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华图·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系列教材·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2014-2015)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华图·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系列教材·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2014-2015)

  • 作者: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83958
  • 出版日期:2014年0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一、严格依据*新**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编写
    本系列教材是在认真研读了*新**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力求*大限度地贴合考情,为考生提供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参考教材。
    二、体例设置合理、科学
    本系列教材在对考试大纲进行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将考试内容分为学科知识部分和教学知识与能力两部分来进行编写。学科知识部分主要涉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涉及与各学科相关的教学教法。而且各部分在体例编排上,均设置了“核心考点提示”“知识体系导览”“名师要点精讲”“经典例题”“命题热点集训”等模块。其中,“核心考点提示”为考生指明了考试的**内容及考生需要掌握的程度,便于考生有侧重地进行复习考试;“知识体系导览”是对各章知识架构的提炼,可帮助考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名师要点精讲”是本系列教材的核心内容,是由一线名师精心编写,涵盖了需要考生掌握的知识内容;“经典例题”穿插在正文当中,根据*新考试趋势及考试**,模拟真题进行解析;“命题热点集训”放在每一章的末尾,有助于考生对各章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测。
    文章节选
    第二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音乐
    一、“乐府”的兴衰
    秦代时,宫廷中就设有音乐机构“乐府”,集“六国之乐”于咸阳宫。秦亡后,汉袭秦制,“乐府”机构亦延承下来。至汉武帝时,乐府音乐机构得到了扩大和进一步的发展,遂有汉武帝立乐府之说。
    汉代的乐府作为宫廷音乐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乐从而为宫廷活动服务。因此,汉乐府的任务有相当一部分,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赋制配成曲,编演歌舞于宫廷演出。当时汉乐府广泛吸收各地音乐甚至少数民族和外域音乐,并且还设立了相应的采风制度,所谓“博采风俗,协比音律”就是乐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汉武帝时乐府采集的各地各类歌诗,据《汉书?艺文志》所载,有“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其中提到的地名有吴、楚、汝南、燕、代、雁门、云中、陇西、邯郸、河间、齐、郑、淮南、河东、雒阳、河南、南郡等地区。这可以说是古代史上仅次于周代的地方音乐采集、整理活动。
    汉乐府的音乐可以说是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表演形式。鼓吹乐、相和歌、郊祀乐歌、歌舞百戏以及各类夷俗音乐,都在乐府音乐活动中得到了提高与发展。汉乐府音乐的总体风格,可说是绮丽华美。
    乐府的产生体现出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音乐更加专业化,表现了当时整个社会对音乐文化提高的渴望;二是虽然乐府*终是为统治者服务,但在无形中促进了对民间音乐的整理。
    乐府是秦汉时期的一个很重要的机构和标志,它随着汉朝政治经济的上升而兴盛,随着汉朝后期社会发展走向低谷而衰败。所以,乐府伴随着汉朝的兴盛和衰败,是汉朝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脉络。
    二、乐府音乐的分类
    (一)鼓吹乐
    鼓吹乐是在汉代发展起来的,以管乐器与打击乐器为主,有时兼有歌唱的乐种。它起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后来,这种马上之乐进入不同的社会生活层面,逐步演绎成多种鼓吹形式。
    一般来说,鼓吹乐有“鼓吹”“横吹”之分。
    鼓吹乐根据其应用的场合,以及乐器编配的不同,分为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铙歌、箫鼓等不同类别。
    (1)黄门鼓吹——汉代天子宴乐群臣时演奏的音乐。
    (2)骑吹——车驾从行马上所奏之乐。
    (3)短箫铙歌——庙堂,战争凯旋时所演奏的音乐,也是军乐。
    (4)箫鼓——用排箫和鼓在游船上演奏的音乐。
