性根本就不存在,会怎样?如果经济学比他们所说的简单得多,会怎样?如果对母鹅有益的东西对公鹅也一样,会怎样?如果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不可能靠花钱实现繁荣,又会怎样? 很多人熟知我曾对2008年的经济衰退作过精准的预言,他们认为我的智慧决定了我的远见。我可以向你保证,大多数经济学家连自己身边的资产泡沫都看不到,而我并不比他们聪明。我有的,是对经济学基本原则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我的确具有这个优势。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亲就为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工具包,里面的工具可以帮助我认清经济的真实面目。这些工具以故事、寓言以及思想实验的形式出现,本书就是以其中一个故事为基础展开的。 我的父亲欧文?希夫是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与反对联邦所得税的全美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坚持认为所得税的强制实施违反了美国宪法中与税收相关的三项条款、宪法第16修正案以及《税收法》的有关规定,并在35年多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反对美国国税局的这一做法。他曾经就这个主题写过很多书,也曾在法庭上公开挑战联邦政府。因为这些举动,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82岁高龄时,他还被关押在联邦监狱中。但是在将自己的关注点转向税收之前,欧文o希夫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经济学家了。 欧文?希夫于1928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一个下层中产**家庭,是家中的第八个孩子。他的父亲是一名工会会员,整个大家庭都是罗斯福新政的狂热支持者。1946年,欧文进入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学习经济学,以他的家庭背景和性格,没有人相信他会摒弃占统治地位的正统经济学观念,转而坚决支持过时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但是他却实实在在这样做了。 欧文总是有独到的想法,加上对自己充满信心,他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东西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他深入研究了所有经济理论,广泛涉猎了亨利o赫兹利特(Henry Hazlitt)与亨利o格雷迪o韦弗(Henry Grady Weaver)等自由思想家的著作。尽管欧文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经历了1950年到1960年整整10年的时间),但他*终成为健全货币、有限政府、低税收和个人责任的狂热信仰者。1964年,欧文满腔热情地支持巴里o戈德华特竞选美国总统。 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说服了全球很多**支持美元取代黄金的做法。由于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这个计划得到了广泛赞同,美国也因此拥有了世界上80%的黄金。 然而,联邦储备委员会中的凯恩斯主义者造成的长达40年的通货膨胀导致与美元直接挂钩的黄金价格严重下跌。这种错位的现象造成了众所周知的“黄金外流”,1965年,由法国牵头,许多**纷纷以美国联邦兑换券(即美元)兑换黄金,以1932年的金价从美国手里买走了大量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迅速减少。 1968年,林登o约翰逊总统的几位经济顾问声称,那次黄金外流并非因为低价出售的诱惑力所致,而是因为外国政府担心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足,无法支持本国所持有的流通货币,也无法与外币进行兑换。为解决这个令人焦虑的问题,约翰逊总统的众位金融专家纷纷献计,建议将法定用于支持本国美元的25%的黄金储备转为外国美元持有者的备用储备。他们认为,这项额外的保护措施将会安抚外国政府,阻止黄金的继续外流。当时的欧文只是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一个年轻的生意人,他对政府这种做法十分不解,觉得他们的观点非常荒唐。 欧文给得克萨斯州的参议员约翰o托尔(John Tower)写了一封信,托尔当时是黄金问题评估委员会的成员。欧文在信中说,美国政府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强行摧毁现行的价格结构,将金价恢复到1932年的水平;要么调高金价,与1968年持平。换句话说,要调整凯恩斯主义导致的长达40年的通货膨胀,美国政府必须作出选择,要么紧缩通货,要么让美元贬值。 尽管欧文认为通货紧缩或许是重振美国经济*有效的做法,因为通货紧缩可以使美元恢复购买力,但他觉得经济学家们错误地将价格下滑当成了灾难,而政府天生具有通货膨胀的偏好(本书将对此进行论述)。出于这些考虑,他认为当权者至少要承认此前的经济下滑,并且降低美元对黄金的价值。在这样一个方案中,欧文觉得黄金的价格必须达到每盎司105美元。 欧文还担心另外一种可能性更大也更危险的选择:政府不作为(其实这也正是政府的选择)。当时的选择是,究竟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还是将问题留给下一代人。当权者选择了将问题留给下一代人,而我们,就是那下一代人。 托尔对欧文论证问题的基本逻辑印象深刻,他邀请欧文为黄金问题评估委员会全体委员作报告。