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
我想要的新批评/3
30万亡灵魂归何处?/27
从电影《白鹿原》的宣传闹剧看文学伦理的失范/42
你从“这边”看到了什么“风景”?/57
意识流的《朱雀城》读后/70
为什么是两只猫?
——对一部反小说文本的反批评/78
历史不是由亲历者写成的
——读韩少功《革命后记》随想/87
低俗有多低?
——赵本山现象扫描/99
一部新一代的抗日题材小说<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辑</span></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我想要的新批评/</span>3</p> <p>30万亡灵魂归何处?/2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从电影《白鹿原》的宣传闹剧看文学伦理的失范/</span>4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你从</span>“这边”看到了什么“风景”?/5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意识流的《朱雀城》读后/</span>7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为什么是两只猫?</span></p> <p> ——对一部反小说文本的反批评/7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历史不是由亲历者写成的</span></p> <p> ——读韩少功《革命后记》随想/8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低俗有多低?</span></p> <p> ——赵本山现象扫描/9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部新一代的抗日题材小说</span></p> <p> ——《一座塔》的意义和意味/10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从茅奖进入李佩甫的文本/</span>11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从《极花》看文学从业者的良知/</span>12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漫议《阿城文集》/</span>133</p> <p> </p> <p> 第二辑</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论鲁研界高手如云/</span>14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中国作家的生活方式/</span>15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孔家店无恙否?/</span>16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论语》到底是本什么书?/</span>16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把猫头鹰和夜莺分开/</span>17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金瓶梅》</span>PK《红楼梦》/17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span>18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从茅奖想到利比亚和南宋/</span>18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文学怎样才能堕落?/</span>19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前仆后继走向前/</span>20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您见过大字报吗?</span></p> <p> ——力挺肖鹰批韩/21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纪念《歌德与</span>“缺德”》发表355周年/22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span>23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假如你欺骗了生活/</span>24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论斯文要不要去扫地/</span>25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春晚之外,文学尚有存在之地/</span>26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论</span>“人民”是一种信仰/264</p> <p> </p> <p> 第三辑</p> <p> </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钻一钻牛角尖/</span>27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现代意识和文学的摩登化/</span>28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多研究些问题,少标榜些</span>“主义”/29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关于</span>“伪”与“派”的思考/303</p> <p> </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影响文艺发展的各种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是我党继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又一次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2016年12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总书记又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文脉同国脉相牵,文运同国运相连”,把文艺的地位提到了****的高度,体现了党对文艺事业的充分重视和信任。总书记的两次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语**长,既指明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又对当前文艺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剖,为文艺的发展把了脉、定了调、鼓了劲。尤其对于文艺评论工作,总书记给予了高度重视,既肯定了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意义,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艺评论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并对文艺评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号召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p>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影响文艺发展的各种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是我党继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又一次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2016年12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总书记又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文脉同国脉相牵,文运同国运相连”,把文艺的地位提到了****的高度,体现了党对文艺事业的充分重视和信任。总书记的两次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语**长,既指明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又对当前文艺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剖,为文艺的发展把了脉、定了调、鼓了劲。尤其对于文艺评论工作,总书记给予了高度重视,既肯定了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意义,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艺评论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并对文艺评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号召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当代文学批评的针对性、战斗性和原则性,营造讲真话、讲道理的文学批评氛围,作家出版社决定推出</span>“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集中展示敢说真话、有力量、有风骨、敢于亮剑的文学批评著作。首批推出李建军、洪治纲、陈冲、刘川鄂、杨光祖、牛学智、石华鹏、李美皆、何英、唐小林十位在文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批评家,每人推出一本以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不良现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为研究内容的评论集。这些评论家关注文学现场,敢于说真话,敢于亮剑发声。他们针对某一个具体作家作品的批评也许有偏颇、有争议,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也不代表出版社的观点,但他们的批评姿态、批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作家出版社希望通过这套丛书,集中展示这些批评家的形象,让他们的批评方式、文学观点为更多的读者所了解和熟悉,并以此积极营造“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健康批评生态。</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本丛书将采取开放式的结构,今后有符合丛书宗旨的新的批评家的作品,我们将陆续推出。</span></p> <p> </p> <p align="righ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作家出版社</span></p> <p> 2017年5月</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辑
“2.融合传统,贯通中西。”“3.风格多样,个性鲜明。”“4.大气恢弘,游龙走丝。”陈教授所说的“全部汉语文学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高度”,在公元2010年之前已经被五位获奖作家弄到了这个份儿上,从今以后,包括这五位在内的全体用汉语写作的中国作家,还有什么事可干吗?没有了。大家都可以洗洗睡了,除非你改用其他语,比如古希腊语或畏兀儿语写作。文学作为有无限可能性的写作,就这样被它那个“无限”本身给“限”死了。但是,在陈教授那里,这个被“限”死了的文学仍然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比如他在表扬张炜时,就说“张炜以他的自然自在的方式释放出充足的浪漫主义叙事资源,或许(者)说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参照这个样板,你或许可以以后现代主义为基础,再“融合了”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的元素,来形成某种反向的张炜式写作。不过,在此之前,你*好先向陈教授请教一下,你那个作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有没有可能不经、也不能经任何人为的努力,就会“自然自在”地“释放”出充足的叙事资源。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无限可能性”就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不错,一个如此庞大而又充满多样性的宇宙,就是从一个没有任何长度、宽度、高度的原点“自然自在”地释放出来的,但那样的大爆炸几百亿年只发生过一次,而且即便有第二次,也在我们的可知之外。你得仔细看看并想想才能明白,陈教授那个“什么都可能发生”,是包含着“已经发生的事也可能不发生”的。为了表扬五位获奖作家,他拉了一大帮作家当垫背的:
龟山。他是在替反革命“干活”。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仗;如果不是因为袁世凯另有打算,向喜干的这个活儿基本上就葬送了辛亥革命。或者,只要赶上了革命时代,不管吃谁的饷,凡军衔高于上校的,都是“革命时代的将军”?贺绍俊先生还对向喜的“解甲归田”进行了充满善意的解读,称之为“*大的还原”,“是一名普通老农的回归”。可实际上向喜并没有回到“家乡的土地上”;他先是住在保定,过的是与其他下野军阀差不多的寓公生活,然后又到了兆州。虽然兆州离笨花很近,笨花又有他先前专为养老而建的宅子,但他就是不回笨花。他不仅自己不回笨花,还不许笨花的家人来见他。在第454—458页,铁凝细细地写了同艾从笨花到兆州去“偷看”向喜的全过程。那站在车上、躲在柳树下又隔着矮墙远远地偷看的景象,那没有太多的深情爱意却又割舍不下的牵挂,读来让人心碎。但也正是这一段,构成了对批评家的阅读的挑战。向喜是在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做出这个不与家人见面的决定的?这显然是个重要的问题,是打开向喜内心世界的钥匙。如果你采用的是跳跳蹦蹦的阅读法,多半会以为作者对此是有交代的,只是不巧被你跳过去了。而事实上,作者却对如此重要的“节骨眼”保持了出人意料的沉默!她就是这样实践了她所说的“不要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