    从鼓吹乐这一乐种的艺术特点来讲,鼓吹乐与室内的、以丝竹管弦为主的相和歌不同,其曲调的整体性效果较强,从而造成一种气势,其基本类型是比较适于室外演奏的。如果说,相和诸曲以其细腻、抒情的音乐歌舞表演活跃于**庭院的娱乐生活场景中,那么,鼓吹乐则以粗犷、雄壮的音乐气势活跃于仪仗行进的原野大道之上。
    鼓吹乐在汉代的社会音乐生活中应用广泛。鼓吹乐在汉代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汉王朝作为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统一的帝国,其疆土的开拓,文化的交流,军力的振威,都促使西北的鼓吹乐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并进而流行于南北各地。鼓吹乐不是歌舞管弦的轻歌曼曲,而是一种充满着沉雄威武气概的音乐。这种音乐气概,正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它是征服的主题,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生动表现。鼓吹乐向人们展示出浑厚沉雄的情感力量,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使人身心振奋,积极进取。这就是鼓吹乐在那个时代具有的气派风貌和审美价值。
    (二)相和歌
    相和歌的名称,*早见于汉代。作为北方民间谣曲,相和歌与先秦以“相”为节奏乐器的乐歌形式,有着前承的关系。
    相和歌*初只是民歌的清唱,即所谓“徒歌”;后来衍化成清唱加帮腔,称为“但歌”,其演唱形式是“无弦节,作伎*先唱,一人唱,三人和”;以后再发展,加上丝竹乐器的伴奏,并且由一人手执节奏乐器“节”,边击边唱。这时的相和歌,已经构成“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成熟乐歌形式。
    汉代的相和歌,具有文化上的多融性与聚合性,成为交汇、吸收先秦乐歌传统,合南北音乐风格于一身的代表性乐种。
    相和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逐渐与舞蹈、器乐表演相结合,形成歌舞性的“相和大曲”。但仍然保留了*初的节奏性强的艺术特点。相和大曲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相和大曲基本上是器乐演奏、歌诗演唱和舞蹈表演兼而有之。
    汉魏时期,相和歌这一乐种,产生了许多**作品。其中叙事歌是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体裁。**的叙事歌作品有《病妇行》《东门行》《陌上桑》等。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在相和歌“瑟调曲”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慷慨诗句。曹魏统治者对相和歌的创作及爱好,促进了相和歌的发展,并对魏晋南北朝主要乐种——清商乐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清商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能体现“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文化性质的音乐,就是清商乐。
    清商乐起源于曹魏时期。*早的清商乐管理机构,始于曹操所建的铜雀台,并设置有清商令官职。曹操死后,其子曹丕设立专门的音乐机构“清商署”。由于清商乐前承汉之“相和三调”,因此后人也称其为“魏世三调”。曹氏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作为当时歌诗艺术活动的参加者和倡导者,一方面汲取汉乐府相和歌的传统,一方面创制新词、编配新曲,写下了许多**歌篇诗章。
    经“八王之乱”,晋室东渡后,清商乐对南方歌诗乐舞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南方的吴歌,原是民间歌曲,自北方清商乐传入后,便有了新的发展,不仅从原来的“徒歌”继而“被之管弦”,并且融入清商乐的活动中,成为以都城建康(今南京)为**的宫廷、城市诗乐歌舞活动的主要乐种。与此同时,位处江、汉一带的“荆楚西声”,也发展起来。由于传自北方的清商乐在南方的发展,在其文化适应的过程中,其主潮逐步演化为吴歌、西曲的发展。
    由北魏至隋,清商乐经过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文化、地域层面的交融,进入到其自身历史发展的汇总阶段,成为流行南北的重要乐种。尽管清商乐的发展走向并非是单一化的,但在其音乐活动方式上,仍是以宫廷音乐活动为主而处于正统(并非雅乐)地位,而且具有“高文化”的内涵。伴随着隋政权的建立,因其社会政治文化**的北移,清商乐也重归北方。
    自汉魏至隋唐,清商乐不仅成为历代宫廷音乐的重要乐种,并且在这一歌舞伎乐得到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器乐发展
    这一时期的乐器主要有吹管乐器和弹拨乐器。吹管乐器主要包括排箫、笛、笳、角;弹拨乐器主要包括箜篌、琵琶、古琴。这其中琴乐艺术逐渐走向成熟,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器乐。
    琴又称古琴、七弦琴。从乐器的形制来说,琴属乐器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的形制。琴的形制在两汉时逐步趋于成熟,这同琴在汉代更多地发挥了独奏的作用有关。
    今存琴的*早实物,是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五弦琴,其形制与今七弦琴不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初七弦琴,形制基本如前,说明琴的形制仍处于发展中。东汉的出土弹琴俑,其形制已相当接近**的琴制。
