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是千万家:百名作家谈家风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是千万家:百名作家谈家风

  • 作者:林森 滕贞甫
  •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1353164
  •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 页数:286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翻开《国是千万家:百名作家谈家风》从名家之作王充闾先生的散文《惯从母教认家风》读起,每一篇文章都是感动,都是启发,都是思考。每位作家从个人家庭谈起,娓娓谈及各自家风传承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有感而发,入情而写,深具人文情怀。读来掩卷深思,深刻地感受到,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它会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每一个普通家庭,每一名家庭成员,每**的日常生活。家风是个人修养的土壤,更是社会风气的底色。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人管起,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一百篇作品中深深地体现出作家们对国、对家、对亲人的挚爱,感动了读者,温润了心灵。
    文章节选
    《国是千万家:百名作家谈家风》:
    我爷是鞍钢建厂之初的工人,后来被抽调到甘肃酒泉,参与建设新的钢铁厂,把我奶和一大家人留在了鞍山。我爹是老大,自然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我爹十二岁那年,住在太平村曙光街一栋红砖砌成的旧楼里,一个冬天的早晨,受我奶指派去铁道北一家国营食品店买大骨头。那是1958年,大骨头两毛钱一斤,每根都剔得像化石一样干净,看不到什么肉,但如果用锤子敲开,可以在骨腔里找到红红的骨髓。我爹花四毛钱,买了二斤大骨头,那年头没有方便袋之类的东西,他双手捧着用油纸包着的骨头,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走出几百米后才发觉,从家里出来得匆忙,忘记了戴手套。马上就要过年了,东北的冬天,天气冷得出奇,我爹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但他没有把骨头放下,咬牙硬挺着继续往前走。穿过铁道,经过太平村工人俱乐部,在严冬的冷风里足足走了四里地。回到家时,他的两只手已经冻僵了,像大骨头一样硬邦邦的。
    多年以后,我私下里问我妈,我爹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傻?
    我妈想了想,摇头说,那不是傻,是要强。
    我爹买大骨头的那一年,在新民县一个叫老兴隆店的村子里,我亲姥姥已经去世两年了,我姥爷从朝鲜战场回来后,换防到抚顺某部队任正团职参谋,长年离家在外,作为大姐的我妈,也同样担负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她当上了团支书,干活时有一股狠劲,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落在别人后头。毫无疑问,她也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
    1964年,我爹初中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成了鞍山较早下乡的知识青年之一。
    1968年春天,两个要强的人碰在一起,组成了家庭。他们完全是白手起家,结婚时甚至没有自己的房子。先是在张老师家一铺北炕上借住了两个月,后又借住在我一位舅姥爷家里。1969年“五一”,他们俩起早贪黑干了半个多月,终于盖起了一座茅草苫顶的土坯房。屋子里的土还没清理干净,就急三火四地搬了进去。
    用我妈的话说,之所以那么着急,是因为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土窝。
    住进土房第二天,我爹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了“勤俭持家”四个字,端端正正贴在了锅台上面的墙壁上。每次讲起这段往事,我妈都会笑着说,那时候连苞米面都不够吃,咱也闹不明白,还能咋个勤俭法。我妈话虽这样说,但当年他们的劲是往一处使的,都在一心朴实地过日子。