在这次听证会上,来自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财政部以及国会的**货币专家们都证实,与黄金脱钩将会增强美元的购买力,降低金价,**美国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 在其证词中,欧文却坚持认为,美元与黄金脱钩会导致金价飞涨。更重要的是,他还警告说,一种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货币会导致大规模通货膨胀以及无法持续的政府负债。但在当时,这种少数派的意见完全被忽视了,美国政府取消了金本位制。 与经济学家们的预期相反,额外的储备未能阻止黄金的外流。*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于1971年彻底切断了美元与黄金的联系,从此以后,全球经济体系完全建立在没有任何价值的美元之上。接下来的10年里,美国经历了史上*严重的通货膨胀,黄金价格直逼每盎司800美元的天价。 1972年,欧文在其著作中展开了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全力攻击。在书中,他指出凯恩斯经济学将美国引向了一条不可持续的经济之路。这本题为《*大的骗局:政府是怎样欺骗你的》(The Biggest Con: How the Government Is Fleecing You)的著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相当可观。书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了三个人在一座小岛上徒手捕鱼的事。 这个故事是一次全家自驾游时为了消磨时间讲的。当时堵车,欧文就想给两个年少的儿子讲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任何男孩子都会对此感兴趣)。为了让两个儿子开心,他总会讲些有意思的故事。这次讲的就是“鱼的故事”。 这个故事构成了《*大的骗局》一书中其中一章的主要内容。大约8年之后,由于众多读者反映非常喜欢他的故事,欧文决定将这本书改版为有插图的书,并命名为《经济增长模式与停滞的原因》(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Doesn't)。这本书于1979年**发行,受到了奥地利经济学派追随者的狂热追捧。 30年后,我看着美国经济垂死挣扎,看着美国政府不断重复和加深过去的错误,此时,我的弟弟和我觉得要为新一代修改和更新“鱼的故事”,现在正是*佳时机。 当然,现在人们*需要的是了解经济的真实情况,而这个故事是我们所知道的*佳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是什么在推动我们的经济运行。 我们这个版本的故事在很多方面比我们的父亲欧文30年前的那个版本更富有雄心。我们的视野更宽,为使故事与历史脉络衔接自然,我们付出了更大的努力。事实上,我们的故事应该说是在父亲那个故事基础上的即兴发挥。 听到经济学家们喋喋不休地谈论与现实生活看似毫无关联的概念时,有些人会不知所云。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吸引这些读者。我们打算证明凯恩斯主张的经济模式-政府相信没有价值的货币可以作为有效的经济润滑剂并不加证实地采纳了这个模式-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 可惜,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忘记了他们正戴着玫瑰色眼镜,当你摘下他们的眼镜时,就会清晰地看到我们的**正面临着很多严重的问题,而我们非但没有使形势好转,反而使它变得更加糟糕。幸运的是,如果我们重新理清思路,我们至少还有机会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的主题非常严肃,但在这个压力巨大的时代,我们选择了一种幽默的方法来阐释这个主题-这也是我们的父亲欧文的愿望。 故事中,美索尼亚的结局惨淡,但美国这个**大国却未必是同样的命运。不幸的是,美国的领导人依旧推行消费计划,而且数额更加庞大,而实际上正是类似的政策引起了金融危机。他们越是执迷不悟,*后的结局就会越悲惨。 虽然用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应对资本主义的失败这一想法是凯恩斯首创的,但是直到艾伦?格林斯潘、乔治?布什、本?伯南克和巴拉克?奥巴马登上历史舞台以后,这一思想才开始成为体系。2002年以前,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联邦赤字(现在每年都超过1.5万亿美元),如此大规模地实行超低利率和操控信贷市场也是****的。 虽然错误如此明显,但美国还是一错再错。 早在2002年,也就是充斥着大量不当投资的互联网经济时期,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涌入了毫无前途的公司,那时经济本来应该进入一个长期的衰退时期。但是新当选的乔治?布什不希望糟糕的经济环境影响他连任。 所以,他和顾问们选择了凯恩斯主义的解决办法,政府支出和宽松信贷都达到了****的规模。 因此,2002-2003年的这场经济危机是历史上*轻微的一次。但是,它的代价却是长期的沉重负担。这场危机结束时,经济失衡的现象比以前严重得多。按理说,这种情况本来不该出现。 我们期待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结果却吹起了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房市泡沫),只是暂时缓解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压力。不断上涨的房价带来了很多“好处”,于是人们就误以为那是经济健康的明证。