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情智教育十日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情智教育十日谈

  • 作者:陶继新 孙双金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14928
  • 出版日期:2014年01月01日
  • 页数:234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情智教育十日谈》是陶继新与全国**语文**教师孙双金就“情智语文”“情智教育”所做的对话。孙双金的情智教育,意在突破当下语文教育以及整个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重智轻情”的顽疾,**教师们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使学生可以领略到语文的魅力、教育的价值。他的主张与实践在语文界甚至更大的教育范围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值得教育者关注与研究。
    情智教育十日谈_陶继新,孙双金_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情智教育的提出
    一、缘何提出情智教育
    【孙】我怎么提出情智教育的呢?主要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其一,梁思成先生在1948年提出了走出“半个人的时代”的命题。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梁先生就敏锐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呢?那就是不着眼于人的整体,人的全面发展,而是一味地偏重科学教育或工具理性教育,把人文教育给抛弃了。
    其二,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杨先生作为工程院的院士,特别看重人文教育。他觉得科学和人文是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他所带的博士生要想取得毕业证书,必须能够背诵《论语》和《道德经》。一个工程学科的博士生,要去背《论语》和《道德经》,许多人不能理解,但是杨先生坚持这样做。我们知道,爱因斯坦是全球公认的*伟大的科学家,可是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因为他左右脑和谐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像中国**的数学家苏步青先生,写得一手好古体诗。我们前面说���的钱学森,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古体诗词的底蕴也非常深厚。
    其三,我再说说我身边的人和事。拿我自己来说,我在中学的时候,数理化学得远远比语文好。每次考试,数理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但是,进了师范后,因为喜欢语文,我读了大量的人文类书籍,走上了语文教学的研究之路,还成了语文**教师。数理化的功底,对我今天的发展有没有作用呢?应该说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培养了我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培养了我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再说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张齐华吧,网上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是,他读的人文类书籍比我们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还要多。谈起当下的语文名师来,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数学思维和语文思维的和谐统一。所以我感到,一个人的发展*终拼的是综合实力。只有综合素养强了,才有后劲,才能走得更远!

    【陶】“半人教育”恐怕古代就有,所以,当年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什么是“成人”(**之人)的时候,孔子这样回答:“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的人了。其实,这就像您所说的综合素养高的人,而不只是学习成绩好的人。今天的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孔子所要求的**之人教育的标准,还只是在应试上下功夫。所以,您的情智教育可以说是应时而生的。
    杨叔子先生当是一个真正的大师,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教育大家,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真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素养与高品位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的。在杨叔子的理念里,科学与人为本“同源共生”,都属于文化整体,因而彼此交融、不可分割。他举例说,漫画中寥寥几笔,就是现代数学分支拓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而自然科学中所谓不证自明的“公理”,其实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外在对象的直觉和感悟。杨先生提出,教育的*终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科学中应有鲜活的人文精神和内涵,而人文中应有宝贵的科学基础。您上面谈到的爱因斯坦、钱学森等,都不只是“制器”者。您之所以提出情智教育,也是既要“制器”,更要“育人”啊!
    在这方面,我也很有体会。我上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数学,而在1980年从济宁师专毕业的时候,我却差一点留校教形式逻辑。我对形式逻辑有着特殊的爱好,且当时教形式逻辑的张教仁老师对我也特别厚爱。在课堂上,他每逢提出问题,我几乎都是**时间回答,很令他满意。而且,我当时特别喜欢古代汉语。可是,后来从事了媒体工作,更多地与编辑、采访与写作打交道了。可是,我对形式逻辑与古代汉语的热爱,却一直没有消减。结果,我发现:我在进行形象思维的时候,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因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学得比较好,在写作中,不用有意为之,违背逻辑与语法规则处便相对较少。这说明什么问题?学问是通的。还是《中庸》说得好:“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我一直认为我非特别聪明之人,可是,却在一步步走向“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境地。这,也许与我进行交叉式学习且持之以恒有关吧。

    【孙】其四,是学校本土文化的自然生成。2003年,我调到北小任校长。报到的**天,我巡视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记得走上行政办公楼,在一层和二层的转弯处,看见橱窗里有块大铜牌,上面刻着北小每一位教师进入新世纪对北小娃娃的寄语。在铜牌的**,刻着柳斌先生的题词:“含爱生情怀,有教育智慧。”两句话当中的一个“情”字,一个“智”字,触动了我的心灵。
    如果说我们以前的教育,是追求知识的教育,所谓“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在这追求创新21的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智慧;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情感。只有情感和智慧和谐发展的人才,才能适应创新性时代的要求。我想老校长之所以把柳斌先生的题词刻在铜牌上,是想借助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吧!今天我明确提出情智教育的办学主张,正是对老校长这种追求的集中表达。

