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卷
1 编者的话
/ / 诗学研究
4 海德格尔的诗歌观……钟 文
/ / 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回顾
38 黄金的成色
——徐江访谈录……姜红伟 徐 江
44 愿“羽帆” 高高地飘扬在诗歌的天空
——*国钦访谈录……姜红伟 *国钦
50 1980 年代的“诗托邦”
——《诗歌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
访谈录(1977 级—1978 级)》序……朱子庆
/ / 冯娜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选辑
58 安静也是一种修辞<p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理</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论</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卷</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 编者的话</span></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诗学研究</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4 海德格尔的诗歌观</span>……钟 文</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回顾</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38 黄金的成色</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徐江访谈录</span>……姜红伟 徐 江</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44 愿</span>“羽帆” 高高地飘扬在诗歌的天空</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国钦访谈录</span>……姜红伟 *国钦</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50 1980</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代的</span>“诗托邦”</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诗歌年代</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访谈录(1977</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级</span>—1978 级)》序……朱子庆</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冯娜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选辑</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58 安静也是一种修辞</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读冯娜的诗</span>……卢 桢</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64 这眼中火苗的来路</span>……林馥娜</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70 </span>“那音色, 像坚实的松果一直埋在某处……”</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简论冯娜诗歌的空间意识</span>……刘洁岷</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74 雨水中的隐忍与静默</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冯娜诗歌简论</span>……蒋登科 战宇婷</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80 机械复制时代的灵晕诗人</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从本雅明和辛波丝卡出发读冯娜</span>……陈培浩</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93 作为失败者的写作</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冯娜诗歌写作的精神姿态</span>……景立鹏</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结识一位诗人</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10 </span>“指向天空的辽阔”</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对武强华诗歌的几点思考</span>……贺嘉钰</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15 对女性:</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以我的悲悯与真实</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读武强华《乳晕》</span>……周小琳</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21 时间</span>·时代·时光</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读武强华的长诗《本命年》</span>……吴锦华</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姿态与尺度</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28 在诗歌的高原翱翔</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读陈人杰诗歌《西藏书》</span>……胡 弦</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36 疏离时尚的本体性建构</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评潘红莉的诗</span>……罗振亚 白晨阳</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46 旷野上的寻找</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解读唐祈诗碟《失落的笛音》</span>……* 芳</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诗人访谈</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54 大河的奔流</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2016:</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洛夫先生访谈录</span>……洛 夫 庄晓明</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新诗史料</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72 金曜诗话(十则)</span> ……邵洵美</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外国诗论译丛</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90 日常的艺术与实践</span>……[美] 查尔斯·伯恩斯坦 著</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赵慧慧 章 燕 