    搬进新房半年后,转过年的2月,我爹和我妈迎来了**个在自己家里过的春节。他们都想把这个年过得隆重一点,但这个愿望却显得有些**,*大的难题是没有钱也没有肉。因为盖房子,他们手里的积蓄都花光了。不过,钱还好办一点,我姥爷已经答应了给他们寄些应急。让他们头疼的是肉,当时,公家的肉是要凭票购买的,他们手里却没有肉票。刚好,村子里有户人家杀了头猪,这样的肉是不需要票的。我妈犹豫了半天,*后拉下脸来去向人家赊肉。尽管我妈信誓旦旦地说只是赊几天,肉钱很快就会还,但人家把话说得很客气,肉却不肯赊。我妈只能满脸羞愧地离开。那时候,我爹还在村小学当老师,好歹从另一位老师手里匀了点肉票。肉票只有四两,姥爷寄的钱到了后,他们买回了巴掌长两指宽的一块肉,用它包了饺子,又炒了两个菜。那么可怜的一点肉,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那个春节永远铭刻在了我爹和我妈的心中,我妈每次讲述完这段往事后,都会对我和我哥说一句: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你们俩记住,永远都不要向别人借钱借东西。
    在两个人共同努力下,我们家的生活状况也渐渐有了改善。
    1980年,他们把土房推倒,盖起了三间瓦房。房子高大宽敞,房门两边的墙上镶嵌着彩色的碎玻璃,远远看去,闪烁出五彩的光泽。我们家有了书房,我和我哥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
    1981年,他们买回了一台九英寸的沈阳牌黑白电视机。天线和电线连接好,按下那只白色按钮的一瞬间,我看见我爹流下了两行眼泪。我猜他心里一定很激动,也许他想起了从前那些艰难的日子。
    1986年秋天,我考上了长春一所中专学校;我哥也考入了沈阳柴油机厂,当上了工人。我爹和我妈几经犹豫后,在沈阳买下了一处房子。房子位于东陵区,虽说位置有些偏,面积也不算大,但作为一个普通农民,能够到城里买房子,这件事在当年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个奇迹了。
    前年回家时,我看到了爹妈一份日常生活的开销单,终于明白了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那些账都是我爹亲手记下的,仿宋体的字迹看上去道劲有力。账单有一个大的标题是“2011年以后基本生活费用表”,以月为单位,记录了从2011年1月到2015年5月的花费情况。花费较多的月份都是春节,因为我们都要回去一起过年。花费*少的一个月,是2012年2月,只用了166元。所有的月份平均一下,月花费也不会超过400元。*近这些年,物价不断地在上涨,我实在无法想象,我爹和我妈是如何用400元钱过日子的,他们每天都吃些什么菜,能否吃到水果,能不能吃到肉。
    这样一份账单,让人看着心酸,也让人充满了敬意。同时,也勾勒出他们勤俭要强的人生轨迹,彰显着他们始终守持的人生信条,那就是,宁可自己吃苦,啥事也不能落在别人后面。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有这样的爹妈,我既感到幸运,又感到自豪。
    ……
    目录
    我爹和我妈的生活
    风中的树
    勤学自律伴我远行
    子以母贵
    奶奶的警句
    老妈的“心经”
    好玩
    随根
    种桃种李种春风
    忧乐情怀
    重温家训修德守心
    读书医愚——致父亲
    父母的品行是孩子成长的模子
    父亲的铧犁
    父亲的酒和母亲的烟
    老爸范儿
    六水三梅忆旧家
    树立良好的家风,从我做起
    慈母遗训跟党走
    家风就是母亲的那些唠叨
    父亲的春节
    摸着良心好做人
    “穷不死爱揍的”
    永远延续的纽带
    百善孝为先
    勤耕恩爱的家园
    吃相与家风
    家旗
    从劳动中走来
    家风:民族的精神伦理文化
    还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家关于写日记的三代传承
    清明是根
    母姓姥姥
    生命的风度
    站姿
    我读父亲
    爷爷的身教
    东山院子
    少年行
    送给孩子的三个锦囊
    无字家规
    踏实做事,身体力行
    坚守的力量
    老爸的城市生活
    忠厚传家久
    接班
    耳濡目染不学以能
    母亲的听力
    传承好家风,我们一直在路上
    以顺孝亲家自安
    爷爷种的家风
    等待敲门
    家风
    父母的哲学
    当我们谈论家风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沉甸甸的账本
    两棵树的不同命运
    我们都是祖先的影子
    我妈的承受与承担
    杏酸枣甜我的家
    父母赠送的财富
    两位父亲
    父亲的状态
    人生没有放弃
    母亲教我行“女德”
    除夕祭祖
    父亲的手
    破解
    自立顶干金
    理解生慈悲——关于家训
    吾父之风
    槐树之泽
    喜事
    仰望天边那颗星
    惯从母教认家风
    一封家书
    祖父的春天
    盛夏荷香
    吃苦就是享福
    家风的传承
    传承家风从我做起
    饺子那点事
    开明与解放
    我家的“锅”
    铁太阳
    母亲的戒尺
    家风如日月照亮百千年
    有尊严地生活
    与书相伴的日子
    家飘书香
    母亲眼里的“一个都不能少”
    我的普通父亲母亲
    读书得福诚实远祸
    家有儿女
    故事里的大世界
    父爱和家教家风
    “养儿防老”
    耕读传家
    书话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