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华图·2014-2015最新版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中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华图·2014-2015最新版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中学)

  • 作者:红旗出版社
  •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 ISBN:9787505129337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华图?2014—2015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中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篇,每篇根据具体内容设置不同的章节,并逐章进行详细讲解,基本涵盖了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有关综合知识的全部考点。书中配有真题和课后训练等栏目,并配有详细的解析和答案,可以帮助考生增强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另外每一章还配有案例讲堂栏目,帮助考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实际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
    华图·2014-2015*新版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中学)_红旗出版社_红旗出版社_
    文章节选
    一、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二)学习策略的特点
    1.操作性与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学习策略的操作性体现在学生认知过程的各个阶段,它能够为有效认知提供各种方法和技能。监控性则体现在内隐的认知操作之中,从先前的学习经验得来的学习策略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的适用性并不相同,因此学习者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它进行监控和及时的调整。操作性和监控性是学习策略的基本特性。
    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认知过程的可观察性来看,外显性表现在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学生外部学习的操作,内隐性表现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调控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内部意向活动。从学习过程的意识性来看,只有当学习活动出现明显的无效或者错误时才能意识到,而在某些情况下是意识不到的。
    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能动把握,是对自我学习活动的一种调整和监控,其调控的方式包括利用学习策略直接干预认知方式和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学习策略的迁移性是指从某种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迁移到类似的或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去。
    (三)学习策略的分类
    1.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尼斯把学习策略分为主策略系统和辅策略系统。主策略系统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如对信息的选择、贮存、编码、检索、应用等策略;辅策略系统主要指帮助学习者维持和调节良好的学习和认知氛围,包括时间的分配、注意力的调控、自我调控等策略。辅策略系统是主策略系统顺利实施的背景因素,是保证主策略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2.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麦基奇等人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视、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寻求他人支持)。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督和调节,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体验和控制,是学习者保持**率和高质量学习的重要事件。资源管理策略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和环境中各种可利用的资源的技巧和策略,能够帮助学习者自觉、主动地适应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和环境中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温斯坦也从涵盖成分角度出发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信息加工策略、辅助性策略、积极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
    (四)掌握学习策略的意义
    1.学习策略的掌握是学会学习的必然要求
    掌握学习策略对于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2.学习策略的掌握是开展主体性学习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发展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体性两个方面,但无论是哪种主体性,都要涉及学习策略的掌握。
    3.学习策略的掌握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质量
    在众多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中,学习策略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活动和认知活动都涉及相应的效率问题,而学习策略能够使学习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策略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存储、保持和提取。一般可以把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也是我们学习和识记的主要形式。
    2.排除相互干扰
    影响记忆和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遗忘和干扰,在学习中,我们会经常把相似的材料记混,提取的时候经常会发生错误。在心理学中,把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前摄**;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影响称为后摄**。这就要求学习者一方面在学习时要尽量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把相似的材料区分开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尽量不把相互干扰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避免它们的混淆。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对篇幅短小或者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可以采用整体识记。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缺乏内在联系的材料可采用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在进行识记时,要学会运用多种感觉通道,例如,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读、动手写等。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感觉通道针对同一记忆内容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排除外界的干扰,还可以为短时记忆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线索,促进向长时记忆的转化。
    5.画线帮助记忆
    画线是阅读过程中经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因为画线能够使学生将文中已有的结构联系起来。另外,老师还应该教学生一些圈点批注的方法,配合画线一起使用。例如,圈出不知道的词;标明定义和句子;列出观点原因和事件序号;在重要的段落前加上标记;标出可能考试的题;画箭头表明关系等。画线是一种信息选择的策略,也是复述策略。
    6.复习形式多样化
    用多种复习形式进行复习,如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与人讨论以及向别人讲解等,这比单调重复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二)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
    记忆术能在新旧材料之间利用视觉表象、语音、语义等建立联系。
    (1)位置记忆法
    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系列特定的点,然后将要记忆的内容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把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不仅人们熟悉的场景,而且能引起具体形象的物体、人的身体、房间等都可以采用位置记忆法。
