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救灾外交(1949-2016)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救灾外交(1949-2016)

  • 作者:何章银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80358
  •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01日
  • 页数:375
  • 定价:¥8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救灾外交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国际救灾合作,以期应对灾害威胁,减轻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救灾外交同样可以重塑**形象,改善国际关系。救灾外交也将影响国际关系(国际合作与国际冲突),成功的救灾外交将促进国际合作,改善国际关系,失败的救灾外交将导致国际冲突,引发国际危机。
    中国自1980年开始接受国际援助,中国救灾外交蹒跚前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国际减灾十年”为契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救灾;进入21世纪,中国救灾外交取得巨大进步,特别是以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为契机,中国展开了全方位救灾外交。
    《中国救灾外交(1949-2016)》从中国救灾外交的历史考察、现状评估和未来展望展开论述。中国救灾外交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声援慰问、协商合作、救灾演习与救灾支援。中国救灾外交参与机制涵盖从联合国机制、区域机制(亚洲机制)、次区域机制(东亚机制与上合机制)、三边机制(包括中俄印三国机制与中日韩三国机制)到双边机制等多种机制。中国救灾外交的实施提升了中国**形象,加深了中国同周边**的合作,拓宽了中国全球外交视野;但也还存在法律机制不健全、技术装备不完善与政治因素的干扰几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的意义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內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主要框架思路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本书的新意

    第二章 救灾外交概述
    **节 救灾外交的概念及实施的条件约束
    一 救灾外交的概念
    二 救灾外交实施的条件约束
    第二节 救灾外交的行为主体与种类
    一 救灾外交的行为主体
    二 救灾外交的种类
    第三节 救灾外交的形式与特点
    一 救灾外交的形式
    二 救灾外交的特点
    第四节 救灾外交的功能与障碍
    一 救灾外交的功能
    二 救灾外交的障碍

    第三章 中国救灾外交的现状:动因、形式与机制
    **节 中国实施救灾外交的动因
    一 救灾需要
    二 外交需求
    第二节 中国救灾外交的主要形式
    一 协商合作
    二 救灾演习
    三 声援慰问
    四 救灾支援
    第三节 中国救灾外交的参与机制
    一 联合国救灾合作机制
    二 区域机制:亚洲救灾合作机制
    三 次区域机制:东亚机制与上海合作组织机制
    四 三边机制: 中日韩三国机制与中俄印三国机制
    五 双边机制

    第四章 中国救灾外交的评估:成就、不足与障碍
    **节 中国救灾外交的主要成就
    一 提升**形象
    二 加深周边合作
    三 拓宽外交视野
    第二节 中国救灾外交的主要不足
    一 重物援轻人文
    二 重参与轻主导
    三 重应急轻预防
    第三节 中国救灾外交的主要障碍
    一 法律机制不健全
    二 技术装备不完善
    三 政治因素的干扰

    第五章 中国救灾外交的展望:条件、策略与建议
    **节 中国救灾外交的条件建设
    一 救灾外交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二 救灾合作机制的建构与完善
    三 国际救灾硬件的装备与选择
    第二节 中国救灾外交的策略谋划
    一 化灾为益:以灾害信息共享为依托搭建沟通平台
    二 化害为谊:以国际救灾合作为契机改善国际关系
    三 化危为机:以紧急人道救援为旗帜提升**实力
    第三节 中国救灾外交的政策建议
    一 展开积极救灾外交
    二 谋划全球备灾布局
    三 寻求救灾外交话权

    第六章 结语

    附录一 中国的国际救灾合作
    一 中国减灾的国际合作
    二 中国减灾的自身能力建设
    三 中国减灾的法律机制建设
    四 中国对外援助(2014)
    五 中国的核应急国际合作
    六 中国武装力量参与国际救灾
    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八 中国的国际环境保护合作
    九 中国的核**观
    附录二 中国救灾外交实践
    一 中国参与马航失联飞机MH370搜救
    二 中国在印度洋海啸救援中的行动
    三 中国的气候外交
    四 中国的环境外交
    参考文献
    一 中文类
    二 英文类
    三 网站类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