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熵化·耗散·重构——汉英翻译理法探微
QQ咨询:
有路璐璐:

熵化·耗散·重构——汉英翻译理法探微

  • 作者:李照国
  •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2391707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52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熵化、耗散和重构理论,对翻译中的文化、语言和民族心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论证了信息的变异与扬弃、彰显与隐匿、凝集与发散,分析了信息转换的形神观、是非观和传变观,探讨了信息重构过程中势的蕴育、法的运筹和实的彰显。同时,本书还提出了大翻译观这一新的概念,拓展了传统翻译研究的视野。本书对于文化、语言和翻译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供外语院校师生及翻译爱好者学习参考。
    文章节选
    **部分 翻译大观与大观翻译
    **章 文化视野与视野文化
    第三节殊途可同归歧异谁与析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寄君。
    ——南朝·陶弘景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说: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鲁迅先生的见解,确是实际。然而,我所关注的,则是反对的理由,赞和的依据,以及无语的因由。其赞和,是因于理解么?其反对,是因于误解么?其无语,是因于茫然么?或是,或非,或是非皆否。
    言语之事,由心而发,尚于天地相通。据刘勰看来,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因为“心生”,故“而言立”。又因“言立”,故“而文明”。此乃“自然之道也”。然而,一旦言由口出,便难免有些“随波逐流”了。倘若再落实到纸上,则不免有“白纸黑字”的顾虑。所以下笔之时,总���格外谨慎,以免落下“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口实。
    因此,比较客观地讲,所谓“文如其人”之说,其实还是有很大过渡空间的。在这一点上,古代的医家就较今人明智许多,所以对“一分为二”的观点,并不怎么迷信,甚至还抱有很大的疑虑呢。因此,在阴阳二法之外,力求其三。这便有了将阴阳一分为三的法理,并从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与三阳(太阳、少阳、阳明)立论,明辨真伪。
    这一分为三的理论,高屋建瓴,确乎比一分为二要高明许多。以此法辨析矛盾,剖析问题,明晰物理,可谓深得天地真谛、六合要旨。然而,千百年来,在国医的圣殿之中,是非非是亦然并存,“各家学说”大行其道。何也?究其根本,皆是“言”与“文”两相悬隔之故耳。
    我曾在《道白》一文中说:
    这言语之事,由“文”而“学”之后,便开始复杂,并进而神秘,故而常常被长袍大衫们袖在肘后,藏在腋下。虽然沾染得满篇都是汗腥,到底唬得小老百姓们目不敢视,除夕也要在“小心灯火”之外,恭恭敬敬地贴上“敬惜纸字”的条幅。
    这样说,自然,有些“牢骚太盛”的味道。然而,面对圣人之言八方别解的古今实际,小老百姓们除了道几句不雅之言外,又能奈其何呢?
    《论语》开篇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目录
    **部分 翻译大观与大观翻译
    **章 文化视野与视野文化
    **节 清风拂古道 明月映金秋
    第二节 流云争飞渡 青鸟为谁探
    第三节 殊途可同归 歧异谁与析
    第四节 水月总归虚 镜花常误人
    第五节 师古不可泥 继往须开来
    第六节 言不可过辞 行不当逾则
    第二章 文化:蕴育特质与异彩的沃土
    **节 日月丽苍穹 繁星著天文
    第二节 山川焕锦绮 江河铺地理
    第三节 诗发以言志 歌颂以咏言
    第三章 差异:构建民族与国度的经脉
    **节 纷呈显奇丽 异彩彰壮伟
    第二节 有容乃自壮 兼蓄则并收
    第三节 形神须统一 文意慎辨析
    第二部分 熵化:信息转换的潜在暗流
    第四章 由文而化:信息的变异与扬弃
    **节 熵论旧观念 翻译新视野
    第二节 落花逐流水 虚实两分明
    第三节 今古有变异 诠释须考量
    第五章 由文而明:信息的彰显与隐匿
    **节 主旨慎解析 文趣细品味
    第二节 意趣有所在 情思有所系
    第三节 读书当明理 译文须达意
    第六章 由文而章:信息的凝聚与发散
    **节 意当在笔先 笔应在意端
    第二节 物化不易气 事变不易智
    第三节 所见甚稀之 畏惧时存之
    第三部分 耗散:信息转换的客观存在
    第七章 神领与言传:信息生成的形神观
    **节 清风传三籁 流云影玉盘
    第二节 文章寓意深 译笔度传难
    第三节 文章千古事 得失存心知
    第八章 似是与似非:信息交流的是非观
    **节 得神而忘形 察内而遗外
    第二节 文本当慎观 译笔须历练
    第三节 言外有深意 文内隐万机
    第九章 承传与变异:信息转换的传变观
    **节 译之若无文 行之亦不远
    第二节 幽深隐真意 含蓄道实情
    第三节 东西两重天 文风各不同
    第四部分 重构:信息转换的寻常便径
    第十章 理解:重构之势的蕴育
    **节 意味幽深长 变化致重构
    第二节 言顺名未正 事成情未尽
    第三节 神机在玄变 析意须从化
    第十一章 表达:重构之法的运筹
    **节 通俗口头语 意象寓万千
    第二节 常中蕴异质 异中育常规
    第三节 词语有深意 理解须深入
    第十二章 传播:重构之实的彰显
    **节 消息重重隔 文趣慎慎参
    第二节 天机方寸里 冰心玉壶间
    第三节 探源循异径 方圆蕴大道
    第五部分 理法感悟与感悟理法
    第十三章 激水漂石,雄文载道
    **节 正心以诚意 从实以明文
    第二节 文字有生命 用之须鲜活
    第三节 变化有玄机 精诚无穷尽
    第十四章 大道无形,法本无法
    **节 天道凭心悟 地道须力行
    第二节 表里何如一 虚实兼顾之
    第三节 四诊须合参 文意当深析
    第十五章 跨越两极,理在其中
    **节 言不言之言 道不道之道
    第二节 凌云志常在 畏惧心常存
    第三节 两仪常在胸 万化皆自然
    编辑推荐语
    本书共分5个部分共15个章节,该书根据熵化、耗散和重构理论,对翻译中的文化、语言和民族心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其具体内容包括“文化视野与视野文化”、“由文而明:信息的彰显与隐匿”、“神领与言传:信息生成的形神观”、“承传与变异:信息转换的传变观”、“大道无形,法本无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翻译大观与大观翻译,熵化信息转换的潜在暗流,耗散信息转换的客观存在,重构信息转换的寻常便径,理法感悟与感悟理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