    (2)首字联词法
    这是利用每个词的**个字形成一个缩写的词进行记忆的方法。
    (3)谐音联想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谐音线索,进行人为联想。谐音法能提高记忆效率,关键在于它的“一音双关性”,需要在谐音和需要学习的材料之间进行有效的转换。但谐音法不适合于有较强逻辑关系的材料。
    (4)形象化法
    形象化法是应用比喻、联想等方法,将无意义的材料转化成形象材料的一种记忆方法。
    (5)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仅从材料的表面联系去机械识记,效果是很差的,需要找出学习材料之间的更多关系,对材料进行深层加工,才能增强记忆效果。
    (6)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记忆外语单词时,先在本族语言中找一个读音与外语类似,且能产生有趣联想的词。
    2.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在精细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原有知识、技能是新的学习重要的内部条件。事实上,背景知识比一般学习能力更能使我们预测学生能学会多少。
    3.记笔记
    记笔记是应用广泛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记笔记对学习有多种好处:一是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专心于教师讲课;二是记笔记有助于学生记忆;三是记笔记为以后的学习和复习考试提供了方便;四是记笔记可以提供所学知识的框架,促进对新知识的精细加工和整合。记笔记主要有两步:**步是记下听讲中的信息;第二步是使记下的信息对自己有意义。
    4.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由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促使自己来思考和回忆的一种方法。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者明确学习目的、辨别出材料的重要部分、寻找正确答案。
    5.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种方法能够克服简简单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的不足,使思维积极地参与加工。具体方式包括:画线、摘要与做注释、标题目、写提要。
    (三)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与精细加工策略相比,组织策略更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
    1.列提纲
    列提纲是用简要的语词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也就是以金字塔的形式组织材料的要点,较具体的细节都包含在高一级水平的类别之中。列提纲旨在把握学习材料的纲目、要点及其内在联系。列提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简要的语句来表述学习内容的要点及其结构层次;另一种是用图表的形式来形象地表示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
    2.利用图形
    图形是用来图解各种知识如何联系的。具体做法是先提炼出主要知识点,然后识别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用适当的解释来标明这些知识点的联系。
    (1)系统结构图
    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将主要信息归成不同水平或不同部分,然后形成一个系统结构图。
    (2)流程图
    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一般是以时间或事件的先后为参照的。
    (3)模式图或模型图
    模式图是利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某个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4)网络关系图
    网络关系图又称概念图,可以表示事物或事件的多种关系,利用关系图可以图解事物或事件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3.利用表格
    (1)一览表
    对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抽取主要信息,从一个角度将这些信息全部列出来,来反映材料的原貌。
    (2)双向图
    双向图是从纵横两个维度罗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4.概括和归纳
    概括和归纳是学习中*为常用的一种组织策略,学习中可以采用归类来简化纷繁复杂的记忆材料。概括的原则包括:略去枝节,省去不重要的材料;删掉多余,对已涉及的内容不再重复;用上位的概念代替下位的概念;择取要意,找出主题句;自述要意,主动构建主题或**思想。
    目录
    2014年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介绍及应试指南1
    一、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介绍1
    二、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笔试命题规律及变化1
    三、2014年江苏省*新考试公告选览2
    四、2014年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笔试命题趋势及复习要点4
    五、2014年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备考策略5
    **部分教育学
    **章教育与教育学9
    考 情 导 读9
    章 节 架 构9
    名 师 精 讲9
    **节教育的发展9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12
    同 步 训 练15
    案 例 点 评18
    第二章中学教育19
    考 情 导 读19
    章 节 架 构19
    名 师 精 讲19
    **节中学教育的目的与任务19
    第二节中学教育的地位和内容21
    同 步 训 练22
    案 例 点 评23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24
    考 情 导 读24
    章 节 架 构24
    名 师 精 讲24
    **节个体的身心发展概述24
    第二节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26
    同 步 训 练28
    案 例 点 评29
    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30
    考 情 导 读30
    章 节 架 构30
    名 师 精 讲30
    **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30
    第二节学制的形成与发展31
    第三节义务教育34
    第四节终身教育35
    同 步 训 练36
    案 例 点 评38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39
    考 情 导 读39
    章 节 架 构39
    名 师 精 讲39
    **节学生39
    第二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41
    第三节师生关系44
    同 步 训 练45
    案 例 点 评47
    第六章中学教学与课程48
    考 情 导 读48
    章 节 架 构48
    名 师 精 讲48
    **节中学教学48
    第二节中学课程62
    同 步 训 练65
    案 例 点 评67
    第七章中学德育68
    考 情 导 读68
    章 节 架 构68
    名 师 精 讲68
    **节中学德育概述68
    第二节中学德育的任务、目标与内容69
    第三节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70
    第四节中学德育的过程73
    同 步 训 练74
    案 例 点 评75
    第八章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76
    考 情 导 读76
    章 节 架 构76
    名 师 精 讲76
    **节中学班主任工作76
    第二节班级管理78
    第三节**班集体的培养80
    同 步 训 练82
    案 例 点 评83
    第九章中学课外活动84
    考 情 导 读84
    章 节 架 构84
    名 师 精 讲84
    **节课外活动概述84
    第二节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实施要求86
    同 步 训 练87
    案 例 点 评88
    第二部分心理学
    **章心理学概述91
    考 情 导 读91
    章 节 架 构91
    名 师 精 讲91
    **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91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93
    同 步 训 练95
    案 例 点 评96
    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97
    考 情 导 读97
    章 节 架 构97
    名 师 精 讲98
    **节感知98
    第二节注意101
    第三节记忆104
    第四节想象107
    第五节思维109
    同 步 训 练112
    案 例 点 评114
    第三章中学生的情感与意志115
    考 情 导 读115
    章 节 架 构115
    名 师 精 讲115
    **节情绪与情感115
    第二节意志117
    同 步 训 练120
    案 例 点 评121