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的强劲势头不过是海市蜃楼。 6年后,下一次危机发生了,但我们仍然没能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任何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政客和经济学家们不仅误判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起因,还开出了错误的**,这些错误是很危险的。 金融危机发生数月以来,大家一致认为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监管才会酿成苦果,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政府和美联储的责任。 结果,不该来的(财政支出和限制性规定)越来越多,该来的(储蓄和自由企业)越来越少。 华尔街的**们也很不负责任。大银行在经济繁荣的那几年赚取了惊人的利润,危机来临之后,它们本应该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是银行家的这些手段都是政府授意的。美国的领导人很不理智地鼓励购房,**储蓄,还很不理智地鼓励借贷。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破坏了市场。 美联储、联邦住房管理局、房利美、房地美(它们一直都是伪装下的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制定了许多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房屋买卖,消除了制约信贷发放的因素。其结果就是形成了一个信贷和房地产泡沫,一个在破裂之前只能继续膨胀的泡沫。 人为造成的低利率(使经济显得很健康)激活了可调利率的按揭贷款市场,还催生了诱惑利率。诱惑利率使原本高不可攀的房子显得唾手可得。艾伦?格林斯潘本人也积极鼓励购房者参与进来。政府机构和政府资助的机构仅仅根据借款人偿付诱惑利率的能力就为其担保,从而进一步加重了问题。没有它们的担保,大部分按揭贷款银行都不会提供贷款。 正如自由市场中的物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由贪欲和担忧这一组对立的情感所支配的。然而,美国政府竭尽所能试图将担忧从这一等式中抹去。 因此,2008年年初市场的力量正要戳破信贷和房产泡沫的时候,美国政府插手进来继续吹大这两个泡沫。美国政府先是援助贝尔斯登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并为高盛和美国银行等华尔街公司担保。 然后美国财政部推出了价值7 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购买私营部门不愿投入的住房抵押贷款资产。后来,美国政府又救助了为学生提供贷款的沙利美,并基本上接手了整个学生贷款市场。紧接着又救助了底特律的汽车生产商。 本应倒闭的公司又在政府的支持下站了起来,本应解放出来的资金和劳动力被困在了无效的经济活动之中,无法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房市泡沫破裂以后,消费者无法再那么轻松地赚钱,于是理智地停止了消费。作为应对,美国政府推出了7 000亿美元的巨额刺激计划。美国政府的这笔开销,是向美国民众的后代借来的。靠着这笔钱,现在的美国人不用去过量入为出的拮据生活。 美国政府拒绝顺应市场的力量,不允许严格控制过度消费,不允许错误投资变现,不允许补充已经枯竭了的储蓄,不允许为资本投资提供资金,不允许帮助工人从服务业转移到制造业。如此一来,美国政府实际上是拒绝了良药,加重了病情。在此过程中,美国把各种各样的债务都转化成了政府债务,并且吹起了另一个泡沫,这次的主角是美国国债。 不幸的是,这个新泡沫可能会比以往的资产泡沫都要大。这个泡沫终将破裂,必将引起物价和利率飞涨,其破坏力会比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加起来的威力还要大。 现在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美国需要能勇敢地向选民坦白的领导人,也需要能够为经济复兴付出辛劳的选民。 多年以来,美国人一直入不敷出,现在他们必须下决心去过量入为出的生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任由自由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他们就能重新平衡经济,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打下基础。 然而,如果他们选择寄希望于借贷、印钞机以及政府承诺的毫无痛苦的解决办法,那他们都要回到徒手捕鱼的状态。 当众包开始时,有一点很重要:要将任务分得尽可能小。法律学者和作家尤查?本科勒在他的书《网络的财富》中把这称为“模块化”。他把“模块化”定义为“某个项目的属性,是指解决一个项目时自上而下把项目分成若干模块,直到不能再继续分解,在被组装成一个整体之前,每个模块能独立制作”。 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大众很蠢,而是因为他们很忙。本科勒写道:“尽管很多人有取之不尽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但他们的空闲时间和注意力不是这样的。”这体现了人们在互联网上业已形成的工作方式:比如,博客内容可以短到只有一个链接,也可以长到写成一本书。 这个基本的原理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类众包当中。美国**航空航天局运用“鼠标工作项目”测量环形山,并将它分解为5秒钟一个的小任务。因此,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来决定分析多少环形山。