译</span></p> <p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作</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品</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卷</span></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2016</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诗探索》奖专栏</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3 2016</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span>“人天华文青年诗人奖” 获奖诗人作品选</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5 文化与生活的共振写作</span>……张二棍</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8 张二棍诗六首</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5 器皿中的神奇之物</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生活经验与文化经验</span>……聂 权</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8 聂权诗八首</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23 胆小鬼、医学生或异己者</span>……武强华</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26 武强华诗八首</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32 第六届</span>“红高粱诗歌奖” 获奖作品及评点</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34 故园诗经(组诗)</span> ……魔头贝贝</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40 你的邻居叫空虚,</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你的哥哥是悲鸣</span>……臧海英</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42 从这里开始生长(组诗)</span> ……吴乙一</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50 谈谈吴乙一的组诗《从这里开始生长》</span>……江红霞</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53 泥筑的窝发出橙色的光(组诗)</span> ……敬丹樱</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60 没被夸张过的灵魂</span>……徐俊国</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汉诗新作</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65 新诗四家</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65 语文组(组诗)</span> ……杨景荣</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73 人间事(组诗)</span> ……刘 厦</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80 松江拾零(组诗)</span> ……何居华</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84 回乡书(组诗)</span> ……鲁 北</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87 湖南常德诗人作品小辑</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87 余仁辉 92 唐益红 95 曾宪红 99 龙向枚</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02 戴 希 105 余志权 109 谈雅丽</span></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探索与发现</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15 文本析读</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15 记与者(组诗)</span> ……阿 门</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25 洗尽铅华见从容</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品读阿门</span>“者” 系列组诗有感……南溪生</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32 夜行动物(组诗)</span> ……林宗龙</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40 夜行动物一盏灯</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林宗龙的诗及</span>“阴性写作” 的启示……曾念长</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48 作品与诗话</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48 诗十首</span>……阿 斐</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55 我与</span>“80 后” ……阿 斐</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62 诗八首</span>……周广学</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68 方法根本上出自心灵</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诗歌创作札记</span>……周广学</p> <p><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驻校诗人冯娜专栏</span></b><b></b></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73 恒河的灰烬</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驻校诗人研讨会上的发言</span>……冯 娜</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75 冯娜诗三十首</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94 倾听与辨认</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冯娜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札记</span>……江 离</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理论卷
编者的话