    第四章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22
    考 情 导 读122
    章 节 架 构122
    名 师 精 讲123
    **节需要123
    第二节动机125
    第三节气质126
    第四节人格127
    第五节智力130
    同 步 训 练132
    案 例 点 评135
    第五章社会心理136
    考 情 导 读136
    章 节 架 构136
    名 师 精 讲136
    **节社会化136
    第二节社会知觉和社会态度138
    第三节社会影响141
    同 步 训 练142
    案 例 点 评143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144
    考 情 导 读144
    章 节 架 构144
    名 师 精 讲144
    **节心理健康概述144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45
    同 步 训 练149
    案 例 点 评150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53
    考 情 导 读153
    章 节 架 构153
    名 师 精 讲153
    **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53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55
    同 步 训 练157
    案 例 点 评158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59
    考 情 导 读159
    章 节 架 构159
    名 师 精 讲159
    **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159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61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63
    第四节中学生的个体差异165
    同 步 训 练167
    案 例 点 评169
    第三章学习理论与学习心理171
    考 情 导 读171
    章 节 架 构171
    名 师 精 讲172
    **节学习及学习理论172
    第二节学习动机181
    第三节���习策略183
    第四节学习迁移190
    第五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94
    第六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97
    同 步 训 练204
    案 例 点 评206
    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师的成长208
    考 情 导 读208
    章 节 架 构208
    名 师 精 讲208
    **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208
    第二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212
    同 步 训 练213
    案 例 点 评215
    第五章课堂管理216
    考 情 导 读216
    章 节 架 构216
    名 师 精 讲216
    **节课堂管理概述216
    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218
    第三节课堂纪律的管理222
    同 步 训 练225
    案 例 点 评228
    第四部分新课程理论
    **章新课程改革概述231
    考 情 导 读231
    章 节 架 构231
    名 师 精 讲231
    **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结构231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标准233
    同 步 训 练234
    案 例 点 评236
    第二章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革237
    考 情 导 读237
    章 节 架 构237
    名 师 精 讲237
    **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变革237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239
    同 步 训 练243
    案 例 点 评244
    第三章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245
    考 情 导 读245
    章 节 架 构245
    名 师 精 讲245
    **节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245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与教师248
    第三节新课程评价251
    同 步 训 练257
    案 例 点 评259
    第四章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活动260
    考 情 导 读260
    章 节 架 构260
    名 师 精 讲260
    **节新课程的教学设计260
    第二节新课程的课堂教学262
    同 步 训 练264
    案 例 点 评266
    第五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
    **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69
    考 情 导 读269
    章 节 架 构269
    名 师 精 讲269
    **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269
    第二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272
    同 步 训 练274
    案 例 点 评275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76
    考 情 导 读276
    章 节 架 构276
    名 师 精 讲276
    同 步 训 练277
    案 例 点 评278
    第六部分教育教学技能
    **章教学设计技能281
    考 情 导 读281
    章 节 架 构281
    名 师 精 讲281
    **节备课281
    第二节教案设计283
    同 步 训 练284
    案 例 点 评285
    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286
    考 情 导 读286
    章 节 架 构286
    名 师 精 讲286
    **节课堂导入技能286
    第二节课堂提问技能288
    第三节教学板书技能289
    第四节多媒体的应用技能292
    同 步 训 练294
    案 例 点 评296
    第三章课后工作297
    考 情 导 读297
    章 节 架 构297
    名 师 精 讲297
    **节课堂总结与课后小结297
    第二节作业的布置301
    第三节课后检测302
    同 步 训 练305
    案 例 点 评305
    第四章教育写作306
    考 情 导 读306
    章 节 架 构306
    名 师 精 讲306
    **节教育写作要求及备考注意问题306
    第二节教师常用文体写作308
    同 步 训 练315
    案 例 点 评316
    第七部分公共基础知识
    **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9
    **节辩证的唯物论319
    第二节唯物主义辩证法320
    第三节认识论322
    第四节历史唯物主义324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329
    **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29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30
    第三节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31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33
    **节邓小平理论333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40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41
    第四章行政管理343
    第五章人文历史科技常识346
    **节文学常识346
    第二节历史常识353
    第三节科技常识358
    第八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精选)37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精选)37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选)3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精选)386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选)389
    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选)396
    教师资格条例(精选)401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精选)403
    附录
    2012年南京市公开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408
    参考答案及解析413
    编辑推荐语
    江苏省招教考试专家**用书 8大模块 精讲招教考试考点 全新升级 **难点一网打尽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