Threadless网站的访问者可以自由决定为多少T恤投票,如果时间允许,他们还可以创造自己的设计。在iSt?ckph?t?,人们可以仅仅上传一两张照片,也可以成为“检查员”-每周花40个小时检查其他参与者上传的照片,确保他们符合基本的质量标准,没有侵犯版权。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保证任务的本质够单纯。同样,这也不是因为大众愚钝,而是因为他们多样化。当人们问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为什么他的网络百科全书做得这么好时,他说那是因为大家已经知道维基百科的每一个条目该写些什么。试着将你的需要说得简单明了,就会极大增加人们想要参与的概率,比如,“寻找二流职业球队联盟的*佳投手”,或者“将这段话译成法语”。 7.牢记斯特金定律 因为潜在的受众数量(理论上也就是网民的数量)超过10亿,参加某个公开选拔的人数将不可估量,而大部分反馈的结果-比如亨氏公司、潮流电视网,或者本书中出现的其他例证-说好听点,无法达到你对质量的期望标准。 斯特金定律认为,任何事90%都是垃圾。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我采访的那些人认为,这还是保守估计。 我已经论证过,科技有无数种衍生和扩散的方式,这导致大众在知识、能力和品位方面都会有所提升,但这种受欢迎的发展还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完全显露出来。我怀疑,即使那时,真正的人才仍然是稀缺品。众包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为这样的人才提供了****的平台。但慧眼识英才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下一个法则的主题。 8.牢记10%:对抗斯特金定律 众包给了我们两个无价之宝:**,提供了一个场所,你即使没有天资也缺少能力,仍然可以在这里打发业余时间。第二,将那些很少有人能看到的冒险之作掩埋,这是件既无情又慈悲的事。大众倾向于在网络上发布众多低质量的东西,如果说众包真有魔法,那就是纠正这种倾向的能力。换言之,如果你经常不顾质量,随意提交内容,别费劲去筛选了-采用方便又民主的方法,把这些交给大众去做,让他们在乱石堆里找到*好*璀璨的钻石吧。 9.社区总是对的 这是对“仁慈的独裁者”原理的补充。社区的确需要一个决策者(这个人同时也是助手、安慰者,偶尔还是某种纪律的监督人),但*终,正如尤查?本科勒在莱纳斯?托瓦兹的例子中说的,独裁者的权威是道德上的,有说服力的,但不是**的。你可以试着引导社区,但*后你还是得听它的。 10.不要问大众能为你做什么,问问自己能为大众做什么 我将这条法则留到*后是因为,如果我只能告诉你一个我的认识,那就是它:当某人或者某个公司给了大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众包的工作才能完成得*好。对这种说法的另一个理解是,成功的众包要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层次的需要。某件事之所以吸引很多人来参与,是��为人们需要满足一些心理、社会或者情感上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他们就不会参与了。 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必须转变一般雇佣关系中的思路。如果iSt?ckph?t?建立社区的目的是创造廉价的业余摄影师劳动力,它可能会失败。而利文斯通本来的打算是创造一个网上家园,热心的人可以在这里分享作品,给其他人的作品提提意见-哦,是的,可能还能顺便赚上几美元。 因此,在这座生活**简单、只有生鱼片可吃的小岛上…… 没有存款! 没有借贷! 没有投资! 所有的产出全都消费掉了!没有未雨绸缪,没有多余的财物可以出借。 虽然这座小岛上的居民过着一种原始的生活,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愚笨迟钝,或者没有追求。与所有人一样,艾伯、贝克和查理也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每人每天捕鱼的数量就必须超过一条。不幸的是,由于他们只能徒手捕鱼,而那些鱼又很机敏狡猾,三个人只能勉强糊口。 **夜里,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艾伯开始思索自己生活的意义……“难道我的日子就这样了吗?肯定有比现在更舒心的日子。” 除了捕鱼,艾伯还想做点别的事情。他想做几件更好、更时尚的棕榈叶衣服,他想要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当然,他还想执导几部故事片。但他每天净忙着捕鱼糊口,这些梦想又如何成真呢? 他的大脑飞快运转着……突然他想到了捕鱼器……这个物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人手可触及的范围,并且使鱼溜掉的概率大大缩小,只要一下捉住它,它就很难逃脱。有了这个新装置,他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捕到更多的鱼了!而那些余下的时间,他就可以用来做更好的衣服,建个住所,*后再拍部影片。 艾伯在头脑中勾勒着捕鱼器的轮廓,想着想着就激情澎湃,他构想出一个不再受捕鱼之累的未来。 他决定给自己的捕鱼器取个名字,叫做“渔网”,然后开始找材料来织这张网。 第二天,贝克和查理注意到艾伯没有捕鱼,而是站在沙滩上用棕榈树皮搓绳子。“你干什么呢?”贝克问,“难道在**吗?你要是老坐在那儿弄那些绳子,会挨饿的啊。” 艾伯解释说:“我突然有个灵感,想做个捕鱼器,这样就可以尝试捕鱼的新方法了。有了这个捕鱼器,捕鱼的时间就会缩短,再也不会挨饿了。”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P5-6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