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正变·通变·新变
QQ咨��:
有路璐璐:

正变·通变·新变

  • 作者:刘文忠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0020986
  •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引 言/1
    上编 正变
    **章 先秦时代的“崇正抑变”/5
    第二章 《诗大序》的“风雅正变”说及其发展演变/9
    **节 《诗大序》与郑玄《诗谱序》的“风雅正变”说/9
    第二节 “风雅正变”说的渊源/18
    第三节 唐代孔颖达的“风雅正变”说/25
    第四节 宋代朱熹的“风雅正变”说/26
    第五节 宋代叶适对“风雅正变”说的怀疑/28
    第六节 清代马瑞辰对“风雅正变”说所作的总结/29
    第三章 《文心雕龙》中的“正变”论/34
    第四章 “正变”论与刘勰前后的辨体批评的萌芽/43
    第五章 唐代文论中的“正变”论/49
    第六章 宋金元文论中的“正变”论/59<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引 言/</span>1</p> <p>上编 正变</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章 先秦时代的</span>“崇正抑变”/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章 《诗大序》的</span>“风雅正变”说及其发展演变/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节</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诗大序》与郑玄《诗谱序》的</span>“风雅正变”说/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节 </span>“风雅正变”说的渊源/1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节 唐代孔颖达的</span>“风雅正变”说/2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节 宋代朱熹的</span>“风雅正变”说/2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五节 宋代叶适对</span>“风雅正变”说的怀疑/2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六节 清代马瑞辰对</span>“风雅正变”说所作的总结/2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章 《文心雕龙》中的</span>“正变”论/3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章 </span>“正变”论与刘勰前后的辨体批评的萌芽/4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五章 唐代文论中的</span>“正变”论/4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六章 宋金元文论中的</span>“正变”论/5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七章 明代文论中的</span>“正变”论/7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节 高棅《唐诗品汇》的</span>“正变”论/7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节 焦竑的以</span>“变”为“正”/7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节 许学夷《诗源辩体》的辨体批评与</span>“源流正变”说/7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节 明代的</span>“文体正变”说/9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八章 清代文论中的</span>“正变”论/9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节 清初</span>“正变”论的政治倾向与“正”“变”之争/9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节 </span>“正变”论的一个新里程碑——叶燮《原诗》的“正变”<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论/</span>10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节 沈德潜的</span>“崇正斥变”与何焯论创作方法的“正变”/120</p> <p>……</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第四节 宋代朱熹的“风雅正变”说
    对汉儒的“风雅正变”说提出不同意见的,是宋代的理学家朱熹。在朱熹之前,北宋的张方平,写过《诗变正论》一文(见陶秋英《宋金元文论选》),这篇文章只不过是解释《诗大序》,并无建树,其影响亦不大。朱熹认为《诗经》的“风雅正变”,与“心之所感有邪正”(《诗集传序》)有关。他与汉儒的“风雅正变”说不同的是,他很厌恶刺诗,甚至把刺诗目为“谤讪”,正像程廷祚所说:“汉儒茫然不知刺诗之由,紫阳(即朱熹——引者注)出而拟诸谤讪。”(《诗论六·刺诗之由》)汉儒把“风雅正变”与“美刺”联系起来,朱熹则把“风雅正变”与人心的邪正联系起来。他在《诗集传序》中说:
    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而有信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悯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尤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目录
    引 言/1
    上编 正变
    **章 先秦时代的“崇正抑变”/5
    第二章 《诗大序》的“风雅正变”说及其发展演变/9
    **节 《诗大序》与郑玄《诗谱序》的“风雅正变”说/9
    第二节 “风雅正变”说的渊源/18
    第三节 唐代孔颖达的“风雅正变”说/25
    第四节 宋代朱熹的“风雅正变”说/26
    第五节 宋代叶适对“风雅正变”说的怀疑/28
    第六节 清代马瑞辰对“风雅正变”说所作的总结/29
    第三章 《文心雕龙》中的“正变”论/34
    第四章 “正变”论与刘勰前后的辨体批评的萌芽/43
    第五章 唐代文论中的“正变”论/49
    第六章 宋金元文论中的“正变”论/59
    编辑推荐语
    《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汇聚了蔡锺翔、陈良运、涂光社、袁济喜等诸多知名学者,对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作了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在遵循基本撰写体例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个性与观点,彰显“和而不同”的学术自由精神,融会中西,将中国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与文化相比较,提出了诸多学术锐见。该套丛书的出版,将为中国美学和中国文论史的研究及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