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茶艺赏析
QQ咨询:
有路璐璐:

茶艺赏析

  • 作者:周爱东 郭雅敏
  •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06447065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173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台湾的茶人们提出复兴中国的茶文化,并且提出了区别于日本茶道的“茶艺”一词。在茶艺身体力行地推动下,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助力,近20多年来,茶艺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由台湾而及大陆,复由中国而影响海外。在茶文化的诸多研究领域里,荼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它既是文化休闲的一种非常中国化的高雅形式,又是茶叶、茶具的*主要和*世俗的展示平台。
    中国茶艺萌芽于汉晋,成形于唐宋,*后成熟是在明清时期。在这2000多年里,茶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发展了多种形式,这些历史的积淀成为现代茶艺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实上,现代茶艺大部分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延伸的。有鉴于此,虽然本书的编写是为了服务于现实的,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将茶艺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对中国茶艺有一个整体认识,理解茶艺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而不至于把现代茶艺仅仅看作是一个作秀的形式。
    本书分茶艺之路、茶类之品、茶具之美、泉水之味、茶境之别、分类茶艺、茶饮宜忌七个部分,都是围绕着茶艺来谈的,或者说这七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国茶艺。其他关于文学、宗教等与茶艺之间的关系,我都在需要的时候穿插在相关的章节里了。作为中国饮
    文章节选
    **章 茶艺之路
    **节 茶艺的萌芽期
    茶艺是饮茶活动的提升,也就是说,有了饮茶活动以后,茶艺就有可能出现了。从汉代至南北朝是中国茶艺的萌芽时期,在此之前,关于茶的确切的记载尚未发现,而到了南北朝时,饮茶在江南已蔚然成风。这一时期,中国茶艺的风格、形式及文化特征基本形成,决定了此后中国茶��的发展方向。考察萌芽期的茶艺有四个问题需要解答:中国人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开始了饮茶活动的?中国人又为什么会选择茶叶作为饮料?
    一、传说——茶艺起源
    茶起源于一个缥缈的时代。陆羽在《茶经》里说:“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没有切实的依据。但陆羽的这一说法却碰巧给中国古代的茶艺定下了基调,神农氏让茶艺与医药与宗教联系起来,而周公则把茶艺与礼联系起来。
    神农氏也就是炎帝,是传说中的农耕之神、医药之神,是中华民族的祖宗神,远古时代,炎帝与黄帝的融合,开始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进入文字时代以后,有许多著作都托名为神农氏或黄帝所著,陆羽所说的“茶发乎神农氏”依据的就是这样一本书——《神农食经》2《神农食经》里说:“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神农食经》失传已久,目前能见到的以“神农”为名的是清代黄爽辑的《神农本草经》。虽然《神农食经》及《神农本草经》是伪书,不是真的出于神农氏之手,也不是出于神农氏的那个时期,但由于神农氏是农耕、医药之神,把茶的起源和神农氏联系在一起还是合情合理的。
    ……
    目录
    **章 茶艺之路
    **节 茶艺的萌芽期
    第二节 茶艺的成形期
    第三节 茶艺的发展期
    第四节 茶艺的成熟期
    第五节 现代的茶艺
    第二章 茶类之品
    **节 团饼茶的品评
    第二节 散茶的品评
    第三节 茶叶的取用与保管
    第三章 茶具之美
    **节 主要茶具
    第二节 辅助茶具
    第三节 茶具赏鉴
    第四章 泉水之味
    **节 唐代对水的认识
    第二节 宋元时代对水的认识
    第三节 明清时代对水的认识
    第四节 现代茶艺对水的认识
    第五节 历代**泉水
    第五章 茶境之别
    **节 茶侣
    第二节 心情
    第三节 物境
    第六章 分类茶艺
    **节 茶艺基础
    第二节 文土茶艺
    第三节 佛道茶艺
    第四节 宫廷茶艺
    第五节 民俗茶艺
    第七章 茶饮宜忌
    **节 茶的功效
    第二节 茶的禁忌
    第三节 茶食搭配
    主要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