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千古才女:李清照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千古才女:李清照

  • 作者:姜越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ISBN:9787802568129
  •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2568129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01日
    • 定价
      ¥3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千古才女:李清照》全面详细地讲述了大文学家李清照的传奇一生,语言优美,**趣味性,结合故事与历史多方面解读词人的辛酸人生。她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文章节选
    家世显赫,书香门第这颗动人的明珠,是怎样养成的?在展开李清照的生平之前,有必要先来考察一下她的家世。因为在那个女性没有社会地位的时代,家族的遗传以及家庭的教养,几乎是形成一个女子精神特征和文采修养的全部前提。这位后来颇有士大夫的风标、能饮扶头酒、喜作险韵诗、爱好活火分茶、焚香读书、不惧臧否人物的女作者,这位在人上十分倾慕“千古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女作者,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浓郁的家庭里。 她的父亲名李非,字文叔,是北宋文章名流。这位出生于明水镇上一位不知名的官宦人家的儿子,自少年时代就不随流俗。在当局还以诗赋取士的时代,受到以管仲之学重视实效、不尚虚名为核心的齐文化影响的他,却十分重视经世致用的学问。他不学吟诗作赋,而是专心研究被当成是儒家政治制度设计思想基础的经典著作《记》,撰写成几十万字的《记说》。他那俊迈出常的人品和求用经世的态度,从青年时代的这一举动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他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及第,那时大约26岁。李非中进士后,先担任冀州(今河北冀县)司户参军这一低级户口管理官员的职位。任期届满,按照当时的制度许可,他参加了朝廷选拔学官的考试。当时的学官,需具备文才优长、德行无亏的高标准。李非在考试合后,调任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大概是在进士及第后,他因自己的“德才兼备”和“积极有为”的态度,引起当朝宰相、加封岐国公的四川华阳人王畦的注意和好感,被王畦选为东床快婿,娶了他的长女为妻。 王畦的长女,也就是清照的母亲,可能是因为难产的缘故,在王畦去世前就已“早卒”。那时,李非还处在郓州教授这个清贫的学官职位上。李非的上司大概因为他是当朝宰相的女婿的缘故,悯恤他的清贫,打算让他再兼一个官职,却被清正廉洁的李非辞谢。李非虽然处于清贫地位,但却能志气不堕,廉洁自守,其人之正派、刚毅,由此可见一斑。当然,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坚决辞谢,与他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有关。元丰八年(1085年)九月十三日,李非在郓州教授任满之后回到故里,探望已经四周岁的女儿清照和其他亲人,并为家住明水以西廉家坡村的已故隐士廉复撰写《廉先生序》一文,撮述其平生,表彰其为人,意在传扬其不朽。过了年,也就是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李非“入补太学录”,即京都太学里的录事官,这是太学里比较低级的学官。三年之后,李非升为太学正,这是太学里的中级学官。这时候,他一面尽力于公务,一面利用闲暇时间到自己购买并经营的“有竹堂”中读书写作,学问文章均大有长进。他的同乡、“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见证了他这段自我砥砺的日子。 为官太学正期间,他*快乐的事是备酒置菜,请晁补之这样的朋友来作深夜倾谈。李非言辞滔滔,议论雄辩,让朋友们十分佩服,以为他的才情浩瀚奔腾,有如枚乘笔下的要言妙道,能疗人沉疴。也就在这一阶段,他和晁补之、张耒及同为太学正的宋遐叔等人,到迎祥池(凝祥池)荡舟,观赏罕见的黄色荷花。由于他专心供职和著述,也因为必要的出游和交往,李非文名渐显。 元祐六年(1091年)左右,他得以再转一官,为太学博士,这是太学中仅低于*高长官国子祭酒的位置。同年十月,哲宗驾临太学,与李非等一班太学学官们君臣唱和,李非为此撰写了《元韦占六年十月哲宗幸太学君臣唱和诗碑》。1093年左右,李非入做馆职。大概是在这时,他被前朝状元王拱辰的第二位夫人薛氏一门相中,薛氏将自己的长孙女嫁给了他。李非所做的馆职属于秘书省,负责校对黄本书籍。这一职位秦观就曾做过。在宋代,这一馆职一般会带上承务郎以上的官阶,属于朝廷备用的文官系统中的英俊之才。李非所带的官阶,为左奉议郎。秘书省馆职虽属于历代**图书馆中的文官系统,但一向颇受朝廷重视。自东汉设立馆阁制度以来,馆职人才选任严。唐宋时代,不是科举高中甲科前茅的人,或者是国子监相关级别的学官,就不予选用。在职能上,馆阁官员并不仅仅掌管经籍的刊行与佚书的搜求,更可以参与朝政的建言和谏言,故而历来是文人向往的清贵之地。在宋代,甚至县令级别的官员人选,也可以由馆阁大臣推举,况且一人馆职,易得天下之名,在宋代更是特别荣耀的职位。南宋学者洪迈曾在《容斋随笔》里评说道:“国朝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然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做了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并任左奉议郎的李非,以其“如茧抽绪,如山云蒸,如泉出地流,如春至草木发”一样自由舒卷的文风,被时任端明殿大学士、部尚书的当世**文豪苏轼所赏识,与“苏门四学士”交往颇多,交谊也深。李非也和廖正一、李槽、董荣一起,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与苏轼诸才士,暇日相从,从汴京到洛阳,游览观察,极唱和之乐。同时,在往复观览的活动中,他也感受到了北宋后期士林乃至整个中上层寻欢作乐、不负责任的风气。他为此忧心忡忡并写了《洛阳名园记》,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忧虑。在这部书里,他考察一座座洛阳园林的兴废,发现它们与洛阳的兴衰息息相通;他展而望,发现洛阳的兴衰又是天下政治兴衰的晴雨表。
    目录
    **章 书香世家,才华出众惹人妒她的人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家世显赫,书香门第 成长之初,童年情怀 少年才情,资质不凡 情窦初开,风流才女 风度翩翩,情系赵明诚
    第二章 金玉良缘,难言的婚姻与梦魇李清照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的南宋初年。京都生活,婚后七年 明诚辞官,屏居十年 从夫出守,颠沛流离 明诚复起,生活平稳
    第三章 旷世奇女,诗词的绚烂之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诗词中的手法 李清照词作中的“愁” 儿女情长的委婉情思 从咏物词到应酬诗词
    第四章 多舛命运,夫死流亡的凄楚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民族的忧心,已将李清照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伤*痛,*孤*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夫死身零,屡遭磨难 逃难路程,愁苦忧愤 屡遭打击,连日奔波 无限苍凉,悲苦不平
    第五章 晚年飘零,半世的孤苦流落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流荡无依,晚年凄凉 巾须眉,暮年“失节” 有豪迈气,无女儿态 风住尘香,物是人非
    第六章 创作成就,文学史上**才女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就**的女作家,她以自己丰富的创作、超绝的才学、本色当行的《漱玉词》而卓立于作家群中,压倒了众多须眉。登峰造极的“词”艺术 《词论》的**贡献177李清照词的言愁艺术 李清照“别是一家”的理念 李清照诗文创作超过词的成就 看李清照词的艺术高度203李清照不为人知的诗词境界
    后记
    编辑推荐语
    以故事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讲述**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