    【陶】从表面来看,您的情智教育是突然而生的,或者说是受到了题词的影响才形成的。其实,那只是一个外在的诱因,任何灵感都不是凭空而降的。因为在您的心里,很久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而柳斌的题词,触动了您积淀在心中的思想,才灵感顿生,有了情智教育的横空出世。同时,还有一点,您既是创新者,也是继承者。有的校长到了一所新的学校,总是希望能有一点新的动作。于是,否认前任校长,甚至攻击前任校长。其实,这样的校长不明白一个道理:任何的创新,都是需要继承作铺垫的。而且,对前任的否定,有的时候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出于私利,没有公心,或者没有把握好度,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二、“半人教育”
    【孙】关于“半人教育”,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
    1.“半人教育”是唯知教育。唯知教育一味地追求知识,把活生生的人当作知识的容器,以为只要把知识灌输进去了,就装在容器里了。殊不知,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的。一个人所不喜欢的东西,不理解的东西,灌输进去是会产生排异反应的,他会有抵触的情绪、厌恶的思想。所以,如果一味地灌输知识,是偏离了人的教育的本质规律的。
    2.“半人教育”是文理分科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精细化了,从中学开始,就过早地文理分科。学文科的,就把理科的科目抛弃了;学理科的,则把文科的科目抛弃了。也就是说,他们过早地把自己的大脑一分为二了。有的偏重右脑发展,有的偏重左脑发展。结果,人成了畸形的人,成了分裂的人。
    3.“半人教育”是科学至上的教育。五四运动之后,近一百多年以来,**打开,西方的科学思想纷至沓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教育不能救中国,唯有西方的科学教育,才可以拯救中国。于是,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重科学教育的历史。诚然,重视科学教育,我们的科学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物质文明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人文教育丢失了,整个民族的道德滑坡了。渐渐地,有识之士才发现,一味地追求科学教育,抛弃人文教育,没有人文素质作为支撑,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个民族,要想复兴,要想强大,也是不可能的。
    4.“半人教育”是分数教育。这一点在当下尤为突出,尤为过分。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赤裸裸的分数教育:你低一分就不能进入名校;你低一分,单位就不会录取你,你就失去了一个体面的工作。分数,已经成了名校的敲门砖,岗位的敲门砖。这种分数至上、分数**的教育,完全把教育扭曲了,把人性扭曲了。所以现在的考试作弊,几乎都成为产业了。这不是教育的悲哀吗?

    【陶】同意您对“半人教育”的理解与诠释。
    唯知教育将知识作为**的教育内容,而忽略了智慧的重要性。只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教育,尽管也可以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可是,永远不可能让学生超越知识,抵达智慧的境界。孔子说“君子不器”,学生不是容器,不能像灌水一样往他们的脑袋里塞知识。因为学生是有生命的。不让他们灵动起来,灌的知识再多,也不可能转化为智慧,而学生也必然成为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只有将人作为生命体,且不只是将知识作为**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才能走出“半人教育”的误区。
    文理分科教育好不好?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在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研究。可是,我觉得杨叔子的观点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他说:“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没有人文的科学也是残缺的。”他举例说,李时珍是医药学大师,他那时读书没分文科、理科,而其著述也无不体现人文修养之深厚。实践证明,文理兼读对人文修养裨益良多,而人文修养也能成就一个人的专业才能。他认为,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有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我非常敬仰杨叔子,读过他的不少文章,他自己有亲身的体验与感受,所以他的看法,当是很有价值的。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包括孔子在内,特别重视人文教育,只有墨子较为重视科学教育,可是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没有被视为主流。有人分析说,这也许是中国古代科学不太发达的重要原因吧。*近读张世英的著作《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很受启发,他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分析得可谓入木三分。中国近百年来的人文教育缺失了,甚至唯西方是好,即使是中国***的人文教育传统也丢弃了。结果呢?道德缺失,世风日下,不再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是只管爱财,不管合不合道义。《大学》中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这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境界。作为大写的“人”,不能见利忘义,而应当“见利思义”。加强人文教育,当是目前教育之要。
    分数教育害人之深,可谓人人皆知,可是,不少人还是在一味地追求分数。为什么呢?因为是以考分定**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取消以分录取的方式呢?不能。因为目前还没有找到一条比用分数录取更有效的方法。不然,不正之风又会大兴起来,老百姓也会对中考、高考失去信任。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终端评价上:你考什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特别关注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还不能只怪教师、学生与家长。然而,那么多人,那么多的课题研究,直到今天,还是没有构建出一个更加有效,也更让人信服的考试体系来。这一方面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那么,作为有志之士,就要有点良心,就要在让孩子考好分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积蓄更具生命力的东西。
    目录
    序一 何为名师——以孙双金老师为样本
    序二 情智的要义与品格——孙双金老师的精神追索与智慧系数
    上篇 情智语文
    **日
    情智语文的“庐山真面”
    一、情智语文因何而诞生
    二、情智语文的几个特点
    情智语文的具体实施
    一、情智教师,情智并行
    二、披文入情,钻研文本
    三、精设教案,二度创作
    第二日
    情智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画面,制造场景
    二、紧扣语言,披文入情
    三、精彩问题,开启智慧
    四、挑起矛盾,善用冲突
    语言习得规律
    一、语言模仿
    二、语言积累
    三、语言运用
    第三日
    情智语文的“好课观”
    一、书声琅琅
    二、议论纷纷
    三、高潮迭起
    四、写写练练
    五、好课像登山
    第四日
    情智语文的课程观
    一、背诵经典
    二、“三块石头”
    第五日
    情智语文的白话文教学
    一、白话文的产生及特点
    二、白话文教学的误区
    三、白话文的教法
    下篇 情智教育
    第六日
    情智教育的提出
    一、缘何提出情智教育
    二、“半人教育”
    三、对情智教育的思考
    第七日
    情智管理
    一、认识情智管理
    二、情智管理策略
    第八日
    情智校园
    一、书香校园
    二、畅想校园
    三、文化校园
    第九日
    情智队伍
    一、成长主体
    二、成长环境
    三、成长策略
    四、成长境界
    五、以文化人
    第十日
    情智课程
    一、课程概念
    二、**课程校本化
    三、校本课程建设
    四、教师课程
    五、学生课程
    编辑推荐语
    孙双金,不仅是声名响彻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师,还是闻名遐迩的校长。他的情智教育,在中国小学语文界甚至更大的教育范围内,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也许大多数人一时很难达到孙双金的情智境界,可是,却可以向他学习,向他靠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乃至自己的生命境界。
    这本书,无疑是向孙双金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指导文本。走近它,也就与情智教育结了缘,也就有了情智之美。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