    琴的成熟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琴家。
    汉末魏晋时期,在士**出现了一批不依附于宫廷的自由音乐家,如蔡邕、嵇康、阮籍等琴家。琴曲的创作也相当丰富。琴家不仅弹奏琴曲,而且也自创琴曲。如嵇康的《嵇氏四弄》,刘琨的《胡笳五弄》都是系列性琴曲作品。嵇康的《琴赋》记录了当时流行的琴曲:《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流楚窈窕》以及《蔡氏五弄》《王昭君》《楚妃叹》《别鹤操》等。琴曲作为器乐独奏曲,也同汉魏相和大曲中的但曲有关。从琴曲来看,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具有情节性;二是在演奏形式上,琴的演奏开始与歌唱相结合。
    四、音乐家代表、代表作品和理论著作
    (一)琴歌《胡笳十八拍》
    琴歌《胡笳十八拍》的歌词,原是一首长篇诗歌,相传是汉魏蔡文姬所作。作品托物抒情,依次概言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并从中展现了作者的精神境界,并逐层倾诉了她被虏、思乡、别子、归汉的一系列坎坷遭遇。反映了战乱年代里一个女子的悲欢离合。
    从乐器音调的情绪特征来说,由于胡笳的乐声擅长表现思乡、哀怨的情感,因而以“胡笳”为名的琴曲,也大多是表现流离塞外边地哀怨的情感,借以抒发怀乡忧国的心情。对这类情感的音乐表现,由汉魏至唐,一直较为流行。
    (二)《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早的、用文字谱记写方式保存下来的琴曲。
    文字谱是一种*古老的琴曲记谱方式,基本上是以文字的表述来说明琴曲每一句的弹奏方式。是唐人发明古琴减字谱前所用的记谱方式。
    这首琴曲的内容,涉及历史上不少相关的琴曲。历史上的琴曲,凡以兰为题材的,大都与怀才不遇的情感表现有关。如《琴操》所录《猗兰操》。
    在音乐的表达上,《碣石调?幽兰》谱序写明“其声微而志远”,谱末的小注又有“此弄宜缓,消息弹之”的说明。演奏上的“宜缓”,不仅是为了表现幽远静谧的音乐意境,与空谷幽兰的自然环境相和,也是为了表达深藏于内心的伤感、抑郁、寂寞的心情。
    与绝大多数琴曲相比,《幽兰》的曲调风格是很独特的。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是在于原曲风格的个性化;二是因其曲原来可能是带有唱词的,因此,曲调旋律的构成,会将吟诵的音腔带进曲调旋律中。
    (三)《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后世许多琴谱都收录此曲,流传很广。
    琴曲《梅花三弄》*主要的音乐特点是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的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三次,所以称之为“三弄”。
    梅花作为一种审美意象,在音乐审美中,实质上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或者说是人格的象征而出现的。所谓的梅花,从一开始就是以“精神性的形象”而直接沟通人的心灵。这或许正是音乐审美之所以具有独特“灵性”的原因所在。
    (四)《酒狂》
    《酒狂》相传为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名士阮籍所作。
    就《酒狂》的题材内容来说,醉酒是假借,怀忧才是真意。现存*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对此曲的解释是这样写的:“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
    《酒狂》这首琴曲,着力表现阮籍醉酒之后迷离恍惚、行履颠簸的情态。对这首乐曲的打谱,节奏上采用了古琴曲中极少见的三拍子,以沉重的持续低音及音程的连续上下大跳进行,在音乐上造成醉酒后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的迷蒙情态。乐曲在发展中,始终表现了一种环绕内心、压抑而不得疏解的郁闷情绪。
    (五)《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其题材内容取自于《聂政刺韩王》的故事。
    《广陵散》原曲结构宏大,并非器乐曲的写法,从各段标题看,估计此汉魏旧曲原来可能是有歌词的,后来才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广陵散》全曲的基本音乐情绪有两种,一种是内在的、于沉默中积蓄的“怨恨凄感”情绪,另一种是外在的、爆发出来的具有抗争性的“隐隐轰轰”情绪。
    由于《广陵散》本身的内容,反映的是社会人际的激烈冲突,在音乐上属于不平和之声。因此,嵇康临刑前索琴弹奏此曲,是有意味的,他应是怀着一种抗争不屈的精神来对待命运的不测。
    (六)京房六十律
    京房是西汉时期**乐律学家,他在古代乐律学史上的独特贡献之一是提出了“六十律”律制。
    他提出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原有的三分损益律制计算方法,*终不能在生成十二律后由仲吕律返回到黄钟律,而是要比始发律黄钟高一个“古代音差”(24音分)。京房从律学思维的精微性出发,企图得到五度生律中黄钟律的还原。他突破十二律制的限定,以三分损益法连续推算至五十三律,极大地缩小了使黄钟不能还原的律数。这种接近53平均律的律学计算方法,取得了新的律学成就。京房在不脱离十二律制的理论框架情况下,将六十律作为其延伸。他将六十律的推衍比喻为八卦的衍变,这使得他在数理计算中,谋求律数与天文历数的相合,硬凑至六十律,使其律学理论价值受到削弱。但是,京房首先从理论上确立了“变律”的地位,其对后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在音乐实践中,京房指出以管定律与用弦定律相比不甚**的缺陷,指出“竹声不可以度调”,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提出“作准以定数”“以为六十律清浊之节”,表明京房之所以主张用弦定律,其意在为六十律中变律的使用谋求合法地位。这些为音乐演奏中不必恪守三分损益律制而获得一种用律的灵活性,开辟了道路,也是对后人有所启发的。
