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传统在召唤:中国音乐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传统在召唤:中国音乐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

  • 作者:秦序
  •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7569908350
  •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 页数:493
  • 定价:¥7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传统在召唤:中国音乐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围绕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的形成发展,调查、挖掘和整理当下传统文化遗存(遗产),从一个全新的视野进行论述,涉及对传承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理论建设、探寻历史源流,探知遗产存续实际状况如何,落实怎样依法保护、传承遗产。
    文章节选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传统在召唤:中国音乐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
    三 关于“科学至上”“科学主义”的反思
    尽管当前我国音乐学教学、研究中,对学科科学性质认识不足,缺少自觉性,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强调音乐学的科学属性,强调支配和决定音乐学学术学习、研究的,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而不是一般的艺术规律艺术方法。但面对二十世纪以来近代科学向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学者们对社会科学、精神科学以及人文学科性质产生的新认识,我们不能不指出,对音乐学的科学性质的认识,有其合理性,也有不足,需要进行必要反思,进行扩展和提升。换言之,对音乐学的学科性质的认识,或许要考虑存在某种突破甚至质变。
    由于这种扩展和发展,会不会让刚刚听到我们强调音乐学科学性质的众多青年学子,感到困惑?难以适从?
    对此笔者也颇感踌躇。但经在��些讲座或小范围尝试交流,感到还是早一点提出为好。我想,对于勤于思考的青年学人,也许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认清并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性质,也许可以防止为避免原有认识不足,而导致另外的“科学至上”的迷失。这里只能简略介绍一点20世纪以来,人们对科学主义、科学至上、理性至上的反思。
    经过近三四百年的发展,近代科学不断进步,取得改天换地般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改变了客观世界,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丁人们的主观世界,有力推动了全球科学化和近代化的进程。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才是**生产力,人类社会也先后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了更加灿烂的知识经济时代。
    正当人们在为几个世纪以来近代科学取得的辉煌成就高唱赞歌的同时,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科学”在大战中的推波助澜,以及在持续不断的“冷战”和军备竞赛中大显身手。通过沉痛反思,人们认识到科学发展,远不能解决世上所有问题,而简单推崇科学和崇拜“知识就是力量”,反会导致“科学主义”、“科学**”和“科学至上”等偏差出现。
    还有很多学者指出,社会科学、精神科学,其实与自然科学不尽相同,它们既是科学,又有“非科学”的一面。当然,这里的“非科学”并不是反科学,而是说它们还具有科学所不能全部涵盖和完全说明的特性。
    比如,何兆武先生《西方哲学精神))一书指出:
    一般说来,近代化进程*关键的契机乃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方面的根本变化。但同时它也造成了一种副作用,即它使得人们力图把全部的人文生活都以科学为依归,无形中在18和19世纪先后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但是,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却既包括有理性的成分,也包括有非理性的成分。理性主义者只看到并只承认理性的成分,而不承认其中非理性的合法与合理的地位,这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态度。一个真正的理性主义者必须承认非理性的成分合法与合理的地位。同样,真正的科学主义或科学态度,就必须承认人生中(例如在宗教信仰或爱情中)某些非科学成分的合法地位,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理性或科学是人类文明尤其是近代文明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它人类文明不仅不可能进步,而且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但它决不是**在起作用的因素。人类的文明史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学或理性的一统天下。崇拜理性或科学过了头,就成为理性崇拜或科学崇拜,其结果就走入了和传统各色迷信一样的另一种迷信。①
    ……
    目录
    前言
    **编 中国音乐史
    音乐学学科性质再认识
    ——读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札记
    曾侯乙墓中室金石乐悬性质再探
    ——附论春秋战国“礼崩”真相
    《礼崩乐盛》序
    “秦礼”初探
    李纯一先生《先秦音乐史》评读
    六朝思想文化与时代精神
    ——选自《六朝音乐文化研究》**章第四至六节
    唐代宫廷乐舞的分类问题
    ——“燕乐”不是一种恰当分类
    唐代音乐文学创作、传播中的三个“规则”
    ——唐代音乐与文学互动关系初探
    “断层说”与宋代大曲发展嬗变的三个规则
    赵玉卿博士学位论文《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序
    略谈朱载堉“音”、“数”思想的重大启示
    ——陈欣博士学位论文序
    “精密规定”需不需要也“精密规定”?
    ——乐律学基础理论叩问录之一
    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
    漫说李荣有教授与音乐图像学研究
    ——《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序
    略谈聂耳个性对他创作、生活道路的影响
    陈洁《20世纪音乐史年谱》序

    第二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两类文化遗产保护,幸勿顾此失彼
    ——从无形音乐的物质属性看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完整性
    多元共同发展:中华文化艺术生命力与希望所在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的几点意见
    “全球一体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有关文化、艺术等宏大概念的分类分层研究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略论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化
    查阜西先生与古琴遗产的保护、继承
    古琴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古琴艺术”传承保护现状的及时调查与研究
    ——《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序
    吟诵调
    ——亟待抢救整理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承文化之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研究》序
    ……

    附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