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二届驻校诗人冯娜,1985年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是近年来在诗坛十分活跃的青年诗人。著有《云上的夜晚》《寻鹤》《一个季节的西藏》《无数灯火选中的夜》等诗文集多部。作为一位年轻的女性诗人,冯娜既保留了白族的民族传统,又对现代诗学文化抱有极大的热情。她像辛波丝卡一样,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因而她的诗有生活实感却不是生活的实录,在想象的时空中充溢着隽永的、氤氲的诗意。这是一位具备多种笔墨,可塑性很强的诗人。在冯娜即将结束在首都师范大学的驻校生活之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举办了“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冯娜诗歌创作研讨会”。本辑特选发卢桢、林馥娜、刘洁岷、陈培浩、景立鹏、蒋登科与战宇婷等人的论文六篇,以飨读者。<p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理论</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卷</span><b></b></p> <p align="center"><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编者的话</span></b><b></b></p> <p 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二届驻校诗人冯娜,</span>1985年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是近年来在诗坛十分活跃的青年诗人。著有《云上的夜晚》《寻鹤》《一个季节的西藏》《无数灯火选中的夜》等诗文集多部。作为一位年轻的女性诗人,冯娜既保留了白族的民族传统,又对现代诗学文化抱有极大的热情。她像辛波丝卡一样,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因而她的诗有生活实感却不是生活的实录,在想象的时空中充溢着隽永的、氤氲的诗意。这是一位具备多种笔墨,可塑性很强的诗人。在冯娜即将结束在首都师范大学的驻校生活之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举办了“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冯娜诗歌创作研讨会”。本辑特选发卢桢、林馥娜、刘洁岷、陈培浩、景立鹏、蒋登科与战宇婷等人的论文六篇,以飨读者。</p> <p 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青年诗人武强华,出生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医学院毕业,但改了行,在工作之余,一直保留了对诗的钟爱,曾获</span>2016年度华文青年诗歌奖。她自称:“在偏远闭塞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生存与写作,我的想法是单纯的,正如童年时一个人去密林深处采蘑菇,寻寻觅觅,时而沉默,时而惊喜,在诗中我执守内心的这一份孤独和宁静。”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与甘于寂寞的创作心态,使她善于用浓重的笔触抒写内心的感悟,诗歌的境界显得旷达而大气。她的诗源自生命的疼痛,在孤独的体验与生活的煎熬中,展示了一种大悲悯的情怀。这是一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较为宽阔的发展空间的诗人。本辑特在“结识一位诗人”专栏中,发表贺嘉钰、周小琳、吴锦华对其诗作的评论,把她介绍给广大读者。</p> <p 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本刊自</span>2015年第2辑起开设“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回顾”专栏,发表了沈奇《诗性生命历程的“初稿”与“原粹”——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姜红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坛档案》。2015年第3辑、第4辑刊发了姜红伟对叶延滨、*自亮、宋琳、马莉的访谈。2016年第1辑*第4辑,又刊发了姜红伟对徐敬亚、程宝林、*玮、朱霄华、蒋登科、*强、徐江、*国钦的访谈。鉴于姜红伟编的《诗歌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即将正式出版,本刊对姜红伟“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的选发遂告结束。但“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回顾”这一专栏将长期保留,欢迎在那一特定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及相关研究者继续赐稿。</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本辑</span>“诗学研究”栏目刊发了钟文的《海德格尔的诗歌观》,这是一篇对海德格尔诗学思想很有分量的研究论文。作者认为,在海德格尔整座哲学大厦中,诗歌是这个大厦的一根顶梁柱。人的存在、人的思、语言、诗歌,是海德格尔所思考的全部内容的四大主题。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的关系,与其说是海德格尔发现了荷尔德林,不如说荷尔德林也表现了海德格尔。他们通过诗歌,在思的领域里建立起了相互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联系。作者对海德格尔引述的荷尔德林的诗句“作诗是*清白无邪的事业”、诗是“*危险的财富”做了解读。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从“一首诗歌就是创造”“筹划者的道说就是诗”“诗意的形象乃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想象”“作诗乃是人之栖居的基本能力”“诗歌是生命的形而上学”“诗歌的语言——前语言”“诗人的尺度和诗的量度”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歌观做了清晰的阐释。</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海德格尔的诗歌观
钟文
诗是什么?答案可能是恒河之沙之数。数千年,古往今来多少思想家、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提到诗歌,但那是一种什么提法?或者把诗歌称作一种文体,视作一种写作方式,由此认为是一种**的写作方式。或者把诗歌称作抒情或者浪漫的文体,由此诗就成了浪漫或者抒情的代名词。有的人在谈到诗歌文体的时候,又总是集中于这种文体的分行和押韵等特征。分行、押韵似乎就是诗。这个世界上读诗的人很少,写诗的人大多窘迫,处在边缘状态。这一切仿佛都是诗造成的结果,诗真成了一个不祥之物。
有一个人,与以上这些人的看法迥异。他竟然认为诗歌不是一种文体,不是一般的文学生产。诗歌是人类语言的发源处,诗是一种**的生活方式。只有诗才能描写出人类理想的生活境界。由此,作诗之人必须是**的人、神圣的人。��这个高论的人就是海德格尔。
在海德格尔整座哲学大厦中,诗歌是这个大厦的一根顶梁柱。海德格尔所思考的全部内容包括四大主题:人的存在、人的思想、语言、诗歌。诗歌就是一个哲学主题,这种****的理论**是人的思想的一大创造。这一创造可能会波及、延伸很多很多,但*有力的是对我们的诗歌研究有巨大的推动力。诗歌有幸了,诗人有幸了。
当我们沉浸在海德格尔对诗的这种美好的、崇高的描述之中的时候,再回过头去看,现实的场面是否还有如此这般的诗情诗意呢?连海德格尔都在哀伤:“诗歌或者被当作玩物丧志的矫情和不着边际的空想而遭到否弃,被当作遁世的梦幻而遭到否定;或者人们就把诗当作文学的一部分。”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96页。凡本文所引同一书者,此后注释均只标书名和页码,其余出版信息从略。但不用着急,一切伟大的思想家所创建的地平线都远在天际间,要想真正地、全面地认识它们一定需要时间,甚*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下面我们就做这个充满欣喜,但也不要抱着满载而归的想法的眺望。
一、海德格尔认为诗是什么
海德格尔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把荷尔德林视为他的哲学研究的**人物。他称荷尔德林是“诗人之诗人”。他对荷尔德林感兴趣,不是因为荷尔德林在诗歌的活动中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他认为荷尔德林的诗是对诗歌本质规定性的引证。荷尔德林的诗歌创作高度地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责任和使命。由此,他认定荷尔德林的诗歌是同时代其他诗人都无法比拟的。海德格尔当然也引用里尔克等诗人作为他的哲思的内容。他却从来没有引证、评价过席勒、歌德这样当时被充分肯定的大诗人。他只是对荷尔德林情有独钟,他把自己的研究和荷尔德林的诗歌比喻为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当然,他更多的是把荷尔德林看作他思想的一个方向指引或者一个参照系统。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的关系,与其说海德格尔发现了荷尔德林,不如说荷尔德林也表现了海德格尔。通过诗歌,他们在思的领域建立了互相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