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寅初考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寅初考

  • 作者:梁中堂
  •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9787517702849
  •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01日
  • 页数:276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资料的阅读和研究,还原了关于马寅初与计划生育的历史真相,指出:“计划生育是毛泽东在苏联**批援建工业项目和**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背景下提出的与政府生产计划相联系的一个新概念,马寅初在中南海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政府要建立一个部门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讲演后,发言表态支持计划生育并写出《新人口论》,而不是毛泽东接受马寅初的建议实行计划生育。1958年到1960年,民主党派的《光明日报》和《新建设》先后两次批判马寅初的论著《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新人口论》作为该书的附录之一也受到了批判。所以,并不是马寅初因为主张节制生育遭到了批判,历史上并未发生过党和政府批判马寅初人口论的事件,马寅初受到批判和围攻的过程中也从未发现过康生、陈伯达的影子。”

    马寅初考_梁中堂_中国发展出版社_
    文章节选
    “马寅初事件”产生于1979年年中到1982年5月马寅初逝世这一段时间。根据这一时期的文章,马寅初早在50年代党和政府还没有提出控制人口的政策之前,就已经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人口问题,主张计划生育了。毛泽东曾经把马寅初接到中南海,倾听他的“新人口论”,并接受了马寅初的建言。1958年,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鼓吹人多力量大,又反悔批判了马寅初。马寅初面对康生、陈伯达的批判和迫害,表现出铮铮铁骨,不慑服权威,不畏强暴,发出誓言:自当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投降。“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由于放弃了计划生育,中国人口从6亿猛增到9亿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年后,实践宣布了公允的裁判:真理在他一边。1979年9月,中共**不仅批准同意北京大学党委为马寅初平反的报告,而且在1982年马寅初逝世后新华社所发的新闻通稿里,还高调评价他是“我党真挚诤友”。更有甚者,30多年来,人们从以上“马寅初事件”出发,又引申出了许许多多政治与文化“反思”的历史经验来。
    遗憾的是,这些都建立在一个虚幻的神话上面。
    马寅初作为从西方留学归国的经济学家,和绝大多数旧知识分子一样,把人口过多当作**贫穷的原因,所以是主张节制生育的。但是,正如马寅初在声明中所说的那样,他从1939年以后“无时无刻不和共产党在一起”。马寅初紧跟共产党,也就放弃了把人口当作**落后的根源的理论观点。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毛泽东义正言辞地批判了美国政府《白皮书》预言共产党政权解决不了中国人口众多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后,新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甚至还把在落后**宣传节制生育直接当作“美帝国主义杀人”。所以,至少在这一个时期,马寅初以及其他在旧中国宣传节制生育的知识分子们,一度也都不再提节制生育的主张了。1953年以后,党和政府开始提倡节制生育。马寅初属于政府中的上层人士,比较早地了解到这个动向,遂在一些内部会议上旧话重提。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一次多达1800多人参加的*高国务会议扩大会议上作“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在党内外公开讲出了计划生育的主张。3月1日,会议组织了10多位民主人士在大会上作聆听毛泽东讲话后的感言,其中马寅初的发言回应了毛泽东有关计划生育的内容。这就是所谓马寅初的中南海建言。事实上,自从开展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的活动以后,像党的其他各项工作一样会有时紧时松的现象,也存在着全国这里或者那里发展的不平衡。但是,计划生育又不同于党的其他任何一项工作,除了计划生育以外,其他工作都曾经有过左的或者右的反复,计划生育工作却是**的一个奇迹,既没有被否定过,也从来没有被停止过,而是不断地由浅入深地得到持续发展。所以,在计划生育这一问题上,根本就不曾发生过因反悔而批判了马寅初。
    目录
    上篇:马寅初事件始末
    一、马寅初在建国初期的政治地位和作用/3
    二、马寅初获悉党的领导人转变态度后重提节育主张/14
    三、马寅初的中南海发言和《新人口论》都是毛泽东“讲话”以后的产物/21
    四、 马寅初1958年在北京大学的“双反”运动中/26
    五、1958年光明日报对马寅初的批判/41
    六、1959年《新建设》和光明日报对马寅初的批判/55
    七、北京大学校办秘书对马寅初的致命一击/70
    八、从北大离职以后到平反前的马寅初/78
    九、结束语/79
    下篇:康生、陈伯达批判马寅初考略
    一、事件发生时的社会背景/88
    二、康生、陈伯达批判马寅初/96
    三、按所述材料的整理和梳耙/167
    四、对当事人和经历者的考证/170
    五、结束语/192
    附录
    一、光明日报大事简编(1949-1960)/201
    二、批判马寅初文章总目录/206
    三、1958-1960年中共**和各个省、市、自治区党委机关刊物检索过而未发现批判马寅初的杂志目录/216
    编辑推荐语
    确切些说,这本书名该叫《马寅初事件考》,因为本书的目的并不是研究马寅初本人的历史,而是考证所谓批判马寅初人口论的事件的。
    本书通过严谨的考证和细致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马寅初神话”的真实面目——马寅初和共产党**高层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党和政府从来就没有批判过他!
    在澄清完“马寅初事件”以后,作者认为有必要为读者释怀“康生。陈伯达批判马寅初”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根据事物逻辑决定形式逻辑的原则,就有了本书下篇《康生、陈伯达批判马寅初考略》。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异常严谨的学术著作,忠实地为我们还原了那段被人不断误读的历史。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