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

  • 作者:杨玲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72840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01日
  • 页数:247
  • 定价:¥4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结合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阐明林纾坚守文化保守立场自有其历史与文化意义;通过细致地梳理历史资料,以文本式细读方式,尽量用客观史料展示林译小说本身的价值与影响。全书共分“林纾的性格及其时代”、“译坛无意成奇才”、“林译小说及代表作”、“林译小说的地位”、“林译小说的影响”、结语及附件“林纾翻译作品清单”几部分,论述了林纾翻译的近两百种西方小说对20世纪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所起着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对中国新文学从内容到形式的直接影响。
    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_杨玲_世界图书出版公司_
    文章节选
    林泽小说诞生的过程同时也是影响中国文学向现代迈进的过程。一方面,林泽小说引进的许多新的创作手法、形式、内容等引起了许多作家的关注和借鉴,其中也包括林纾本人,林纾后期小说的创作就明显打上丫自己翻译小说手法、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印迹;另一方面,林译小说深受当时读者的喜爱,包括一批进步青年,如鲁迅、郭沫若、胡适、冰心、钱钟书等,他们深受林译小说的影响,后来他们又成了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物,林译小说的影响也就延伸深远。
    林译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翻译*初的实践范本,在翻译理论研究上具有无可代替的标本价值,随着文学翻译理论的推陈出新,在新的视野新的理论观照下,林译小说在新时代散发出新的魅力。譬如,林泽小说颇招人诟病的是其误泽、删泽和创译,但是,在文化翻译理论受到多数认同后,从比较文学研究来讲,这种误译、删译和创译是具有文化研究价值的。这是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关注的。
    林纾推崇文言,其翻译作品��创作小说也使用文言文,语言的隔阂让林纾作品更多属于占代文化,然而,林纾作品中传达的理念与精神却义打上厂现代文化的烙印,甚至*初被刚睁眼看世界的国人视作启蒙者。更有意思的是,即便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林纾及其作品依然在新的审视下焕发着新的魅力。如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的“林译小说丛书”十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林纾选集》小说卷上及卷下;此外还有比较文学领域等重新审视林纾翻译隐藏的理论视野。
    总之,林译小说从实践层面让国人感受到了两洋小说的魅力;林译小说开创了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热潮,对一代中国作家产生了巨影响,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朱白清、冰心、庐隐、茅盾、胡适等;林纾通过翻译和序跋架起了一座沟通中外文学的桥梁。这样一位用古文创造了如此辉煌业绩的名人,目前的研究现状与之是不相称的。无论从目前学界关于林译小说研究的拿著分类来看,还是从所发表论文的研究领域来看,真正从文学史料与文本细读上个性化诠释林译小说翻译的潜在视野及其影响面还属空白,这不但使本选题的研究空间丰富,而且意义深远。
    目录
    绪 论 1
    **章 林纾的性格及其时代 5
    引 言 5
    **节 身批寒微,嗜书如命 8
    第二节 狂生林纾轶事 12
    第三节 林纾的求仕与谋生 21
    第二章 译坛无意成奇才 34
    **节 丧偶无意入译坛 34
    第二节 清末民初译坛现状 46
    第三节 林译小说分期 54
    第四节 林译小说前、后期的评价 06
    第三章 林译小说及代表作 75
    **节 林泽小说 75
    第二节 林译爱情代表作 91
    第三节 林译政治代表作 101
    第四节 林泽社会问题代表作 109
    第四章 林译小说的地位 127
    **节 林译小说的矛盾评价及地位 127
    第二节 林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38
    第三节 林译小说语言与“五四”文白之争 155
    第五章 林译小说的影响 166
    **节 林译小说对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 166
    第二节 林译小说对小说界的影响 180
    第三节 林译小说对林纾创作的影响 194
    第四节 林译小说对和谐文化的影响 215
    第六章 结 语 221
    参考文献 230
    附件:林纾翻译作品清单 236
    后 记 24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