    ?经典例题
    《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
    A. 李清照B. 蔡文姬
    C. 刘禹锡 D. 柳永
    【答案】 B
    【名师点评】 相传《胡笳十八拍》为汉魏时期的蔡文姬所作。
    目录
    目录
    **部分学科知识
    **章中国音乐简史3
    核心考点提示3
    知识体系导览3
    名师要点精讲4
    **节先秦时期音乐4
    第二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音乐7
    第三节隋唐、五代时期音乐11
    第四节宋、辽、金、元时期音乐14
    第五节明、清时期音乐18
    第六节近现代音乐25
    命题热点集训29
    第二章外国音乐简史31
    核心考点提示31
    知识体系导览31
    名师要点精讲32
    **节古希腊时期音乐32
    第二节古罗马时期的音乐35
    第三节中世纪音乐37
    第四节文艺复兴时期音乐39
    第五节巴洛克时期音乐41
    第六节古典主义时期音乐43
    第七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47
    第八节20世纪音乐57
    命题热点集训60
    第三章基本乐理63
    核心考点提示63
    知识体系导览63
    名师要点精讲64
    **节乐音体系和音律64
    第二节音乐记谱法及记号66
    第三节节奏与节拍78
    第���节音乐的速度与力度85
    第五节音程88
    第六节调式95
    第七节转调和移调107
    命题热点集训110
    第四章基础和声112
    核心考点提示112
    知识体系导览112
    名师要点精讲113
    **节和弦的概述113
    第二节四部和声及配置123
    第三节和弦连接与终止128
    第四节属七和弦133
    第五节和弦外音134
    第六节和声分析135
    命题热点集训136
    第五章歌曲写作常识138
    核心考点提示138
    知识体系导览138
    名师要点精讲139
    **节歌曲概述139
    第二节歌词142
    第三节旋律144
    第四节歌曲的主题乐句147
    第五节歌曲主题及其发展148
    第六节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151
    第七节歌曲的创编154
    命题热点集训155
    第六章曲式与作品分析157
    核心考点提示157
    知识体系导览157
    名师要点精讲158
    **节一段曲式158
    第二节二段曲式161
    第三节三段曲式163
    第四节三部曲式165
    第五节回旋曲式168
    第六节变奏曲式168
    第七节奏鸣曲式170
    命题热点集训171
    第七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173
    核心考点提示173
    知识体系导览173
    名师要点精讲174
    **节我国民族音乐概述174
    第二节我国民歌176
    第三节我国曲艺艺术182
    第四节我国戏曲艺术188
    第五节我国民族乐器193
    命题热点集训197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高中音乐课程201
    核心考点提示201
    知识体系导览201
    名师要点精讲202
    **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202
    第二节高中音乐课程概述212
    第三节高中学生音乐心理发展224
    命题热点集训229
    第二章高中音乐教学设计231
    核心考点提示231
    知识体系导览231
    名师要点精讲232
    **节国外音乐教学体系简介232
    第二节音乐教学简介236
    第三节高中音乐教学设计238
    命题热点集训241
    第三章高中音乐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245
    核心考点提示245
    知识体系导览245
    名师要点精讲246
    **节高中音乐教学实施246
    第二节高中音乐教学评价251
    命题热点集训254
    第四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展示259
    编辑推荐语
    亮点一:
    教材体例全新编排,版式活泼、设计美观,知识点完全依照考试大纲执行。
    亮点二:
    13个科目,13本教材,13本试卷,每本均包含多套预测题,每道题均附有参考答案,模拟真题答题环境,题型、题量与真题完全吻合。
    亮点三:
    购书即可获赠华图教师网价值39元的网络课程学习代金券,更多资料,等您来拿!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