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倪瓒研究:以“一河两岸”为例/中国美术学博士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倪瓒研究:以“一河两岸”为例/中国美术学博士文库

  • 作者:陈彦霖
  •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49417858
  •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01日
  • 页数:138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倪瓒研究:以“一河两岸”为例/中国美术学博士文库》以倪瓒为个案,以倪瓒的具体作品为依托,以其特有的“一河两岸”图式为研究**,展开对倪瓒的生平、画学经历、笔墨语言以及历史作用和地位的全面考察。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倪瓒研究现状
    二、倪瓒研究的新思路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章 倪瓒的生平及艺术创作活动
    **节 倪瓒生平的相关问题
    一、励志务为学的朱阳馆主(28岁之前)
    二、闲情宣弱毫的如幻居士(28-40岁)
    三、旅泛依依的无住庵主(41-74岁)
    第二节 倪瓒的艺术创作活动
    一、独树一帜的田园诗风
    二、别开生面的隐逸行楷
    三、逸气纵横的山水画卷
    四、人文关照的如幻园林
    第三节 倪瓒主要传世作品目录(附表)

    第二章 “一河两岸”图式阐释
    **节 “一河两岸”的构图
    一、从时间上——“一河两岸”构图的基本元素
    (一)早年:严正、精细
    (二)中年:简约、疏朗
    (三)晚年:清润、自然
    二、从空间上——“一河两岸”构图基本元素的排布
    (一)纵深关系(两岸的远近关系)
    (二)高下关系(两岸与一河的关系)
    第二节 “一河两岸”的笔墨
    一、逸笔草草
    (一)折带皴
    (二)逸笔草草,以书入画
    二、惜墨如金
    (一)干而静爽
    (二)淡而清雅
    第三节 “一河两岸”的功能
    一、从静观到游观
    (一)观自在而自在观
    (二)致广大而尽精微
    二、从状形到写意
    (一)若专讲士气,非初学之道
    (二)不似之处,不容易得到耳
    三、从卷轴到立轴
    (一)万里江山
    (二)万山深处

    第三章 “一河两岸”图式形成基础和风格特征
    **节 “一河两岸”图式形成的基础
    一、“平远”的继承和发展
    (一)“平远”的含义
    (二)倪瓒构图对于“平远”的继承和发展
    二、南宋绘画诗意化的结果
    (一)宋徽宗对绘画诗意化的倡导
    (二)文人画理论的出现
    三、画家个人性情的发扬
    (一)洁癖
    (二)倪迂
    第二节 “一河两岸”图式笔墨的风格特征
    一、五代、北宋山水画风的影响
    二、对南宋山水画风的继承和发展
    三、对自然的学习与模仿
    第三节 “一河两岸”的意境
    一、画家个人经历和思想的体现
    (一)寂寞的云林
    (二)平淡而冷寂
    二、山水画发展的必然性
    (一)淡雅的如幻居士
    (二)绘画材料的转变
    三、南宋至元代审美趣味的定格
    (一)元代社会审美的取向
    (二)“逸品”的确立

    第四章 辉煌的绘画图式楷模“一河两岸”
    **节 “一河两岸”图式与倪瓒的关照
    一、“逸笔”与“逸气”
    二、“高士”与“处士”
    第二节 “一河两岸”图式在绘画史上的影响
    一、“一河两岸”图式在明清山水画创作中的影响
    二、“一河两岸”图式在文人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