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形象的模糊
QQ咨询:
有路璐璐:

形象的模糊

  • 作者:朱其
  •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35625731
  •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01日
  • 页数:268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5625731
    • 作者
    • 页数
      268
    • 出版时间
      2007年10月01日
    • 定价
      ¥6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呈现了里希特1962—1993年近三十年间的艺术访谈、艺术笔记和思想自述,以及美国艺术批评家罗伯特·斯托尔对里希特的艺术,评论。
    这些文献完整反映了里希特在艺术以及相关领域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闪烁着他的个人天才和智慧,其思考领域包括艺术和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宗教,美国艺术和欧洲艺术,绘画与摄影、装置、观念艺术,写实绘画和抽象绘画,以及绘画和反绘画等众多的当代艺术问题。
    本书*为系统和详尽地介绍了里希特的思想体系,也为国内研究里希特的绘画艺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献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艺术界对里希特的了解基本上停留在图像层面,几乎很少了解里希特图像背后的思想和观念,并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误读。本书的中文出版将撩开这层神秘面纱,还原站在图像背后的里希特的真实想法和思想历程。
    文章节选
    无望的拯救——里希特的绘画观念和实践

    作为二十世纪后期****的大师级画家之一,里希特艺术生涯的开始时期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很幸运的时刻。在二战以后,绘画正处于一个衰败阶段,欧美艺术界*受推崇的是波普艺术和激浪派艺术,紧接着是概念艺术、极少主义、过程艺术等。里希特闯入艺术圈时有三个身份,即一个出生于东德(民主德国,以下简称“东德”)的欧洲画家。东德人、画家、欧洲艺术家,这三个身份中的哪一个都在那个时代处于艺术圈的边缘位置。
    作为一个东德人,里希特刚到西德时还是一个流亡艺术家,不仅在生活条件上要比很多西德艺术家困难,在对资本主义前卫艺术的了解上,他几乎还不如一个西德艺术学院的学生,他到西德前甚至还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杜尚。作为一个崇尚文艺复兴时代审美价值的画家,里希特要��对前卫派艺术的挑战,他获得一份奖学金以学生身份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时,波伊斯已经是那个学校的教授,正在煽动一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艺术运动。跟波伊斯相比,画抽象画和日常照片的里希特几乎还找不到北。作为一个欧洲艺术家,里希特还要像所有的欧洲艺术家那样面对来自美国新艺术的压力,承受来自美国艺术体制的霸气和国际声势。
    从1961年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到1971年里希特像波伊斯那样成为这个**大学的艺术教授,在波伊斯如日中天轰轰烈烈的同时,里希特度过了寂寞的不温不火的十年,除了1963年跟康拉德·鲁格一起搞的“一个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例证”的波普艺术展之外,里希特在这十年很少有名声大一点的活动。但也就是在这十年,里希特几乎单枪匹马地在抽象绘画和摄影绘画两方面踏上了孤独而辉煌的探索之旅。
    1972年,第36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德国馆为里希特单独开了个展,使得里希特杰出的绘画探索,尤其是在摄影和绘画关系方面的思想和实践,逐渐引起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他的名声也逐渐后来居上,成为二十世纪后期德国艺术的另一个重要代表。同波伊斯相比,里希特不是一个推翻既有艺术系统的反叛性艺术家,他主要是一个在传统基础上继续攀登高峰者。他的绘画思想具有丰富的张力和深刻的辩证性,但他的行为一直低调理性。如果说,波伊斯总是一再突破艺术的界限,*终将艺术变成一场社会和政治行为;里希特在他的一生中几乎恪守着画家和绘画这个工作和自我身份,他的大部分时问都没有越出画室和学校课堂。他的一切艺术思想尽管也涉及宗教、政治、文化、审美以及各种新艺术媒介的思考,但这些思考几乎一切都是以绘画的可能性以及核心价值为出发点的。
    里希特的重要性在于使绘画重新产生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并且重新定义了绘画的观念,在二十世纪后期绘画几乎处于死亡和每况愈下的时刻,使得绘画找到了传统美学理想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形象与观念的载体。如果说众多现代艺术大师都是致力于越出传统方式,寻找新的媒介和观念;里希特则是死守着绘画本身,他没有向绘画以外走,而是相反回到绘画的自我特性,寻找绘画的现代意义,吸收摄影的形象启示。
    ……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关于研究“里希特艺术笔记和访谈”的专著,书中主要围绕里希特图像背后的思想和观念展开讨论。全书主要为两部分,主要的部分是里希特三十年的访谈录、笔记、展览文案、信函等文献;另一部分包括权威批评家罗伯特·斯托尔对里希特的总体艺术评论,以及《1977年10月18日》组画的背景综述。 本书将还原站在图像背后的里希特的真实想法和思想历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